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國墾丁行(下)(2014-06-28)
昨日的好天氣與好心情,沒想到一早就被破壞了,看著庭院外的烏雲密布,風吹草動,免不了要下一場大雷雨,所以只好在民宿裡靜待雨停。
不久,雨稍歇,我們開始準備放行李;突然見圍牆邊有小動物在爬行,好奇一看,原來是鞭蠍,兩隻像蠍一樣的大螯夾,不過他的尾巴與蠍子有顯著不同,腹部尾端有根細鞭,可從腹部腺體噴出醋酸禦敵。分佈於台灣的平地至山區,通常棲息於陰暗潮濕的自然環境。
接著我們就往鵝鑾鼻前去,鵝鑾鼻入口的大草原,綠得讓人心情舒暢。
鵝鑾鼻台灣八景碑石,所謂的台灣八景,常常隨著時空變換,其中一些景色已經不復舊貌而有所改變,目前最新的台灣八景為交通部觀光局於2005年票選所選出的,分別為台北101、台北故宮博物院、南投日月潭、南投玉山、嘉義阿里山、高雄愛河、屏東墾丁與花蓮太魯閣。
鵝鑾鼻燈塔的建立最早可推溯至1883年,由於1867年美商船在七星岩附近觸礁沉沒及1871年琉球人在南岬遇難,美國和日本政府因此皆要求清朝在此處設燈塔;不過燈塔在歷經多次的戰爭損毀,現在的燈塔為1962年由政府重建,塔高
燈塔於1982年12月起採半開放式:除星期一、國定假日隔日及三大節日(春節、端午節、中秋節)不對外開放外,其他時間每日上午九點至下午四點皆可免費自由參觀。
鵝鑾鼻公園除了燈塔之外,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特將附近的珊瑚礁林闢建為公園,並興建多條步道,讓遊客能近距離欣賞珊瑚礁石灰岩地形及原生的熱帶海岸林;鵝鑾鼻濱海步道,以前沒有興建台灣最南點的景點時,這個步道曾被當作是台灣最南點,走在步道上,可欣賞獨特的珊瑚礁岩岸及岩壁上生長的各種海岸小灌木。
告別鵝鑾鼻公園後,我們接著墾丁的新景點:台灣最南點意象標誌,座標位於東經120度50分0秒、北緯21度53分34秒,一座水泥製成之標示立碑,其外觀設計呈尖頂向天的筍狀,但另一面呈海螺狀,以兩塊分離的碑身設計意味著海陸相依。
告別台灣最南點後,大家都已飢腸轆轆,所以我們就來到充滿閩南式建築的墾丁青年活動中心,這裡除了可觀察各種古色古香的古厝外,這裡也有餐廳提供用餐,用餐價格為每人兩百元,七菜一湯,都是以當地的食材做料理,像洋蔥及雨來菇(情人的眼淚)等,菜色還不錯,而餐廳也是充滿古味。
墾丁青年活動中心是由建築師漢寶德設計,於1983年落成。全區房舍都屬於閩南式建築,共有17棟各具代表性的三合院、三落院、四合院等閩南式傳統建築,每棟房舍分別以台灣最常見的堂號命名,各建築物外觀十分古樸,不過內部則是現代化的西式裝潢與設備。
在這邊請小朋友找出我們家堂號,順便了解一下我們祖先的歷史。
告別墾丁青年活動中心,我們來到好久沒來的墾丁森林遊樂區,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在日治時期引進熱帶植物計513種,戰後由省林業試驗所經營,稱為恆春熱帶植物園。1968年成立墾丁森林遊樂區,區內熱帶森林密佈,為高位珊瑚礁及石灰岩地形,是台灣少見的地形景觀。由於墾丁森林遊樂區須要購買門票,所以現在很多旅遊團都是帶到社頂自然公園,而若大的森林遊樂區真的人煙稀少。
從遊樂區停車場往下望,可看到活動中心旁的青蛙石正盤據在海岸邊。
走在步道初見珍貴的毛柿,果實熟成為紅色,除去皮毛後的果可食,但味不好,老樹的心材黑色,具暗綠色的條紋,似真正的烏木,材質細緻、堅重,加工困難,宜作細工、家具和外部用材,是黑檀木的一種,為名貴木材。
墾丁的茄苳巨木,雖然沒有像紅檜那麼巨大,不過據文獻記在野有三四百年的歷史。
花榭,墾丁的花室溫房,不過因為是玻璃屋頂,在這炎熱的天氣裡,彷彿就像是個大型的吸熱體,才走到一半就汗流浹背。
石筍寶穴,珊瑚礁岩形成的天然石穴,洞深
由於熱帶雨林的樹木非常巨大,所以一般的幼小的根不能支撐,所以就將根中分出板根一類,一些高大植物能在樹榦基部向四周圍生長出板狀的突起物,伸入土裡,以鞏固地面的高大部分,稱為板根。而銀葉樹是台灣國寶級的樹種,銀葉樹為常綠的大喬木,樹高可達
仙洞全長
步道上巧遇黃灰澤蟹;黃灰澤蟹俗稱白憨仔,為台灣特有種的淡水蟹,穴居於山溝旁的土質洞穴中,卵大,數量不超過一百個,直接發育孵化出小螃蟹,因此不需要到海邊進行繁殖,可生活在離海較遠的內陸地區。
中途可到觀海樓休息,觀海樓約樓高
銀龍洞,貫穿觀日峰北麓,洞長
由於我們只安排兩天一夜的行程,晚上要搭乘18:30的高鐵,所以逛完森林遊樂區後已經沒有時間了,只好驅車北上了,心理原計畫得好多好多的景點都沒有去拜訪,只好留待下次再拜訪其他景點了。
好讚的旅遊景點
謝謝分享~~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