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19 00:37:13影布留痕
跳海行腳
金門曾經因戰爭而飽受蹂躪, 但在看來和平的當下, 卻反而逐漸陷入危機.
國共內戰時, 金門幾座小島上曾駐紮十萬大軍以對抗中共的入侵. 這些軍人不單保衛了這幾座小島, 更因假日無處可去, 只能在島上消費, 從而使金門島上的經濟好轉. 但是隨著中共取得金門附近的空優和海權, 金門這幾座孤島在戰略上的重要性早已陡降. 從以往扼住對方交通要道的地位, 變成被三面包圍的危城. 僅存的那一片汪洋, 更是斷了援軍之望的死路.
若照以往的思維仍在這些小島上布署重兵, 那麼這些重兵在戰時將會成為棄子. 因為援軍和物資送不上前線, 遲早彈盡糧絕, 而且這些兵也無法撤回後方或機動調防. 結果就是這些兵力, 一如石頭入水, 噗通一聲就不見了. 從整體戰略來考量, 中共打金門固然必勝, 但那對台灣本島並不會產生重大打擊, 反而只會把台灣政權跟大陸之間的距離推得更遠. 留著金門, 就像是留個戰略活眼. 因此中共根本就不該攻打金門. 在戰火最前線的金門, 反而成為一個最不會有戰火的地方. 隨著兩岸情勢和緩, 金門的駐軍也一路裁減.
但這一裁, 可就苦了金門的百姓, 原本的蝗蟲大軍突然銷聲匿跡, 市面頓時蕭條冷清. 而人總是要賺錢活下去, 因此如何開拓財源, 便成為金門地區在擺脫戰爭陰影的和平時期裏最重要的一件事. 金門開始努力推廣觀光事業, 要把金門的戰地特點, 變成戰地公園的觀光賣點.
要拚觀光, 最嚴峻的考驗, 就是飲用水和食物. 金門只是一個小島, 天生缺水, 所以農作以旱作為主. 雖然國軍有利用一些湖泊和低地作為蓄水庫供應居民和軍方的用水, 但恐怕還是不足以供應大量居民和觀光客的享受和浪費的需求, 大旱無雨的時節, 用水短缺的危機更是險峻. 因此由最近的大陸供水, 便不失為一個可考慮的方向. 食物亦是如此, 週圍都是大陸漁船, 用錢去換魚貨比自己去捕魚還划算, 其他蔬菜肉類等等亦可相當方便地由大陸取得. 為能有效取得這些飲食資源, 金門當然有必要跟大陸有更方便的連結.
金門跟最接近的共軍佔據島嶼並沒有離很遠, 漲潮二公里多, 退潮剩一公里多. 之前投匪的那個連長, 憑著幾顆籃球和排球就帶著金門兵力佈防機密游過去了. 至於對岸繁榮的廈門市也不過六公里左右. 但以目前的交通來講, 卻非得坐飛機或坐船才能到對岸去. 這其實並不方便, 更不利大量運輸. 所以金門的兩大願景, 一是建立由大陸供水的管線, 一是建立大橋連接到廈門.
這兩大建設在一般地區當然是越快建好越好. 但由於金門的前線性質, 一旦建好. 金門多少就失去了原有的天險屏障. 這當然是很大的賭注, 賭大陸不會攻打金門. 不過既然守不住, 那早失守或是晚失守, 其實也沒多大分別. 從另一角度來想, 既然金門已成為雞肋, 不大可能被大陸打, 那麼他們為何不利用現在自己還有點利用價值的這個情勢來為自己謀取福利呢? 總不能一直跟著兩岸僵在中間都不發展吧? 特別是在對台灣而言越來越邊陲化的現在, 藉由跟大陸的交流找第二春, 自然也不足為奇.
不過, 這兩大建設是否會建? 實在不無疑問. 現階段一定是要由雙方合資興建, 合作管理經營, 無法獨資獨營. 但要合作, 說實在是很難的一件事, 光是跨國性質或是地區性質就可以吵翻天. 若考量用天險增長守住金門的時間, 那這兩項就不能建, 不然鐵定遭遇質疑聲浪. 所以儘管金門方面規劃的如火如荼, 但恐怕還得經過很長一陣協調期才有可能.
P.S.
八二三砲戰時, 共軍準備了大量火炮對金門實施集中射擊突襲. 第一波砲擊就打死了三位副指揮官, 指揮官和國防部長則命大, 只被打傷沒死. 那時他們正準備在一個不大可能被對岸炮火打中的山凹內的餐廳聚餐. 這次暗算, 顯示出當時共軍準確的掌握了這個情報, 也準確的掌握了那個山凹的位置. 一般砲擊必須先打第一發, 再依彈著點作修正, 等於讓被打的有提防的時間. 但這次砲擊為了達到突擊的目的, 就不能用打一發再修正的方法, 必須採用預先計算出來的參數打. 這些情報, 顯然都是早早就由潛伏在我方的匪諜回報過去的. 那時金門內到底躲了多少匪諜, 說實在話, 沒有人知道. 時至今日, 那裏還藏了多少共諜, 恐怕依然沒有人知道.
