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15 23:25:16orangebach

周末看電影

上週六去上學妹開的歌詞課,聽她介紹一部關於原創歌曲創作的電影--Once(曾經,愛是唯一)
一時好奇找來看,我很喜歡這部片,歌真好聽。大推這部片的OST(Original sound track),很少聽到拿掉電影還這麼棒的OST,可以獨立來聽,想不起電影片段也很OK。

Why?
因為寫普通人的故事,我喜歡普通人的故事
真相是我其實對所謂的張力感到疲乏--人生哪來那麼多的張力
絕大多數的張力都是刻意將人生製作成縮時攝影
當下哪有什麼特別的情緒是那麼特殊
真正特殊是平淡無奇卻經過時間篩選過的人事物
(可以理解為何現在對貝多芬超級無感~~~貝多芬就是張力產生器,產生的情緒大同小異)


How?(我指如何?)
普通人生活中,總有許多時後我們bumped into someone's life,
又或者別人bumped into our lives,
有些無疾而終,有些會在交會時互放光亮,
Once寫得便是在日常生活中互放的光亮。


what?
電影的元素----
就真的很普通

演員長相普通--演技不普通,情緒細微到味,欲言又止的行為語言
劇情平--沒有為結局故做劇情,刻意塑造高潮
手法像記錄片--娓娓道來現實中追求夢想的限制,很真實
普通得真實,叫做雋永

台灣談夢想的路數也讓我疲憊
全被五月天給洗腦了
五月天又是Mr.Children的copycat
錯!等五月天撐過27年再說是Copycat

夢想的現實面。

夢想,要找援助,而援助,可能在生活的serendipities,
一時交錯,足以改變生命的方向。

緣份,長短無法掌握,也無法眷戀,相聚其實是為了美好的道別。

這部片的缺點:中文片名太爛。
(甚麼「曾經,愛是唯一」嘛?基本上談不上愛,只能說是在某些時空下的情愫,不算是浪漫的愛情)

導演John Carney在2006年拍完Once後嶄露頭角,
有錢以後拍了第二部類似主題、不同故事的「曼哈頓戀習曲」(Begin Again)
找綺拉奈特莉和魔力紅的主唱來拍
我覺得Begin Again與Once相比,格格不入一點。

格格不入一是演員太好看:明星演普通人就是不像普通人。
不知道為什麼,他們缺乏普通人的情緒,沒了普通人的情緒,劇情就顯得拔剌有點粗糙。
我知道了!因為他們都在「演」,普通人就是普通人,他們不用「演」。

格格不入二:出現刻意營造的劇情。結果是:讓普通人有點假。

格格不入三:地點錯誤,British stories should happen in British culture areas, not Manhatton!!!!

值得慶幸的是,導演同時發現了這個問題吧,我猜
導演還鬧個不小的新聞:他跟英國獨立報的記者說,從此不用超級名模拍戲-->指綺拉奈特莉
我覺得他講了真心話,可是並不是對綺拉奈特莉有意見,
他的重點是用明星演戲,有其限制。

Begin Again之後,他回歸獨立製片、找普通人拍普通片,
於是去年又有一部「搖滾青春戀習曲」(Sing Street),這部還沒看,改天再找來看。

很久沒看電影,看看電影還是滿好、滿舒服的。



Ah-San 2017-02-02 01:16:44

與您主文無關.

新年好!
http://www.auditioncafe.org/the-weekly-brew/chicago-symphony

偶然遇上這節文,想說您或者會覺得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