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10 22:35:54果凍讀書會

台灣電影產業必須面對的真相

海角啟迪26

黃茂昌 中國時報2008.12.10 摘要

這些年票房超過百萬的國片,大約有三分之二,接受國片最大金主新聞局的輔導金挹注,即使如此,再將成本緊縮在少得可憐的一千萬台幣上下,每一年靠台灣市場就能將投資回收的電影可能只有兩、三部,其中甚至包含了多部成本較低的紀錄片,與使用特殊媒材如HDV以將成本壓在五百萬以內的電影。

《海角七號》的成功其實不是一蹴可幾的,而是產官學逐漸有了一個共識:電影需要與觀眾溝通,而非僅求個人藝術表現的精神產物。同時,製片人思維的建立、明星制、國際行銷等觀點也被同等看重。從製作態度與動機來看,朱延平與魏德聖其實沒有那麼大的差別。

同樣的思維甚至也透過新聞局、教育部的各式人才培育計畫深入到校園,二十出頭電影青年再也不是將侯孝賢、楊德昌奉為圭臬。這才是台灣電影產業的根本轉變,三、四年前的《十七歲的天空》《宅變》等類型電影的出現已經透露出端倪,與其將《海角七號》當作奇蹟,不如將它視為電影圈多年來努力的成果印證。

而三、五百萬票房真的很差嗎?那些歐洲得獎藝術片在台灣賣座超過一百萬,片商就興奮的不得了,已經賺錢了。國片在台灣的票房其實並沒有不好,不是今年才如此,過去兩三年就已經是這樣了。

因此,投資國片要回收,只有三種可能:第一、國片的在地市場還要提升。(這不是不可能,跟日韓、新加坡、泰國、香港來比,台灣電影的國內市場占有率依然偏低。)第二、拓展國際市場(每一年有分別超過三十部以上的日本、法國電影在台做院線上映,遑論數百部的美國電影。我們為什麼不能反過來出口呢?)第三、政府與企業更多的奧援,不管是從觀光、形象的角度來切入。(苗栗可以花數千萬請卡列拉斯開唱,同樣的思維當然也可以應用在電影產業上。)

地方政府躍躍欲試已是事實,無須在這裡贅述。真正的重點是如何增加海外的盈收。台灣市場雖小,但仍具備許多獨有的文化與娛樂產業經營的長才國際視野,這是能介入大華語市場的重要元素。「多元化」與「國際化」是一個產業的必要基礎。王建民當然是台灣之光,但別忘了他的成就也是一個近乎完美的全球性運動產業所創造出來的。台灣電影,不能規避做為全球華語市場的一分子。(作者從事電影製作與發行,前景電影公司總經理)

李鈞震:

1.      怎麼樣能夠用最少的錢,可以拍出好電影?這是財務管理的問題,凱文科斯納花了天文數字拍《水世界》,差一點破產,錢多不一定好辦事;李安拍「推手」,成本就不高。

2.      財務管理,是一門大學問,學電影的人裡頭,一定要有人學財務管理,特別是當電影製作人的,一定要懂財務管理;財務管理也是一種藝術,他的藝術價值並不比任何的藝術差。

3.      電影,能不能成為國際商品?這是國際行銷人才該做的事,大學的電影科班裡頭,誰學國際行銷?台灣的電影不只是語言的問題,韓國電影賣到世界的原因是,他可以找到恰當的翻譯人才,不只把電影的對白翻譯成文字,連配音都配得很好。

4.      拍電影要企業化,要規模化,不要再用中小企業的模式,例如,應該要有一個類似中央廚房的片場,所有拍電影的器材、道具、車輛,都有專人管理、出租,可以很便宜地借給導演製作人來拍片。而這些器材,由大企業與政府共同出資,這樣子不就可以節省很多電影製作成本。

5.      台灣是一個文化資源非常豐富的國家,拍電影的題材可以跟地方政府合作,由地方政府出一部分的資金合作拍片,一方面發揚台灣在地精神,另外一方面做觀光行銷。這樣,電影製作又可以多出一大筆資金。不是嗎?

6.      台灣的各縣市都有地方名產、地方傳奇故事,每年地方政府都應該舉辦劇本比賽,只要價錢高,就會有很多人才投入,好的劇本就可以拿來拍片,還可以推銷地方觀光,導演也不怕沒有好劇本。參加劇本比賽的人,應該不限台灣人,全世界有名的編劇家,都可以來參賽。這樣是不是又變成一種國際盛事?

7.      政府在發給電影補助金,評審委員是不是真的有眼光?不要光憑導演的學歷,就來斷定一個人有沒有能力。

8.      台灣的影展,不要只有金馬獎,應該增加一些小影展,提供給新人表現的空間跟機會,透過小影展來提拔新的電影人才,給與恰當的報酬。

9.      年輕有潛力的導演,不要只想拍藝術電影,藝術電影跟商業電影要輪流拍,有時候也可以拍廣告,有時候也可以拍紀錄片,要多元地嘗試,歷練豐富一點,才有能力拍出既有藝術性,又有商業價值的電影。

10.  政府其實應該給獎金,鼓勵年輕人多拍紀錄片,台灣每天、每年有太多的故事要說,紀錄片不一定要拍得很長,半小時的紀錄片,也可以拍得很有價值。而政府對於這一種經費不要吝嗇,應該全額補助,對嗎?這樣子電影工作者平常有有飯可以吃。

11.  大企業應該支持台灣的電影業,例如各家銀行、郵局、市政府、醫院等公共場所,都應該放台灣的電影、紀錄片。例如,到銀行辦事,在等號碼牌,如果有台灣獼猴的紀錄片,不是很有趣嗎?這樣就不會讓人覺得等號碼很無聊。

上一篇:我不負責

下一篇:兩岸的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