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層十段論4
太極拳 二層次 ”得氣”.-四階段"疏經絡,引內氣"
凡人一身,有經脈、絡脈﹔直行曰:經,旁支曰:絡。經凡十二:手之三
陰三陽,足之三陰三陽是也。絡凡十五:乃十二經各有一別絡,而脾又
有一大絡,並任督二絡,總為十五。(《難經》作「陰絡」、「陽
絡」)共二十七氣,相隨上下,如泉之流,如日月之行,不得休息。故
陰脈營於五臟,陽脈營於六腑。陰陽相貫,如環無端,莫知其紀,終而
復始。其流溢之氣,入於奇經,轉相灌溉,內溫臟腑,外濡腠理。奇經
凡八脈,不拘制於十二正經,無表裡配合,故謂之奇。蓋正經猶夫溝
渠,奇經猶夫湖澤。正經之脈降盛,則溢於奇經。故秦越人比之天雨降
下,溝渠溢滿,霶霈妄行,流於湖澤﹔此發《靈》、《素》未發之秘者
也。是調節機體和內氣運行的通道.太極拳論說:”氣者,生之本,經者,氣之
路,經不通則氣不行”又說:”以氣運氣,一氣貫通”.以有形的動作,具體的一招
一式,通過放鬆,入靜等手段,配合意念與呼吸,由外氣(鼻吸鼻呼)引動下丹
田和腎臟之真氣,日積月久內氣充足後沖貫百脈,使經絡暢通無阻.一開一
合,內氣上下鼓蕩,達一氣貫通”完整勁”.這就是氣通大小周天的情況..第三
階段的後期,體內已有內氣流動的感覺,練拳也有興趣,但這個感覺如波浪
起伏,時有時無,時隱時現,經過一段時間,甚至會全然無有,這是經絡之氣通
流不暢,氣能機氣運行不利,內氣引動不力之故..為解決這個問題,在第四階
段一定要注意意念導引,既一舉一動先要意到,意到才能氣到,氣到才能勁
到.在大腦意識的指揮下,以意運行,使內氣節節貫串.練拳有時會出現不順,
自覺彆扭等現象,可自行調整最佳身法,以”得勁為準”…練拳速度應慢不應
快,做到一招一式精氣專注,徹底虛實分明,圓活無滯,達外形盡量與內氣,意
識保持一致.既開內氣散佈於四肢,其實關鍵在於”奇經八脈”是否開通,奇
經的通達,最大關鍵在於”會陰”…絕大多數的人此階休矣--.這樣進一步練
習一段時間內氣就會自然暢通,僵勁,拙力也會慢慢克服,逐漸達到周身相
隨,連棉不斷…到此階段,達到以外形引內氣的階段,由著熟而漸悟懂勁..這
時的功夫在推手技擊方面還是很有限的,屬”二陰八陽是散手”技擊時主要
是用十三法,所以只能算技巧,不管進攻和走化都是勉強的,往往是先下手
強,後下手遭殃,會有丟偏和頂抗等毛病…在鬆功方面可進行”鬆散”練習..
太極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