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6-24 19:22:12Peter

找題目難還是完成內容難?

開始鞭策我自己不斷的找新題目來寫,然後以1200~1500字來完成,目前更規律化這個目標。如果每次有出來看書,一天找題目,一天寫已定下題目還未完成部分,上班時間亦然,行之半年之後,發覺題目的尋找開始出現困難,每次都要搜腸枯肚好一陣子,才擠得出題目。一方面也是因為寫的太多,這一兩年內,不管完成未完成,已立下超過一百篇的題目,而且還包羅萬象,再找已是愈來愈困難,但是這不是理由,我再警覺是不是我對環境的變牽、人事的變化、人生的味道、家人朋友的關心度,開始遲鈍、麻木;好奇心、冒險心也逐漸退縮了;國事、家事、天下事,不再那麼關心了,我開始退步了?

這個才算遇到了挑戰,我也把找題目的方向,從記憶中去找,改成為從Problem、.Hopeing上去尋,就是現下我的困境在那裏?有解決之道嗎?是要求人呢?還是求智?是要花錢來救?還是靠力氣、靠技術?這種狀況每天都會發生,題目也就源源不絕,更何況TV、Radio、Magzine、.Newspaper.上也有不少可以發揮的。另一個方向是我願意、我想要、我希望變成怎樣?人都有志願,也應該勾勒出願景,也有對未來的憧景、想像圖,這些為何不拿來當題目?寫未來更好下手,時候未到,怎樣寫隨人高興,不像寫歷史要有憑證、依據,不能憑空捏造,這樣一轉,題目就沒啥好愁的了,反倒把難題轉向內容。

鋪陳一段內容,就不能憑想像、不能靠臆測、不能沒憑藉無依據了,題目立下了,我可以完成它嗎?未必資料證據不充足是不行的,充足了也未必行,還要有應用的能力、組合拆解的技術,旁徵博引的把一些看似不相關,卻可以弄成相關的東西資料擺進來,這樣才能豐富,才有精彩可期的。這樣的話就必須唸很多書,而且是不同類別、領域極不同的書,舉凡天文曆算、地質海洋、各類宗教、不同哲學派別的書都要能讀的下且讀的懂。社會實況中各色各樣之人是怎麼想,會有何類型的反應,要想辦法儘量多知道一些。男女也有別在陷入戀愛時的情境和慘遭分手時的悲恨,會表現的很不一樣的,要了解這些也是絕對必要.因此去進修學習、改良自己的觀察力、修正自己設身處地的觀點,是要持續的不能間斷地一直進行.我才有可能把我立下的題目完成,且既有可讀性內容又可以精彩.

我的職場生涯我有用心的經營,最多的時候他認識我,我也認識他的,就是彼此見面可以互相叫出名字的人將近1000人,這些人的行業有導遊、警察、生意人、教授、半導體工程師、會計、服務生、修車師傅、黑道混混、飛行工程師,各行各業包羅萬象.個性、風格、價值觀、修養,也都千樣百種。透過跟這些人的互動,使我對人的類型和性格的觀察是比較有經驗的,這些也是知識的一種和自我反省的基礎點,也充實了更多的寫作題材和內容。文章還不能是知識與常識的鋪陳,必須有社會實情的介入,將筆下的人物鮮活化,文章才可能生動。

科技再怎麼進步,不是要你躲進房間當”宅男或宅女”跟人接觸才可能有靈感。<楊振寧>以82高齡還可娶到28歲的佳人<翁帆>,可見他不是閉門苦讀、不善交際的老宅男,更不是個孤苦伶仃、自怨自艾的老頭子.當然他有諾貝爾桂冠,資產財富亦不在少,可是關鍵點不在那,他是個有文學底子、講話很有內容、口才很吸引人的老男人,加上品味、修養與談吐舉止都屬上乘,把妹又一定很有一套,自然很快能擄獲<翁帆>芳心。重點<翁帆>和她家得要願意才行,很多人對這段姻緣很詫異.旅居美國紐約的作者<劉大任>還以天縱英才來稱讚<楊振寧>能以如此娶得如此年輕小姐的能力.但以我長期對<楊振寧>的觀察,這件事發生在他身上是很正常的,這是他長年培養自身品味而累積出來的成果。

