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26 13:50:17蔡蟳

珠寶首飾的甘露手---小宮宇子

珠寶首飾的甘露手---小宮宇子

 

                                                          者:   

 

(
Pearl City神戶定居並開設Atelier KOMIYA的小宮先生,對珍珠素材之設計也很是喜好。)

 

  2017年「愛不釋手日本珠寶藝文之旅」參觀IJK珠寶展,透過Jurio藤田夫婦的介紹,始認識時任日本珠寶首飾協會會長的小宮宇子先生。身兼創作、教學、會務數職的她異常忙碌,明白若要採訪非得她本人有多餘時間,因此等到屆滿剛一離任筆者隨即對珠寶設計、比賽評審、會務運作等歷練豐富的她進行採訪。彌足珍貴的他山之石,猶如莎士比亞說的---經驗是一顆寶石,那是理所當然的,因為它常付出極大的代價得來。



(
2017愛不釋手日本珠寶藝文之旅一行人有緣在IJK會展上,與小宮會長初次見面。)
 

  小宮先生出身於古都奈良,年少時成長大阪船場商人之家,學習珠寶始於歐洲旅行此次的啟蒙,1970年畢業自藝術人才輩出的東京多摩美術大學雕刻系,結婚後同為藝術家的夫婦兩人於神戶共同經營Atelier KOMIYA。她的珠寶作品擅長以銀、鋁、鈦等素材為主,並積極廣泛運用異素材創作風格獨特的首飾。

 

  珠寶首飾,她說大略區分可分成高級珠寶和藝術珠寶這兩大項。

 

  高級珠寶的設計師透過圖檔設計,由自己製作或委託金工師傅成為自我品牌的珠寶商品,有的甚至成了某大珠寶公司的製品,然後再透過百貨店、珠寶店、展售會來進行的銷售的情況居多。高級珠寶,展銷幾乎都通過珠寶行公司或珠寶展銷會來進行,個人孤掌難鳴較難單兵作業。藝術珠寶的設計師,本身決定設計和素材後親自製作就連販賣也一手包辦,除藝廊或店鋪幫你販賣的人之外,誰都不曉得作者是誰,如果想要見到設計師本人非得在個展或聯展上面,因此這兩種場合對設計師是很重要的舞台。從小宮先生的履歷表可見,十年來她每年幾乎參加一至二檔的展覽,會創作也得會展銷兩樣都是重要的課題。

 

  高級與藝術珠寶此兩者雖都稱為設計師,可在日本它們工作的內容卻存有不少的差異。關於小宮先生上述此話,後經過我的介紹,她方才曉得台灣甚至比日本更為辛苦,對本地的珠寶業者的努力亦也驚嘆不已!

 

(
經常受邀擔任珠寶設計比賽評審的小宮先生,嚴謹的現場氣氛十足呈現。)

  訪談中她亦提到,只要能被佩戴上身的都可以稱為珠寶首飾(Jewelry),至於大家想望的都是對準那一大片的藍海市場,卻忽略了設計師該有的本質。輕忽了藍湖、藍池塘、藍洗水盆…那些可能值得去開發的微型市場。換句話說,不拘束於某種素材不小看某小眾消費。當市場充斥著貴金屬和貴重寶石,可一旦面對不景氣,自然會比以往出現更多前所未見的東西,尤其海外先進國家設計師的觀念都很自由,消費者因而也被教育出何謂風格來,輕奢即是例子。

 

  毫無定見隨波逐流,智珠在握破浪勇往,聽過小宮先生舉的例子,此才恍然大悟層次畢竟大不相同的呀!

 

  設計師自己得不斷搜尋最是符合本身所想望的素材,製作高難度的作品需要一定水準之上的技術,可一旦決定後就得不斷錘鍊提升自己的能力。換言之,許多的設計師多以表現突出自我個性為想望,卻忽略挖掘出能夠開發的潛在區塊, 如何將自己技術能力好好地呈現面向那個客群,尤其有趣。至於金屬加工需要一定的體力,倘若年紀到了某個程度,是不也要想著尋求有何可以替代的呢?比如日本現正流行未多加琢磨的原石,當作首飾的主寶石。

 

  從事高級珠寶和藝術珠寶創作有著雙棲身分的小宮先生,近來多以鋁和鈦金屬為首飾的骨幹,著力尤深。或許有人認為此與貴重珠寶好像不太搭嘎,可當首飾裡頭金價占了非主要的極高份額,如此合算嗎?換個思考方式,只要通過事前說明得到客商認可,這樣又有何不可的。



