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腸道有益菌 降低罹癌率
●記者/張瑞楨
人類的腸道內,住著超過一百兆隻的細菌!彰化基督教醫院營養師林佳青指出,這些腸道內的「原住民」和人類共生共榮,重量甚至超過一公斤,但它們卻也有好壞之分,有益菌對人體有抗衰老等功效,有害菌卻會增加罹患大腸癌的機率,如何增加有益菌並剷除有害菌,是現代人重要的保健課題。
林佳青表示,在腸道細菌中,已知對人體有益的有益菌,可以將糖質代謝成為有機酸,促進腸壁蠕動而將有害物質排出人體外,進而防止便秘或腹瀉,並降低罹患大腸癌的機率。這些有益菌皆為嗜乳酸桿菌,可分為A菌與B菌兩大類,其中,以泛稱比非德氏菌的雙叉桿菌來說,醫學研究發現,老年人糞便中所含雙叉桿菌數量遠低於年輕人,但是生活規律、居住在良好環境中且又以榖類蔬果為主食的老年人,糞便中雙叉桿菌含量不僅比一般老年人多,甚至還高達青壯年人的水準,顯示雙叉桿菌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抑制自由基、減少有害物質產生與減輕肝臟清除廢物負擔等功能,亦能降低體內過氧化脂肪的濃度、平衡腸道的酸鹼值。
林佳青指出,有害菌則會利用人體的蛋白質、脂肪而代謝出膽固醇氧化物等有害人體的物質,這些有害物質長期堆積在體內,不僅容易讓人便秘或腹瀉,也增加罹患大腸癌的機率,這些有害菌最常見的有魏氏梭菌與大腸菌。
她指出,飲食方式與生活習慣是影響有益菌與有害菌數量的關鍵,作息不正常、長期處於高壓力下,飲食偏向高脂、多肉與高熱量者,有害菌會利用腸道內無法完全消化的蛋白質與脂肪來繁殖,雙叉桿菌等有益菌數量則會迅速減少,另外,醫學界近兩年也發現,長期服用抗生素者,體內有益菌被抗生素殺光,較容易產生腹瀉的現象。
林佳青表示,要營造適合有益菌生存的腸道環境,除了由生化科技製作的異麥芽寡醣外,攝取榖類、有機食品與纖維質豐富的食物也有幫助。
至於腸道內有益菌數量過少的人,則需直接補充有益菌,林佳青指出,這些「益生菌」的製品包括含有雙叉桿菌的優格與優酪乳,以及含有益菌菌體的藥錠等,不過,並不是所有標示「益生菌」的製品,都能檢驗出活化的有益菌,有些菌體發酵的製品,其有益菌在製造過程中被破壞,而無「益生菌」的作用。
林佳青說,另有研究發現,外來的有益菌在腸道中恐無法長期存活繁衍,它們的適應力可能遠不如腸道中的「原住民」,這種現象好比聘請外勞做事,外勞效率或許不比本國勞工差,但以適應能力而言,本國勞工當然更優於外籍勞工。
腸胃功能好,免疫力才能健全,林佳青建議說,一般人不需過於憂心腸道細菌的種類與多寡,只要維持正常起居生活,保持身心和諧,多加攝取纖維質豐富的食物,避免高脂、多肉與高熱量的飲食,適當食用具有「益菌生」或「益生菌」功效的機能食品,就能讓腸道內的有益菌欣欣向榮了。
資料來源:自由電子新聞網
上一篇:昨日進、今日出的一日順暢生活
下一篇:地瓜+優酪乳+蘋果=快快排便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