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4-08 17:09:45Cindya
蒙娜麗莎的微笑
【想怎麼活,就怎麼過──蒙娜麗莎的微笑】
現今是個女權抬頭的社會,人人要求平等對待。1953年固然距離現今已五十年,女權卻依然無法說得理直氣壯;人類生而不平等,怎會有所謂公平之說呢!女權要的到底該是把男人踩在腳下,還是只是為自己而活呢?在「蒙娜麗莎的微笑」一片中,傳遞的是女人除了要有腦子還要有自主權。古人流傳的一句話──『女子無才便是德』,是中國人幫女人在腦子上加的鎖,女人便如此認定自己;然而,幾千年過去,女人終究意識到「自我」一詞,雖想反抗,卻缺乏勇氣與理由,在五十年前與五十年後──女人依然卑微。
凱薩琳華森(茱莉亞羅勃茲飾)剛從藝術學院畢業,個性開朗、活潑又爽直。對於任教一職有莫大興趣,雖需離鄉背景,可是此份工作擁有無比熱情,選擇投入的第一站是校風保守的衛斯理大學。但是,凱薩琳沒有想到這個學校從上至下的人,都是過於尊貴也過於自信的。
任職的第一天,她所介紹的每個作品,每位學生都瞭若指掌,甚至可以把一件藝術畫作評論的頭頭是道,語氣之間也充滿了對凱薩琳的輕蔑。她們自負得可怕,認為藝術和一般課程一樣,老師照本宣科,所有內容與畫作在教科講義上皆有所敘,她們甚至認為自己知道的比老師還多,就是這種高傲。
其中貝蒂(克莉斯河鄧絲特飾)更是這麼認為,遺傳自她的母親,她既驕縱、不輕易認輸且剛烈,造理來看應當是個站在男權之上,高喊女權萬歲的女生,卻還是不得不屈服在這個時代的壓迫之下。也因為遺傳自母親,所以她對事情皆不容許有一絲的鬆懈和放任,對每件事物也都要求完美,是個用糖衣與尖刺包裹的花蕊。
在凱薩琳得知學生制式的思考空間後,她決定反抗這樣的順從。因為自己的獨立,也見學生確實對未來有不一樣的想法,於是她開始積極想要學生和她一樣擁有自主的人生。她從第二堂開始不再照著課本所傳述藝術的本質,幻燈片裡放的不再是那些優美的圖片,而轉換成暴力血腥,試著讓學生看見藝術的原貌和真實。課本裡缺乏賜予學生的想像力,她希望藉由自己的引導讓她們看見自己對生活的基本要求。
因此她博得學生的信賴與肯定,和學生間的相處也建築在朋友之上,而不是一般的師生關係;雖然如此,卻還是招惹貝蒂的不滿與嫉妒,貝蒂認為凱薩琳在同學心中的地位已超越自己,所以她用自己擅用的方式去傷害凱薩琳。最後,凱薩琳也真因為她的逼退而被迫辭去職務;不過,在這之後貝蒂卻面臨丈夫外遇的對待,她開始思考凱薩琳當初給予的熱情與信念,後來她們寬容的接納彼此。她不再遵循母親的指示(活),反而毅然決然的和丈夫離婚,搬離小鎮轉居紐約。
電影的最後一刻很感人的帶到貝蒂騎單車追逐著凱薩琳的房車,眼淚因不捨與歉疚流下,這一幕也說明了貝蒂最後釋出的善意與尊重。
1953年資訊雖然封閉,不如現在開放且發達,但是人與人的相處與對待似乎和現今沒什麼差別。知識可以使人自大也可以使人無知,我們所得知的只是自己侷限的狹小範圍,如果只是照著別人給的劇本思考,活著也只是為別人。控制慾與壓抑性(強烈)的時代已經過去,不管男人還是女人,擁有與可以擁有的並不限於所看見的,踏出自己的圈圈後,迎接一個又一個因自由而飛翔的夢想。
Cindya
二○○五.四.八
午後 五時零八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