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21 10:51:09.ira
小吃店介紹 系列三十六
「宜蘭縣 羅東鎮 林場肉羹」
.
.
.
.
.
這間店被媒體報導的次數不甚枚舉,其實不必再錦上添花。
不過,在台灣,「媒體報導/宣傳」偏向反義詞,貼標籤的店家,超過八成以上不見得真的好吃。不然就是因為被報過後,人太多,品質因而下降。前後者的狀況,都非好事。
「八成」是我的經驗值,誇張式的強調:台灣大多數美食節目及書刊雜誌不可信也。
.
店家把這些報導文字或擷取自節目的相片貼在牆上,彷彿是在告訴消費者:我們「其實」沒那好,所以需要被宣傳。
.
這麼小的一個島而已,正統台灣本土菜系,除了因為四百年多元變動歷史所產生的「各類小吃」、中期經濟承平年代因為富裕而生的精緻「辦桌或酒家菜餚」,另外就是1949年國民政府到台灣後,帶進的許多外省口味師傅及館子(只是大多也凋零了)。
.
然而,這些「舊時」美味,除了某些小吃還能維持基本水準外(主要是自營店家前後代嚴格的傳承),那些後來因為經濟發展與「衰落」而興起的餐廳或「小吃」,對於美味的掌握度不足,大多不能持久,開開關關,在無法靠真實力口碑相傳引客的情形下,只能利用人際關係經由報章雜誌、電視廣播、公關行銷、網紅業配等方式來吸引顧客。
.
某些惡劣的店家,甚至攻擊別人來「殺敵」,花費心力但並非鑽研提昇己店的服務水準,反而是把手段花在浮面的對抗報導或詆毀對手(利用網軍),類似的惡意行為,在網路普及、匿名且自媒體風行的時代,越來越嚴重,越來越誇張。
.
假的,假的,全都是假的。
「名氣響亮」的海濤法師不是這麼說過嗎?
.
.
目前個人的處理方式,對於不管來自何處的公開資訊或推播新聞,除了極少數外,我幾乎都不信且不看。家裡的第四台及MOD等,早就停掉了。
煩心討厭的事變少,比較可以專注試酒、看書、思考及寫文。
.
.
***
.
.
對於第一次或先前經過幾次但未曾細看的鄉鎮/地方,不論開車或走路,閒逛遊玩時,速度總是放慢。
.
除了欣賞四處的風景外,也能更加仔細觀察鄉鎮的模樣,與當地人談天互動(不怕生/喜歡聊天),追找居民們群集的攤子或小店,跟著買,隨著吃,實際品嚐食物的特色,除了風味評判外,也思考為何這些店或攤子能夠在此生存的原因?
.
有時候當地人多的店家,販賣的小食,也不見得合自己口味。不過,無妨,有嘗試比較重要。
.
飲食文化這檔事,「文化」二字代表的是個人或同一群體在類似環境下,共同經歷過的生活,包含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風俗、習俗、宗教及自我啟發等(男人還得加上兵營裡封閉的團體高壓生活體驗)。文化基準點不同,因地因人因時,本就無法比較。
.
所以,在異地品嚐非熟悉文化的食物,主觀的評論加上客觀的結論,二者均需詳加記錄,方能更加了解這些不同於家鄉味道的菜色,他們的特點及實際飲食生活上的差別。
.
天下沒有對任何人都絕對美味的料理(或酒)。
.
.
*
.
.
被報導過的,八成不會好吃,然而總還有兩成是不錯的店家。
.
羅東這間林場肉羹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
因為前文太長了,加上本間店報章媒體網路已經有很多資料,店家歷史不詳述(其實我不太寫這樣的東西)。
.
只提幾個自己為何認為好吃的點:
.
一、湯頭與台灣中南部那種扁魚(大地魚)風強烈的羹味不同,其實我比較喜歡後者。然而,林場肉羹偏淡的味道另有獨特風情,因為淡,反而讓人更加專注品嚐羹中「肉」的食感。
.
