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20 11:21:27.ira

餐桌上的相互尊重



『餐桌上的相互尊重』



撇開餐酒搭配這個『深奧』、『環節牽連甚廣』、『有時使不上力』的問題不談,在餐廳吃飯,特別台灣,什麼是師傅與顧客得思考的用餐文化/關鍵?

『速度』!

速度與溫度有關,
溫度又跟滿足有關。



分兩點來談:

一、上菜的速度
二、用餐的速度


上菜速度由師傅控制。

視客人當天用餐的『目的(應酬/個人享受/單純找地方吃飯/朋友炫耀...)』、節奏、食量、身體狀況、酒款風味及種類、前後菜色溫度及味道等來決定,上菜速度得仔細思量,不是一成不變,也不是儘快打發客人,提高轉桌率。

短時期的衝量也許可以有些小利潤,但長時期的實在運轉,穩定的客源,才能真正獲利綿長。看長不看遠,目標的設定與達成,在供餐的方式/速度就可以知曉店家的品質。

與其提高轉桌率,不如提高客單價,進而抓住優質的回頭客,這樣才好。

附庸風雅的族群,吃不懂,也不懂吃,服務起來一頭氣,不必經營的。



中餐的通病是廚房往往不管客人狀況(因為看不到,前場少/不敢反應,甚或師傅也不理外場),明明是大火藝術下值得精心品嚐的菜餚,趕、趕、趕,幾十分鐘內全部上桌。因為匆忙,因為不細心,因為不體貼,食物本該盤盤分明的味道、溫度、濃淡、口感等,全混在一起,接不起來,不吃會冷,吃了又亂,客人的滿足感當然低。

連味道都無法精準傳達,談餐酒搭配?!
當然做不到。

所以,中菜館只能賣賣啤酒(當飲料)或烈酒(迅速酒醉),有些店會混些不知哪裡來的擺放狀況不佳劣質紅酒及日本普通酒。溫度及品質大有問題。


西餐或日本料理好一點,因為『教育關係』,比較容易也會注意上菜的順序及速度。

『好的師傅』除了手藝專精外,能與外場配合,對於顧客餐桌上的反應會迅速處理/調整,端出的料理總在不斷回應客人胃口『需求』的挑戰。

不是食物好不好吃而已,需求代表的範圍/意義更大。料理之外,還包含客人來餐廳希望得到的期待/服務與享樂感。

合宜速度的掌握,由食材準備開始,烹調,然後上桌時結束,過程環環相扣。

因為菜色溫度『一定』跟它的味道/美味有關,掌握好上菜的時機,才能完整表現該道料理的價值。

當價值被看見,客人覺得好吃及舒適,價格自然可以比較有彈性。可以收費高一點,簡單講就是如此。



去吃飯的時候,總會特別留意店家對於料理節奏的控制。

太快?太慢?

太多?太少?

濃或淡,季節性,變化感。

有無留心客人習慣,喜歡或不能接受的食材是哪些?

詢問/觀察所帶或所點酒的味道。

提供適合『杯子』(有收費或無收費均可)。

本日隨行的朋友是哪種類型?

預算?

天氣的狀況。

座位的安排。(這非常重要!)

.

.

有些細心的師傅會留意客人當天的神情(心情)與氣色。

 

這幾個月身體狀況不好,家事煩悶,心情浮躁,淺眠,背痛,容易疲倦,氣血循環差,眼睛與手腳老是浮腫...。

 

前天去某間熟識的餐廳跟廠商開會,當天下午已經工作六個小時,進到餐廳後,有點氣力放盡。打聲招呼後,落座靜靜休息,等吃飯,然後又要開會。

 

學過一點中醫的老闆兼大廚見我臉色不佳,在其他客人尚未到前,把我抓進廚房,稍微推背按穴鬆筋,很擔心我的健康。吃完飯後,也不讓我馬上走,取了自己常備的工具替我拔罐......。

 

都是十幾年的老朋友了。

當天吃飯的菜色,他有特別調整過,這我知道。

離開時包包還多了一袋老薑粉。

 

*

 

好的餐廳難得,因為不是只有師傅手藝而已,烹煮只是食材變料理的一個『過程』。

 

過程當然重要。

 

不過,『全程』確保『冷/熱鏈(吹毛求疵的講法)』之間的掌握,白話文就是合宜的上菜速度與時間,才是一個餐廳能否在市場勝出的關鍵。

 

把上述料理兩字改為任何購買的商品,商家即時、準時、維持貨物良好的狀況下提供給消費者,不也同樣的道理?

 

 

我喜歡去的餐廳,歸納起來,都是那些對於出餐速度掌握得很好的餐廳。

 

加上服務細心,菜色味道也能妥善維持,每次拜訪(任何重要場合),幾乎都不會失望。

 

當然常常拜訪。

 

你跟師傅都知道標準在那裡,彼此想法一致,自然而然成為穩定的朋友關係,超越了單純顧客的層面。

 

當師傅或老闆變成你的好友,好菜或創意料理,怎麼吃得完?

 

實際一點,甚至師傅換了,餐廳還是能提供一定品質的『服務』給老客人,這樣才讓人安心啊。

 

好的餐廳非常難尋,這跟行銷、媒體、達人推薦、朋友介紹等無關。

 

好餐廳的關連,得客人自己去維持。

 

 

***

 

 

回到用餐者(客人)本身,屬於吃飯速度的部分。

 

對於客人來說,當食物端上桌時,吃的時間/時機也很重要,那是一種回應師傅及懂不懂吃的態度。

 

 

我在吃正式餐點的時候,特別是菜上桌後,很不喜歡講話,很討厭同桌的『不認真』吃飯。個性不好,不假詞色,會念人。

 

熱中菜、日本料理(如壽司、高檔的炸物、季節烤物)、牛排及湯麵等,都是需要非常注意溫度的料理。

 

前段說了,師傅費盡心力烹煮,抓準時間在料理滋味最好的時刻上桌,如果客人沒有即時品嚐,必然吃不到該道菜的美味,也失去對餐廳及師傅的尊重。

 

拍照可以,簡單快速即可。

若過於執著拍美照(不懂吃的『美食』部落客?!),食物風味改變,那來吃這頓飯的意義在哪?媒體採訪嗎?

 

說話,漠視上桌的菜餚,讓其悄悄緩緩變冷,變難吃,得不到真滋味,不夠格成為好餐廳的好客人。

 




當美食家太遙遠,太辛苦,也太虛了。

 

我想做的是一個好的食客,一個懂得感恩的食客,一個師傅願意花心力來交陪與展現技巧的食客,一個其實是欣賞烹飪藝術表演的優質觀眾/食客。

 

不必賣弄知識,不必展現錢財。

 

餐桌上相互尊重,分際微妙地維持,一切就會美好。

 

這是很簡單的道理。

Photo:魚貫 小林師傅 特製烏龍湯麵。非常好吃,清爽高湯裡有松露香。這湯麵在餐酒的最後才上,剛好成就一個美好的夜晚。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禁止酒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