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困惑與掙扎--2011年度關鍵字
回顧過去一年,由面書上的《新生代》朋友選出的澳門關鍵字分別是:綠巴、通脹、盲搶鹽、小潭山、樓價、掘路、仆街、文化產業、《那些年》及塑化劑。十組關鍵字,究竟折射出怎樣的一個澳門?
最明顯的,是十組字當中有八組是有關負面新聞,彷彿說明今天做澳門人並不快樂。衣食住行中,樓樓已是眾矢之的,公交亦人盡唾罵,掘路則神憎鬼厭。至於衣食等日用品的價格,亦當然在通脤之下大幅提高。自然環境及景觀,亦往往成了經濟發展的犧牲品。再加上一些由前朝政府遺留下來的問題──如電訊專營合約,澳門人似乎一方面在經歷百年難得的發展機遇,但另一方面亦一次過承受百年難得的問題大爆發。這一連串的負面關鍵字,其實已經點出了賭權開放之後,在經濟的亮麗數據背後的澳門人生活:整體富裕了,但生活質素反而可能下降。
當然,很多澳門人沒去深究,這些社會問題很多都是世界問題,例如通脹。澳門人是在經濟持續增長下面對通脹,不少國家卻在經濟衰退下抵抗通脹。這樣說,並非要強調澳門已經很好,已經不算慘。而是,澳門人在開始關注腳下這個小城之同時,有時對世界大勢並不了解:例如,我們知道賭業獨大不好,卻很少探究西方國家的資本主義危機對澳門未來發展的啟示,很少梳理經濟與文化的全球化對澳門的種種正面負面的影響,很少討論在世界各地成為經濟發展強心針的旅遊業為澳門帶來的城市景觀與文化的改變與挑戰。簡言之,澳門人在批評澳門的同時,視野仍然狹窄。而其中一個關鍵字「盲搶鹽」則令我們難以推諉:我們自己仍然落後得很,我們的民智可能是澳門問題的重災區。
不過,在眾多負面關鍵字中,有兩點非常可喜:小潭山事件是近年難得引起全城關注的環保事件,而年輕人及文化界在這事件上的發聲,是公民素養與本土運動的重要一課;至於用「仆街」來抗議電訊公司的專營,則是富創意的公民發聲。無論是保護小潭山或仆街抗議CTM,都透過網上平台,而為澳門一向薄弱的公民運動寫下新一頁。
另外,有趣的是,在多數的負面關鍵字旁邊,卻有一兩組相對正面的關鍵字──《那些年》及文化創意產業。這是不是說,在社會問題一籮筐的澳門,文化是我們的一點救贖、一點希望?這次關鍵字投票在十二月中截止,如果截止日期再推後兩星期,有望上榜的還有《愛情在城》。如果說《那些年》的空前成功說明了一部充滿台灣風味的小本電影足以抗衡荷里活,那麼澳門人對於本土文化的認同,對文化產業的寄望,亦間接說明了今天澳門人的重要心靈支柱:這個城市的某些面貌儘管庸俗,這個城市的某些現象令人搖頭,但至少我們可堅稱這是個有文化有歷史的地方。過去十年,除了經濟成果,這種對文化的認同感也許是澳門的最珍貴資產。
十組關鍵字背後的種種問題,從經濟到文化,從衣食到心靈,從本土到全球,實在難以用一千字討論。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些關鍵字引申的問題,在2011結束之後仍會影響著這城市;而到底澳門能否走向更好,大抵也是要看我們能否解決這些關鍵字帶出的眾多問題。(文:李展鵬)
《新生代》雜誌,2012年1月號
第七十期《新生代》已經出版!
今期《新生代》將與你一同總結2011年最具代表性的澳門大事。
本期Spotlight專訪林一峰和林二汶,看看這對兄妹檔如何
《新生代》月刊由澳門新生代青年文化會出版、澳門基金會及澳門文
上一篇:我城,如何辨認?
下一篇:一碗麵線,與一個城市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