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7-06 21:23:53艾薩克

尤物

在我還是小學的時候,
台北市各大百貨的地下街正在風行一種
新的美容食品.
功效當然離不開美白, 瘦身, 皮膚細緻等.

當時他們取了一個極性感的名字
叫做"尤物"
似乎給了許多女人一盞光明的燈在眼前燃起希望
彷彿吃了之後不久
真的能夠變身一代尤物.

一兩年後我到了巴黎,
才了解尤物原來是來自法國.
法文叫做Yaourt, 唸起來的確跟尤物音雷同.

加了香草的尤物會有細綿甜膩的口感
加了草莓或是各種莓果,
多了份酸酸的果香,
吃一口會自然的將臉皺起
單純只加糖感覺有點單薄.
似乎總是少了一些舌尖的刺激.

我最愛加了水蜜桃的尤物
口感細滑,微微的酸氣與果香
經過糖汁浸泡過的罐頭水蜜桃
入了口像隻淘氣的金魚
在水中游動著.
咬一口, 果漿散出,
跟著尤物溜進胃裡.

但原味的尤物可就驚悚刺激了.
有些牌子酸味較淡,
可以放進一些新鮮水果,
或是加進一瓢糖, 隨意配搭.

加一點義大利的各式香草,
一點點鹽, 也許一顆蛋黃
淋在沙拉上便成為上好的醬汁.

但也曾見識過極酸極嗆的尤物.
小小一罐大小約莫是隱形眼鏡盒子的尺寸.
打開來有一種胃酸四溢的氣息
小學校內的午餐廳,
每星期大約會有三四次以尤物作為點心.
運氣好時, 有甜蜜的水果口味尤物.
有時便出現兩小罐酸嗆原味尤物.
法國小孩見到會特別興奮,
拿了兩包泡咖啡常見的糖包, 
倒在尤物上面, 用湯匙三口兩口解決.
一副幸福模樣.

出現酸嗆原味尤物時,大家都特別喜歡我.
因為我總是極豪爽的送給同學增進人際關係.

英語系國家稱尤物為Yogurt
從加拿大回到台灣後,
尤物不再是屬於美食地下街的新寵.
改名叫做優格
在各大超市都能便宜購得.

2004年台灣最美麗的尤物出爐,
出現在各大報紙版面,
電視節目, 頒獎典禮, 各類廣告.
身為尤物, 才不會忘記要代言同類的優格.
台灣的優格特別大罐.
於是這位尤物在電視廣告中,
性感的橫躺在地, 嫵媚的看著鏡頭.
輕輕的打了一個飽嗝.
沒有一句台詞, 但似乎聽到她說
"老娘吃的很飽, 但是身材依舊火辣."

台灣的優格不夠酸, 味道也不夠濃.
應該是為了配合華人口味做的改變.
我常在想, 如果法國佬吃了這種優格
應該會罷工上街抗議,
並將這些不像Yoplait的優沛蕾
往市政府與捷運站砸.

我還是喜歡稱它為尤物
因為道地的尤物還是法國的好
台灣很難買到原味無糖的尤物
但一次在新加坡的度假村,早餐有原味尤物, 
自己加點砂糖, 再加點罐頭水蜜桃.
也許是週遭氣氛太好,簡直想要默默的掉一滴淚.

台灣黑心商人最近盛產中
不知是哪一個說了尤物能減肥
據我多年的尤物經驗,
吃一罐就要肥一吋,
真的是 a moment on the lips
forever on the hips @@
不過尤物畢竟是食物界的性感尤物.
如果中毒了,
再戒也就很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