國共內戰時, 金門幾座小島上曾駐紮十萬大軍以對抗中共的入侵. 這些軍人不單保衛了這幾座小島, 更因假日無處可去, 只能在島上消費, 從而使金門島上的經濟好轉. 但是隨著中共取得金門附近的空優和海權, 金門這幾座孤島在戰略上的重要性早已陡降. 從以往扼住對方交通要道的地位, 變成被三面包圍的危城. 僅存的那一片汪洋, 更是斷了援軍之望的死路.
若照以往的思維仍在這些小島上布署重兵, 那麼這些重兵在戰時將會成為棄子. 因為援軍和物資送不上前線, 遲早彈盡糧絕, 而且這些兵也無法撤回後方或機動調防. 結果就是這些兵力, 一如石頭入水, 噗通一聲就不見了. 從整體戰略來考量, 中共打金門固然必勝, 但那對台灣本島並不會產生重大打擊, 反而只會把台灣政權跟大陸之間的距離推得更遠. 留著金門, 就像是留個戰略活眼. 因此中共根本就不該攻打金門. 在戰火最前線的金門, 反而成為一個最不會有戰火的地方. 隨著兩岸情勢和緩, 金門的駐軍也一路裁減.
但這一裁, 可就苦了金門的百姓, 原本的蝗蟲大軍突然銷聲匿跡, 市面頓時蕭條冷清. 而人總是要賺錢活下去, 因此如何開拓財源, 便成為金門地區在擺脫戰爭陰影的和平時期裏最重要的一件事. 金門開始努力推廣觀光事業, 要把金門的戰地特點, 變成戰地公園的觀光賣點.
要拚觀光, 最嚴峻的考驗, 就是飲用水和食物. 金門只是一個小島, 天生缺水, 所以農作以旱作為主. 雖然國軍有利用一些湖泊和低地作為蓄水庫供應居民和軍方的用水, 但恐怕還是不足以供應大量居民和觀光客的享受和浪費的需求, 大旱無雨的時節, 用水短缺的危機更是險峻. 因此由最近的大陸供水, 便不失為一個可考慮的方向. 食物亦是如此, 週圍都是大陸漁船, 用錢去換魚貨比自己去捕魚還划算, 其他蔬菜肉類等等亦可相當方便地由大陸取得. 為能有效取得這些飲食資源, 金門當然有必要跟大陸有更方便的連結.
金門跟最接近的共軍佔據島嶼並沒有離很遠, 漲潮二公里多, 退潮剩一公里多. 之前投匪的那個連長, 憑著幾顆籃球和排球就帶著金門兵力佈防機密游過去了. 至於對岸繁榮的廈門市也不過六公里左右. 但以目前的交通來講, 卻非得坐飛機或坐船才能到對岸去. 這其實並不方便, 更不利大量運輸. 所以金門的兩大願景, 一是建立由大陸供水的管線, 一是建立大橋連接到廈門.
這兩大建設在一般地區當然是越快建好越好. 但由於金門的前線性質, 一旦建好. 金門多少就失去了原有的天險屏障. 這當然是很大的賭注, 賭大陸不會攻打金門. 不過既然守不住, 那早失守或是晚失守, 其實也沒多大分別. 從另一角度來想, 既然金門已成為雞肋, 不大可能被大陸打, 那麼他們為何不利用現在自己還有點利用價值的這個情勢來為自己謀取福利呢? 總不能一直跟著兩岸僵在中間都不發展吧? 特別是在對台灣而言越來越邊陲化的現在, 藉由跟大陸的交流找第二春, 自然也不足為奇.
不過, 這兩大建設是否會建? 實在不無疑問. 現階段一定是要由雙方合資興建, 合作管理經營, 無法獨資獨營. 但要合作, 說實在是很難的一件事, 光是跨國性質或是地區性質就可以吵翻天. 若考量用天險增長守住金門的時間, 那這兩項就不能建, 不然鐵定遭遇質疑聲浪. 所以儘管金門方面規劃的如火如荼, 但恐怕還得經過很長一陣協調期才有可能.
P.S.
八二三砲戰時, 共軍準備了大量火炮對金門實施集中射擊突襲. 第一波砲擊就打死了三位副指揮官, 指揮官和國防部長則命大, 只被打傷沒死. 那時他們正準備在一個不大可能被對岸炮火打中的山凹內的餐廳聚餐. 這次暗算, 顯示出當時共軍準確的掌握了這個情報, 也準確的掌握了那個山凹的位置. 一般砲擊必須先打第一發, 再依彈著點作修正, 等於讓被打的有提防的時間. 但這次砲擊為了達到突擊的目的, 就不能用打一發再修正的方法, 必須採用預先計算出來的參數打. 這些情報, 顯然都是早早就由潛伏在我方的匪諜回報過去的. 那時金門內到底躲了多少匪諜, 說實在話, 沒有人知道. 時至今日, 那裏還藏了多少共諜, 恐怕依然沒有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