(
花系列的鈦金屬可呈多重的顏色,原來小宮先生30餘年來致力於鈦首飾的製作,使用著色整流器已達爐火純青,將鈦金屬作品往液體裡一放再讓電流流動,隨便您想要何種顏色她都能給變出來,客人甚至可親自體會眼前製作首飾之樂趣。)

 

  她的鈦金屬花系列若似線圈好比花瓣,可當您輕輕一壓,蓬鬆柔軟的樣子立馬變為戒指,再者原本的形狀也可拿來做為項鍊的墜飾。多重顏色一物多用,當被人問到時還可實際表演:「哇!怎麼這樣神奇?」接著對配戴者給予說明,首飾能有如此對話的反應豈不太有意思了!所以說投入巧思的結構變化,不僅美麗,還有樂趣,顯然她是一位能夠創作看來新穎且又實際的珠寶作家。

 

  至於鋁金屬的沖孔板作品乍見之下好似沒啥稀奇,但是仔細端詳卻會發現大小孔洞和五顏六色配列一起,則帶有異樣的童趣與奇趣。沖孔板首飾另有著的機關是,裡邊置有強力磁鐵,因此除可單獨使用亦可多個接連一起,呈現多重的立體結構。假如不愛往衣服上紮洞穿孔的人,選用這種磁鐵的作品,確實是一種獨特的想法和嶄新的享受。

 

  小宮先生亦長期參與日本珠寶首飾設計師協會的運作,該協會自成立以來,首度由關西地區的人士擔任會長且還是位女性,因此想借重她的經驗,多了解有關的情報資訊以饗讀者。

 

  日本珠寶首飾設計協會(簡稱:JJDA)1964年由19位珠寶首飾設計師發軔組成,希望將珠寶首飾的傳統看法演繹為一種新的比喻表達形式,同時,透過珠寶首飾的設計及製作,不斷致力改善人們的生活文化和珠寶產業的發展。最多時期有500多位會員,目前近400多位會員。少子化和老齡化之故,參加協會的設計師也有此傾向,因此她很希望年輕人能多加入此一能夠人與人聯繫,物與物交流的平台。

 

(
鈦金屬花系列---此樣才叫真正在玩首飾。)

  有關各珠寶首飾協會的任務或是目的想必都大同小異,不過!他們的JJDA倒有兩項有意思的推展項目。一是業內人士互訪的參觀工作室,二是業外人士親子們和初學者的體驗講座,敞開大門與關起大門全然不同的做法,倒是很值得學習。還有,JJDA以往每兩年舉辨一次的公募展至今已舉行過30回,今年6月起將新設一海外部門,自2020年專對海外珠寶首飾設計進行公開徵展,此對有心面向更寬闊舞台的珠寶設計人士來說是個好消息。

 

  筆者個人所知,世界珠寶設計比賽最具權威的獎項,以往是始於1954年戴比爾斯為主體的鑽石國際獎章的設計競賽,日本設計師首次入選的參賽者則是在1967年,一直到1987年止共舉辦16次競賽(1978年後每隔兩年舉行一次),而該國的珠寶設計師,同此經濟大躍進時期屢獲此競賽獎章幾乎達1/4,為阻止此寡占局面,競賽中途還改變規則分成若干區域,然後把各區域的同數初選作品再帶入到最後審查。此種巧妙的差別方法,依然未能阻擋日本珠寶設計人才的企圖心和凌厲攻勢,至此設計競賽終止前(2000年結束)幾乎又囊括了入選的1/3作品,可見搭乘經濟熱氣球一同上昇,絕對是刺激珠寶設計的一帖良方。

 

(
採鈦金屬・銅等材料製作的別針--- High collar一詞除用來形容高領或髮型,也是西洋與日本混和後文化所呈現洋氣的”人”或時髦的”物”之代名詞。另外也常被拿來形容神戶,當您看過小宮先生的此作品後,是不覺得其實"它”還真符合此港都的氣氛?)

 

  台灣或中國大陸的經濟溫度計目前雖有下降或放緩,相信能夠將心思對焦在藍湖的珠寶設計師,腳步站穩,手腳勤快,心胸夠大,放眼海外的珠寶產業仍是一片藍海。對外國有意的參賽者,小宮先生的建議最好以自國特色為發揮來挑戰,是要比迎合日本市場口味絕對來得有利。

 

  「若為令一切飢渴有情得清涼者,當於甘露手」為佛經的話。此次能汲取JJDA前任會長小宮先生多年寶貴的經驗談,有若甘露手施予甘露水一般,擴充見聞增長智慧,面對難題逐一而解,可謂醍醐灌頂令人茅塞頓開!



(
趁著日本經營士全國研究會議京都大會,與小宮先生在神戶小敘。)

 

(本文刊登於《珠寶世界》Vol.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