二、勾芡恰到好處,上桌時稠,讓羹湯中的肉(或麵)保持熱燙;吃到中段,湯洩溫降,開始變得清爽,此時肉也差不多吃了三分之二,待全部完結後,剛好可以喝湯。品嚐過程,很有早年代吃「正統現煮打滷麵」的況味。
現下許多店家技術不足又懶,對於類似的勾芡羹湯(包含玉米湯、酸辣湯...等),大多一次煮一大鍋,怕放久湯洩了,於是芡粉像是不用錢似的,加了一大堆。當羹湯端上桌時,黏稠如鼻涕,又像水準不佳的鹹果凍,難看難吃難優雅。
.
三、林場肉羹的肉本質很好。這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了。
因為生意好,所以食材流動率且新鮮,加上量大,可以鎖住市場最好的貨,甚至請專人飼養(台北某超級飯店就把南部某質佳肉鴿場的貨全包了,這幾年其他餐廳因此幾乎都拿不到貨,所以在外面不要亂點鴿子啊)。林場肉羹的實力在良性循環下,生意自然而然更加穩固。
只是,說是生意好才能拿好材料,這又不是那麼正確。除非開始砸下重本就這麼幹,不然,店家的成功,食材之外的努力,包含味道的調整及固守,也是重要關鍵。
常見的反例:原本賣水果的攤子,因為台灣天氣炎熱,「小聰明」把已經過熟甚至有些許腐爛的果物拿去削成「果盒」,或加糖/冰/水,打成果汁(特別是「綜合」果汁),這是好的方式嗎?還是老闆因為波爾多左岸紅酒產生靈感?
要當好的水果店,還是好的果汁店,兩者基本上無法兼得。
.
四、辣椒。辣是我的愛,冰箱裡有超過十種不同風味的辣椒醬,並持續增加。這些辣椒因為製作方式乃至配料上的差異,他們的用途及可以搭配的料理是不一樣的。
那種灑點鹽(或甚至沒有),單存以香氣及辣味均有的小辣椒,經過一定比例溫水調入,室溫天然發酵。完成後,除了辣味及辣香之外,還有一股微微的酸(乳酸)。有些原住民在製作這種辣椒時,還會加入一點米酒調整,成為稍複雜的辣椒(水酒),特別適合調入湯麵或羹湯中提味,增加食用時的複雜度。
林場肉羹的辣椒很特別,紅艷然清,香濃味和,其實不太辣。
因為香氣很好,現場吃或外帶時,請務必「多加」一點,或盛一包帶走。
對於肉羹而言,「烏醋」當然也很重要。不過,我猜不出店家是否採用傳統方式製作的黑醋。店裡總是人多,吃肉羹已經來不及了,無法「品醋」。
.
五、好了,照片中是「我流」的林場肉羹吃法,通常是「午餐」正餐。(晚上的話就不會這樣做)
點一碗肉羹麵,麵是為了打底填胃。可是肉羹麵的肉比較少,所以我還會再加點一碗單純的肉羹。
一邊吃麵,一邊吃肉;
一邊吃肉,一邊吃麵。
我在吃時的想法比較偏向後者。
林場的肉類似厚一點的肉片而非常見的肉泥塊,下鍋前裹粉燙過,加入羹湯裡,入口鮮美,嚼感豐富,嫩而不柴,品嚐起來特別美味。
吃完後,若是要回台北了,我還會加買兩份肉羹,帶回去給家人品嚐。(已經過世的母親,她很喜歡吃羹湯類料理......)
有親人或伴侶可以同享好吃的食物,遠或近,帶或送,是快樂,是幸福,其實一點都不麻煩,當然也不辛苦。
.
心裡的話,請珍惜圍繞在你生命中的一切。
很多美好,當下不知,以為必然。
失去後才感嘆,為時已晚。
.
.
.
.
.
註:其實個人也不是那麼喜歡吃海膽或干貝,即便非常高檔或新鮮。說是吃膩了也對,另外就是這幾年的健康因素。海膽及干貝很容易因為保存而產生奇怪的味道,我對這個非常非常敏感。
上一篇:吃魚得慢
下一篇:小吃店介紹 系列三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