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0 10:23:57orangebach

兩個東京表演場地初探

東京回來以後有個後遺症:我迷上去東京看表演,包括音樂會和演唱會。因為東京的音響效果太迷人。

先說三得利廳(Suntory Hall),日本最知名的私人音樂廳,包含一個大型演奏廳和小型演奏廳。三得利音樂廳的主廳,是亞洲第一個「葡萄園式」設計的音樂廳,就是音樂廳內部的座位設計成如同山坡上的葡萄園,座位錯落的位置聽到的聲音,都要像葡萄接受陽光洗禮一樣均勻和清楚,葡萄園式音樂廳的代表作是五角形的柏林音樂廳。

上述對音樂廳敘述的文字出自三得利音樂廳的介紹,初讀這篇介紹以為是行銷文字,聽完布魯克納七號交響曲之後,確認這句話--「每個座位聽到的音色一如葡萄園上每顆葡萄接受陽光洗禮」,當真不假。

內田光子演奏時選用的史坦威鋼琴音色溫暖,若遭遇到音樂廳設計欠佳,導致殘響過大,音色顯得過於黏膩軟糊,特別是像內田這樣國際級鋼琴家價碼很高,主辦單位勢必會把鋼琴獨奏會辦在兩千人左右的主廳,若又設計不良,將會造成前排觀眾聽到的音量夠大但糊成一團,後排觀眾音量過小又扁平。聽眾受影響事小,嚴重的是鋼琴家會聽不清楚自己彈甚麼,很難呈現出他要的狀態,你可以說鋼琴家經驗豐富,憑直覺調整,如此極容易影響到演奏者的心情,到最後觀眾又成了冤大頭。台北國家音樂廳就是一個具代表性的負面例子,殘響過大、空間無動態音場,再厲害表演者都要打折扣。

回到三得利音樂廳。內田光子鋼琴獨奏會的音色清晰、透明、清脆(PS:純粹講聲音,不是鋼琴家的詮釋),史坦威的音色無比的立體和乾淨,就是好聽;最重要的是,鋼琴家聽到的音色是正確無誤的,她會知道自己彈出來的是甚麼。在這樣的條件下,再來討論演奏者的詮釋,其實才是單純可靠的;否則根本分不出來影響演奏作品的變數是甚麼。

幾天後再去三得利音樂廳聽布魯克納第七交響曲和貝多芬四號鋼琴協奏曲,Buchbinder同樣彈奏史坦威,這個曲目加上他的觸鍵讓音符簡直是水晶般透亮,你不忍放過任何一個音符。交響曲在音樂廳的表現也是異常驚人,NDR的音色介於溫暖木質調和金屬感之間,非常和諧,像NDR此類德國天團就像個軍團,一個樂器聲部裡面包含十幾個相同的樂器,十幾把樂器的一致程度就像一個樂器。最重要的是,樂團齊鳴時,可以聽到樂團聲音在空間裡的共鳴和動態,流動的空氣中都有音樂,當所謂「餘音繞樑」;樂團沉靜時,也能聽得到細微的聲響,沉吟不絕於耳,這不只樂團功力,也要靠音樂廳空間足夠敏感,才能把最細微的聲音也反射出來。

所以聽交響曲不會老覺得聲音忽大忽小,然後誤以為這就叫張力,真正的厲害的交響曲演奏是,大聲時滿而不爆裂--特別是在終曲樂章銅管樂器鐘鼓齊鳴,光輝燦爛的煙火在你頭上爆開卻不會炸到你,耳朵很舒服;小聲時,你連弦樂器上的弦微微震動都感受得到,演奏一開始,整個人都是被包在聲音裡面,所謂immersive sound,便是如此。(現今的耳機業者或軟體工程師,都努力地從硬體或軟體上提高聲音的包覆度,對我這個low-tech大嬸而言,與真實感的immersive sound相比,真是以管窺天)。

撇開專業音樂廳,演唱會現場又如何?

