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8-10 21:05:42fianse

好書推薦:Life理財學

作者:周行一
出版:天下文化


很想將這本好書推薦給各位父母親。

我擔任公民老師和國中導師的同時,深深覺得現在的孩子普遍欠缺正確的金錢觀念。

父母親們可能都不想再讓孩子吃苦,所以物質方面都儘可能給孩子滿足。可是這樣一來,他們反而不懂得對生命萬物資源的珍惜。更重要的,在價值觀上,更容易產生一種理所當然要求周遭的人為他們付出的態度。

作為導師的我常有一種感覺,班上最難教的孩子往往就是那些家長輕易給他零用錢花用的孩子。

我的鄰居也是這樣帶自己的小孩,家長省吃儉用,卻捨得讓孩子花錢,結果孩子長大後一點也不惜福,全然不知家長的付出與用心。但,怪誰呢?因為從小到大,沒人教過孩子正確的理財觀啊!家庭教育付諸闕如,學校教育這幾年在卡債效應的擴散下勉強警覺起來。但,大致而言,我們談品格教育,談環保教育,談公民教育,就是不能坦率地談金錢教育。

從我開始反省並意識到自己是一名「月光族」後,便廣泛地閱讀理財的書,大部分的理財書幾乎都是在討論如何致富的「方法」,這些方法當然有它的意義,但周行一教授的這本書卻提醒了我,方法背後正確觀念的建立恐怕是更為重要。

例如,他說,世上真正透過「投資」而致富的人正是那些將「投資」當成他們的工作而認真經營的人,所以一般人業餘性質的「投資」是不可能致富的。每一個人如果真想致富,那麼唯一的方法就是「努力把生活經營好,專注在自己的工作」。然後才能談「理財的方法」。

昨天我看了某財經節目專訪一位股市SOHO族,他坦承他每天花在研究股市投資的時間超過12小時,換言之,他的財富積累絕不是一夕致富。也是如同周行一所說,這位SOHO族的財富正是他專注在自己的工作後所獲得的果實。

因此,就我個人的理解,大多數財務獨立的人士幾乎都具有下列特質:

1、懂得量入為出,節制自己的欲望。
2、了解金錢的意義與限制。
3、有充分的自知之明,明白自身的人格特質,不會高估或輕視自己。
4、了解複利(時間)對於投資的重大影響,因此須有紀律的執行理財計畫。
5、掌握符合個人特質的理財工具或方法。

另外,他書中的這段話,深獲我心:

【所有的理財書籍都與(我們)在學校中所讀的書是一樣的,需要經年累月的蓄積才會有學習的效果,而且要身體力行在生活在事業上才會開花結果。】

任何知識都需內化,我們才可能身體力行,也才有機會成為這一行的專家。醫生、老師以及職棒選手如想成為他們領域的專家,一定得經過長期的投入與專注,才可能談得上專家,有人估算各行各業平均是15年。例如王建民,每次投完球,不管成績好壞,當記者問他為何投不好時,他總回答:「就投不進好球帶」,為何投不進呢?這不是「知不知道」的層次,因為他絕對「知道」要投進好球帶,問題是「如何專注地身體力行」!這絕對是棒球的迷人之處。

總之,我想強調的是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讓孩子和家長建立起正確的金錢觀絕對是現代公民素養的基礎知識。
fianse 2007-08-12 10:33:31

Dear janine:

這本書真的很適合我們這些並不以「投資」為專業的人士閱讀。周行一提醒我們致富的「理論」與「實踐」之間的距離其實是很大的。

如果我們認為自身的專業(不論是文學或思想或醫生各行各業)是長期思索與實踐的結果,往往具有隔行如隔山的情況,那麼「投資理財」這件事何以就不是一種專業呢?當許多經由投資理財致富的人經由演講來說服我們,這件事(投資理財)其實是一件容易的事時,那豈不是要我們承認我們自身的專業也是一件無須認真以待的專業嗎?

所以,我相當欣賞這本書的坦率。但,投資理財確實又是我們資本社會裡逐漸無法免除的一件事,我們大多數的非專業人士仍然得硬著頭皮去試著累積自己的財富智商才是。

janine 2007-08-12 09:19:21

感謝你推薦了這本好書哦!!應該對很多人都有幫助吧。ps.希望有一天去你家也可以吃到香蕉派...呵呵....(雖然janine的營養師的臉上會出現三條線...)^^
janine

fianse 2007-08-11 11:43:05

順帶一提,那位股市個體戶不斷強調,錢是有加速性的。他的意思是說,年輕時要多節制欲望,將錢蓄積下來投資,讓錢為我們工作,而不要讓我們為錢工作。

所以,我好感謝去年妳的提醒,讓我開始認真正視自己的財務狀況,並一步一步地擬訂自己的長期理財計畫。

正如周行一教授所說的,各種知識(包括理財)都是長久以來我們持續內化並身體力行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