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02 08:57:20Gina

天地無聲,音樂,是唯一的語言

【寫在前面】
 
此篇是2006年,我在其他網域裡寫的一篇文。
寫著自己的記憶,也寫著對一首歌曲的欣賞。
這幾年,一直試圖再在這位歌者的歌聲裡找到這種感覺,未果....
 
**********************************************************************************************
老實說,我蠻愛看布袋戲的,我的台語有不少就是從這兒吸收。
 
小時候,只要是半天課,放學之後,總是三步併兩步的急忙跑回家,趕著看中午的播出,那時候甚至還很慶幸,住家離學校不到五分鐘的路程;等到上了國中,書沒怎麼用心念,布袋戲倒是沒少看,沒辦法溜回家看,就每天中午拎著個便當和幾個別班的同學混到校警室裡,圍著校警檯邊聊天邊看,等到午休鐘聲一響,才心不甘情不願的趕緊跑回教室;到了高中,因為念的是女校,班上同學對布袋戲有興趣的不多,加上有教官管理,即使想看也沒輒,才漸漸擺脫這種〝癮頭〞。
 
那時候的布袋戲,劇情不複雜,強者往往都是一路強到底,弱者總會找到另一個強者庇護,外加兩三個丑角串場,一集下來,刺激、緊張、笑料兼具,交互穿插,倒也算運用靈活,與傳統掌中戲的差別,除了戲偶從一個手掌大變成一個手臂長之外,隨著每個重要角色的出場,還會配上一首專屬的歌曲,我呢~~常常一路跟著唱到底,或許歌喉也在那時候練就了不少。
 
後來,布袋戲逐漸系統化,商品化,甚至發展出一個有線電視頻道,我反而沒有再繼續收看了,一方面是因為入了社會,沒有太多的閒暇去留意這些,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劇中角色過多,而且一個比一個強,一旦漏掉幾集沒看,劇情就會接不上,也就沒了觀賞興致。
 
只不過,萬萬沒想到,視覺選擇不接觸,聽覺卻開始探險。
 
這趟旅程,是從2000年的布袋戲電影【聖石傳說】開始的,電影我沒看,但是從朋友那裡聽到了原聲帶,結合古典、現代、管絃、搖滾的編曲方式很對我的胃口,更特別的是,其中三首主題曲和插曲還是伍佰特別為電影所創作、演唱的,本土民俗與流行音樂,看似兩種無法相容的元素,卻撞擊出令人意外的順暢與自然。或許【聖石傳說】的電影原聲帶也是一個轉折吧!而後的布袋戲配樂,即使沒有【聖石傳說】那般大陣仗的編排,卻似乎也越來越趨精緻化。
 
2004年底,在唱片行發現了一張當時新發行的布袋戲原聲帶【末世錄】,打了通電話給我那位〝再忙也要看霹靂布袋戲〞的朋友,想問問他這張好不好聽,再決定要不要買,手機撥通了,鈴聲是首我沒聽過的台語歌,歌詞簡單卻很深奧,唱得也頗有氣勢,雖然只是一小段,卻讓我聽得入神,朋友接起電話,我劈頭就問:「你的鈴聲是什麼歌?!」朋友說:「《天地無聲》,【末世錄】原聲帶裡的,剛發一個多月。」看著手中的CD,在曲目中找到了《天地無聲》這首歌,決定買了。 

越聽越喜歡這首歌,雖然完全不清楚是為哪個角色、哪段劇情所量身打造的曲子,但短短64個字的歌詞,很有布袋戲周旋於「正邪」的傳統,編曲當中電吉他佔了一定的比重,搖滾瞬間上身,間奏部分幾聲簡單的鋼琴敲彈,又帶著古典氛圍,再加上歌者中氣十足的嗓音,都是令人難忘的精采。

《天地無聲》的演唱者,其實早前曾提過這個名字,不過不是介紹這首歌,而是介紹他的聲音和他的個人專輯,不知道看過那幾篇介紹的人能不能聽出這個聲音?!昨晚手邊忙著事,音響裡放著【末世錄】原聲帶,再次聽到《天地無聲》,副歌部分磅礡的編曲恰到好處的襯托出歌者嗓音厚實,尤其最後兩句「一劍劃開,天地無聲」,兼具高度、深度與廣度的音質,更讓人讚嘆,我深深覺得這才是最適合他的演繹方式,中低音的渾厚,中高音的有力,比他個人專輯裡的任何一首歌都表現得優異,不免有些惋惜將他簽下的是家小規模的唱片公司,首張個人專輯雖然銷量不錯,還是助他打出了一片天,但歌曲幾乎出於同一創作人之手,方向有限,還是有種「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慨歎。

夜深人靜之時,只剩這旋律在空氣中縈繞,閉上眼靜靜聆聽....
語言,不是隔閡;心潮,隨之澎湃。
天地無聲,音樂,是唯一的語言。
 
藏月 2010-06-10 15:02:53

我好像也愈等愈多人了。(看遠方)

版主回應
妳我都很有耐心.... 2010-06-11 09:01:00
藏月 2010-06-03 16:07:06

我也還在等待。

版主回應
我等的不只這一個.... 2010-06-04 10: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