又是因緣巧合,被揪進Paul McCartney的演唱會,地點在東京巨蛋。東京這顆蛋可以打棒球,大概是我們小巨蛋的四五倍大,超級大,PM的演唱會是滿座的,大概四五萬觀眾;妙就妙在舞台沒有特別大,而我們坐在舞台右側滿上面的位置。不瞞各位,我是抱著一種不成功便成仁的心態,一我對PM不熟,也沒特別愛Beatles,新歌也更沒涉獵,二是我真的很下里巴人的想「小巨蛋音響就很爛了,東京巨蛋是四五倍大能好到哪裡去」,結果我又錯了!東京巨蛋的音響效果比小巨蛋好太多了~~~~你的耳朵會告訴你,就是聽起來舒服,可以聽很久也不煩躁,而且會很想聽。我不常聽大型演唱會,以有限的經驗而言,vocal和樂團的聲音滿平衡,三把銅管的音色也不尖銳,是舒服的。倒是專業同伴們似乎老認為聲音不夠大,Vocal偏小聲之類。結論便是:從生理反應角度看,兩個多小時下來聽得非常爽快也愉悅;當然PM的音樂節奏感和音樂性討人喜歡、接受度高,也是關鍵因素。

最後談一下現實問題:票價。

剛開始出國看表演、聽音樂會的時候,我捨不得,我會挑票價,花時間在票價和坐位之間求取最高CP值,然後挑到好坐位很有成就感。這種事第二次我便不再做,現在我大概都買前兩等級的票。理由很簡單:都飛來這裡,進入全球一流的表演殿堂,如果不是要有最佳體驗,那幹嘛來?何不在台灣忍受高票價、爛場地?尋求最高CP值是在條件不具足的情況下為自己利益極大化,可是若條件都具足,願意也有能力支付相對成本,就是要拿最好的,把成本的價值極大化。

近幾年台灣聽古典音樂的風潮比以前厲害很多,票價也跟著水漲船高,特別是世界級的天團,現在破萬的票價非常司空見慣。以快要來台灣的指揮杜達美和柏林愛樂為例,最高票價16800台幣,明年葛濟夫帶列寧格勒愛樂(還是子弟兵馬林斯基管弦樂團?不確定)加上王宇佳到三得利音樂廳,最高票價30000日幣,折合台幣一萬不到。若再加上音樂廳品質、聽眾素養對於演出效果的折價或者溢價,我寧可買一張廉價航空飛去東京聽。

當然每個人有自己的價值觀和資源配置原則,以上所言皆為我個人偏頗之言,反正大家各自上山,風景自觀,只要心情對、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都是人生好時節。

JCY 2018-11-19 07:41:42

小林研一郎是我心目中的毀滅大師... 什麼曲都會失火哈哈哈!!!! 想必祖賓梅塔會樂勝! (笑)

orangebach 2018-11-18 15:41:00

這樣在東京可以常聽演奏會真是很幸福的事情耶~~~

話說讀響要來台北了耶~~~~~指揮號稱甚麼火焰指揮的小林XX郎。票還滿昂貴的,跟巴伐利亞交響樂團+祖賓梅塔差不多呢。

謝謝你的分享,我也來聽聽艾森巴哈的布魯克納第七。

JCY 2018-11-17 09:10:13

墨田區的Triphony Hall跟東京藝術劇場麻煩的是駐場樂團都是二線樂團,所以會很難遇到必聽場次... 位於池袋的東京藝術劇場是讀賣交響的本場(去年剛整修好,場地內外都很不錯),但個人聽了幾次讀響覺得實在水準不行,尤其銅管很弱! 但偶爾也會有其他本地/外地樂團在那演出,一年大概會去個一兩次。

Triphony Hall是新日本交響的本場,由於離市中心有段距離票價很親民,他們也很致力於邀請國際間有名氣的獨奏家或者指揮家來客座,但一個樂季場次不多有點可惜 - 下次我要去聽的是4/27 Alexei Volodin演奏Tchaikovsky Piano Concerto No.2,而下半場的Scriabin Symphony No. 2 in C minor, op. 29我想還要預習很久才會聽出感情哈哈!

另外說到Bruckner跟Mahler, 由於朋友給了柏林愛樂Digital Concert Hall的台灣免費7天序號所以看了一部分杜達美的Symphony No.5第二樂章直播 - 個人覺得不是很喜歡他的詮釋 - 馬勒的情緒表現一直以來給我的印象是沒有開關一古腦全部攤在檯面上,這份散(浪)漫還有毫不保留(所以才這麼長)給人一種很直率真誠的感覺,但杜達美不時的斷句還有音量對比感覺很刻意(但我很清楚有些人很吃戲劇性這一味),只能說不是我的菜。

在Digital Concert Hall也看了Celibidache的Bruckner Symphony No.7, 整體的速度比其他人慢,但這個在第二樂章真的效果很好,可以想像如果是在音樂廳裡會是多麼有感染力! By the way, 我去11/2演奏會前預習的版本是Eschenbach跟hr-Sinfonieorchester今年9月的演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aV3eEJB55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