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0-09 15:45:55艾莉卡

【中寫授課】第三堂:臉上器官


外籍學生中文課程授課日誌

日期 2007/10/9

課程名稱 中文書寫

時間 第四堂11:00~12:00

教師 我本人、英文煥

上課內容
1. 介紹臉上的幾個相關漢字,由甲骨文、金文以至小篆、楷書等的演變,及其於現代漢語中使用意義。
2. 主要講述內容:目、眼、睛、見、眉、面、口、牙、齒等九字。

學生學習狀況
1. 上次回家功課,喬丹沒有寫,美亞則是完成所有字的練習,但把「晴」寫成「睛」。
2. 關於漢字筆順問題,美亞較為講究,還會按照授課老師數算筆畫,來確認字的筆畫順。
3. 學生開始觀察到漢字「同音異字」的問題,覺得有許多發音相同的字卻長得不一樣。這代表了他們需要去個別認識許多的字,對他們而言是很大的負擔以及困擾。

教師心得反省
1. 因為「晴」和「睛」的誤寫,所以順勢開始以臉上的器官為單元進行授課。也因為備課時參考了《漢字的故事》一書,對於字的演進各時期的字形較有準備,講述起來比較順暢,然而對於字義太過艱深少用的,或者筆畫順序太多的,還是不適合在這時期介紹。
2. 問過學生,他們對於學習唐詩有一些興趣,但若真的要教學,大概只能挑選用字簡單的童蒙詩,較不會令他們覺得挫折。如〈一上〉詩(一上一上又一上)或數字詩(一片兩片三四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