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10-22 11:40:09stone

給孩子的觀察與陪伴

什麼也不必做,只要坐在那裏專心一意地看孩子在做什麼,就好了。十五分鐘,三十分鐘,都好。讓孩子感到你在乎他,關心他在做的事。

「每天花十五分鐘這樣陪伴我的小孩,他們真的第二天起就不再吵架打架了!」

我的同學如是說。她嫁給德國人,現在住在德國南部一個濱湖城 Konstance。她有兩個小孩:五歲半的女兒,和三歲半的兒子。她每次打電話來,我幾乎都可以聽到她那語言發展很早的兒子,在旁邊嘰嘰聒聒地用雙語(當然是德文/中文)和她對話,但卻從來沒聽過她女兒的聲音。

前天她來電時,我突然想起她還有一個女兒來,問她:為什麼從來沒聽過你女兒的聲音呢?些許遲疑或不知該如何說似的停頓之後,她才告訴我:她有一個語言遲緩的女兒,和一個語言發展很早的兒子;如果他們兩個的語言能力加起來除以二再平均分配,就好了。原來她已經帶女兒做語言治療超過一年了;而不擅語言的女兒,自然也就經常不出聲。

同學說,她最近送女兒去上幼稚園了,找到的是一個非常好的幼稚園,是一位叫做 Rebecca Wild(她用德文講這個名字,我只得請她拼出來,我自己再用英文來理解,呵呵)的幼教專家開的,這位 Rebecca 與其智利裔瑞士籍的丈夫一起經營幼教事業。聽起來你會想到蒙特梭利或娃德福什麼的,以實踐自身幼教理念為目標的幼教體系。
(十分遺憾的是,用 google 查 Rebecca Wild 這個名字,查到的大部份資料都是同名的色情片女星。唯一一個可能跟色情無關的網頁,卻是德文的,我看不懂。)

在有限的通話聊天時間裏,同學跟我分享了兩個她新近學到的幼教觀念:一,不要總是給小孩買〔結構性〕太強或太完整的玩具,例如所有的現成玩具。可以給小孩果實,樹葉,黏土,紙張,剪刀,膠帶,水,瓶瓶罐罐.....等等(可以讓小孩自行從中建構出結構來的,非定型的材料),以免孩子的想像力完全受到現成玩具的制約。

另一點我覺得更加有意思的是,她之前常常因為兩個孩子的爭執吵鬧哭喊.....而天天都有接近抓狂的感覺,但她在幼兒園學到一個理念:孩子會哭鬧耍賴,是因為他們從父母(或主要教養者)處得到的關注太少。父母總是邊做自己的事邊敷衍似的回應小孩一兩個字,根本不給予小孩〔注視〕或〔充滿愛意的觀看〕。建議是:父母每天花十五分鐘,什麼也不必做、不必主導孩子的活動、不必給指令或唸故事書、或教他們玩玩具,只要坐在旁邊,看孩子在做什麼,在怎麼玩,必要時跟孩子對話--就好了。

我的同學說,她才這麼做過一次以後,第二天起,超級神奇的事發生了:她的兩個孩子不吵不鬧了!

彷彿孩子的平衡方程式裏所缺少的某樣反應物濃度終於被補足了似的,使得成長反應得以恢復平衡地繼續推展下去。我這樣想著,不禁在電話這頭露出微笑。


我蠻喜歡我的同學總是精力充沛、笑聲連連的談話,雖然有時她話多得我難以承受,但仍然非常高興能得知她在德國育兒的些些心路歷程及經驗。今年暑假她本來邀我和我兒子去德國住一個月,我們沒去成;到現在我還常常想起:住在湖邊、滿是綠意的悠然鄉間,每天精神矍鑠地與大自然居住環境清美互動的,她的生活。

同樣是地球公民,我卻只能蝸居在台北,每天倚賴著一小方陽台上的盆栽,和固定在這巷子來去的幾隻都市鳥的問候,過著遠離大自然的日子。唉~~~,人生,這就是人生。


stone
2002/10/22 Tue 11:26am


照片攝於木柵動物園,02/10/17 禮拜四上午11時

上一篇:

下一篇:《兒子小記》謝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