2012-09-13 21:40:11fianse

學習共同體:教師的聆聽

以下引文來自:

http://web.tiec.tp.edu.tw/otiec/teacherland/catalog/upload_file/17109.pdf

※      ※      ※

在「學習共同體」中,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傳達知識,而是知識的「媒介」。也因此,教師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佐藤教授指出,傳統的上課方式中,教師單方面傳授知識,在課堂上大部分時間一直「說」,卻忘了「聽」的重要性。課堂中教師「聽」的能力,不僅只是聽孩子的發表內容或意見,而是透過「聽」的方式,肯定孩子的存在,給予歸屬感。也能夠因為「聽」孩子的聲音,觸發自己的思考,讓自己融入孩子的學習領域,以更多角度看不同事情。更因為適時的「聽」及串連知識與孩子的意見,使孩子的思考更深刻,刺激出更大的火花。

※      ※      ※

這是我開始實施學習共同體教學模式,慢慢感受到的事。最近比較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個例子,就是在教授機會成本時,透過學生表達他的思考歷程,我才了解學生竟然也有那樣的理解方式。進而讓我省思到,他的理解方式確實很特別,但不完全錯,那教師該如何幫助這樣的學生去掌握機會成本的原本概念呢?

嗯,讓我試著還原當天的例子,我問學生說,當阿成在只有三小時的情況下,他考慮去看電影或在家溫習功課或和朋友出去玩,假設看電影帶給他的滿足程度最高,其次是和朋友出去玩,最後是溫習功課,請問阿成如果決定去看電影,機會成本為何是和朋友出去玩呢?而不是溫習功課呢?

學生很認真的回答我,因為阿成可以晚一點再溫習功課呀

這樣擁有特殊知識觀的學生如果沒有透過教師的聆聽,恐怕他必然會放棄學習吧?回到這位學生的例子,我應該要感謝他願意和我以及他的組員表達他的觀點,至少他表達了,也讓我明白了。雖然,我試著再進一步說明,但似乎還未能讓他掌握這個概念,過了一週,也就是今天我再次請他說明看看,他對於機會成本仍有一定的困擾。希望隨著未來課程的進行,他能慢慢釋疑。

 

fianse 2012-09-16 18:27:45

很好的建議,謝謝囉。當下我沒想這麼多。不過,學生的思考邏輯,或許不是條件限定清楚與否的問題。而是他是以一種較直覺的方式在看事情的,許多學生(青春期嗎?)很多時候在處理問題的方式往往是以一種率直的方式來思考。這種思考方式不能說完全不好,因為他會習慣這樣想,正是他過往很長時間依賴的生活哲學模式。一路走過來,而且仍然升上國三了,其實有一定的力量。

STELLA 2012-09-15 13:12:50

我覺得例子可以改成更精確一點...讓答案只能是標準答案,就沒有灰色地帶的答案空間.就像做實驗一樣,都是在其他條件不變情況下,才能求得一個我們要學生理解的答案.
例如:星期五晚上,阿成的朋友A想找阿成在星期六下午3-6點的時間去KTV唱歌,也約了一些其他阿成認識的朋友,但阿成的女朋友上禮拜已跟阿成約好那個時間要看他們2個人都很想看的電影,星期日阿成跟同學要討論報告,必需事先準備討論的資料,而阿成星期六只有下午3-6點有時間,其他時間都已經分配好事情不能調動.請問哪一個事件是阿成的機會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