品味的滋養最初是從<楊振寧>那首先認知到有這麼樣的一種內在,他在前半生的回憶錄〝讀書教學四十年〞裏明白指出,對於本行傑出人物行事與風格的欣賞或不欣賞,決定了一個人在這行努力的方向,該不該欣賞?怎樣欣賞?欣賞那裏?欣賞完後有什麼感想?就是品味的培養。女人的美要從何欣賞?只會看容貌的男人不入流,因為Face太多樣,會有太多情況出現.<李敖>問:大美人<胡茵夢>在便秘中,漲的臉通紅時美嗎?<林志玲>躺在醫院奄奄一息時美嗎?有些女人長的本來不怎樣,但在化妝師的巧手下,攝影師抓對了角度,也可以拍出巧笑倩兮的讓人驚豔的照片的。所以我已逐漸不把視線往女人臉上擺,一方面不禮貌,再則太千變萬化,不仔細長期的觀察,難見端倪,腳才是一流男人該注意的地方,女人該有雙纖足的,古代女人有三寸金蓮,個中妙處後人難窺其奧,當然要細看女人之足非得要有手段,這又太費周章.退而求其次看腿,最好是著泳裝,那才看的過癮和完整,不過要常跑游泳池和海灘也很麻煩,穿熱褲和迷你裙則街上儘可欣賞,其實女人的腿真的美,長裙、長褲是擋不住的,自然會散發一種魅力。弄文學、搞藝術與音樂的男性,如果既不是同性戀,又不懂得去鑑賞女人,則其作品乏善可陳,幾乎可以確定的.因為女人是上帝傑作,要學就要跟上帝學,才可能出色。

結構前後關連性、邏輯性的強弱,也是內容好壞的關鍵,Structure〈結構〉是指這篇文章該由那些因素來構成?像建築是由木結構或鋼筋或鋼骨結構是同理的;文章該是由實例組成,由公式定理為組合。街頭巷尾之傳說構成或個人經驗,感情的悲歡離合,其他著作的內容等,都可以形成這篇文章的結構由結構而合而為Architecture架構.就如房屋的外觀,內部的隔間,門窗的位置和大小稱之為Architecture。文章則可分為抒情、論理、敘述、指控、導引性的Architecture。接著是細部雕琢的關連性建立和邏輯,這就像實際蓋房子的師父,技術經驗的好壞是這幢房子好壞的關鍵。所以文章內容中的細膩性、巧妙性與迷人處,全在平日在邏輯學和關連性上下的功夫。

文章不等同日記,也不是自己的流水帳,所以要自己之外的人去看才可稱之為文章。既然要人看而且越多人看愈好,那就要有迷人之所在,就像女人愈多人看了她會流口水,則她就愈性感.愈多人私底下拿她跟別的女人比較,仍覺得她漂亮,她就真的算不錯哦!所以文章要人傳閱和批評才得以擁有魅力,讓人家花功夫去看你的文章,趣味性、新聞性、要有認知增強性、恐懼消滅性,新知識、新觀念、新技術、新經驗的傳播才行。那要每天讀一些書,上網看一些時事評論,平時多留心些身邊人身邊事,多從哲學觀點重新思考一些事,多用科學的方法重新切入一些問題,唐詩、宋詞、四書五經、古文觀止,仍要多背、多了解些.然後的童心未泯、好奇心未墬、幽默感仍存,則文章自然有可觀性,也是可以讀得下去的。只是題目要開始學著分類,歷史人物評論可成一專區,台灣史可成另一區,感想心得可成雜文區,新聞時事、分析評論亦是一區,旅遊休閒、美食亦可成區,並可增闢運動、時尚、林園、橋棋、小說、小說評論等,可以期待的新區.也就是說,既有的要更精進外,還要擴展我的舒適區,高爾夫、釣魚、遙控模型、車、飛機、橋棋之藝、網路新知,電影的分鏡、剪接配音、漫畫、素描、烹飪、編織、摺紙等都是我應該涉獵的,所以內容定必愈來愈充實豐富,總之應該說,找題目、完成內容,會愈來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