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2-23 18:45:55吳思鋒

斷線中的ADSL 《愛情不用翻譯》

故事從車上巴伯的熟睡(時差?)揭開序幕,窗外數量眾多華麗閃爍的霓虹招牌接力賽似掠過;一陣華麗的快速中鏡頭一致對焦於招牌上的日文,對於巴伯來說有看沒懂的日文。宣告了巴伯正跨入一座需要仰賴翻譯才找得到出口的異境迷城。

然而「無法翻譯」的又豈只隔閡的語言、大不同的地理環境;也非從中文片名或電影海報的線索去推測的「男女情愛」;而是內化的人生困境。中年危機的過氣男星,與始終感覺自己和現實世界格格不入(多少個鏡頭就看到夏洛特一身輕裝獨走於街頭,或者自房間望觀城市風景)的年輕女孩,各有問題纏身。「翻譯」於此應被視為「內在對話管道」之需求,導演所刻意取材營造的異國情調,有效地「突顯」這個主題(「差異」源自於比較)。試想若場景回到美國,觀者便可能沒有耐性去細心挖掘這部片眾多的精心設計的細節。而且也因為空間切換到一個東方國家(日本),許多因文化差異而生的幽默也就十分自然且恰當,新奇(對美國人來說)。

就傳達主題而言絕對是令人悲傷的作品,卻在導演一些畫面的物件精緻配置、精確的長鏡頭時間控準(避免觀者失去耐性)、隔著窗或門觀看的運鏡(像是被困住了)、流行/搖滾樂的通俗安排、不算獨特但出現時機總是出乎預料的幽默對白,有效轉化/淡化了仍舊嚴肅之命題,又不過度以致失去焦點。這部片像是散發出一股時刻令人會心一笑的中性魅力,一舉囊括所有類型的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