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a Schiff鋼琴獨奏會 (29 Mar)
貝多芬Bagatelle
貝多芬Piano Sonata no.32
下半場:
貝多芬Diabelli Variations
安可曲:
巴哈theme of Goldberg Variation
貝多芬Piano Sonata No.14, Moonlight
舒伯特兩首曲子
巴哈英國組曲二號第一首
席夫很有名,但是我對他非常陌生。也說不上來為什麼,反正從開始聽古典音樂到現在,壓根沒有動念想買過他一張唱片。會去聽音樂會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很有名,以及沒來得及參加他六十大壽在英國的慶祝音樂會,連帶移情作用決定到新竹聽這場音樂會。
這場音樂會最出乎意料之外的是新竹市文化局演藝廳的聲音殘響非常少,鋼琴聲音十分澄澈,聽起來很輕鬆也很清楚;廳的大小很適合獨奏會,座椅又舒服,是相當理想的場地。今天回來查看了演藝廳的節目單,未來兩個月沒有任何獨奏會,場地雖好卻沒有相襯的節目,有一好沒兩好。
Bagatelle這套曲子我很無感,不予置評。接下去便是一連串出人意表的開始。
貝32是首規格不大、但格局很大的作品,在貝多芬的作品裡,除了因為是最後一首鋼琴奏鳴曲,占有特殊地位之外,與眾不同的是貝32概括了構成貝多芬作品氛圍的重要元素,諸如逆轉勝的轉折、有氣勢的開場、如歌的慢/行板等等,卻又多了古典時期對位賦格的結構,以及完全個人、內在的沉思和內省;我一直認為這是貝多芬身處當下卻納入過往和未來的曲子,有九號交響曲集大成的味道,卻更為深沉。也因為縱深拉得很長,觀照兼具內外,這曲子雖然只有兩個樂章,其實很複雜,對演奏者而說,僅兩個樂章的時間要營造不同氣氛和轉折,做出更多的層次感,難度不在於彈出來的技巧,而在於音符以外的意境。
不知是因為原本不合適或年紀,席夫當晚對於掌握貝多芬顯得頗為吃力。需要指力之處,聲響夠大但是力道辦法延續太久,因為他多數是用敲擊而不是紮實地彈奏;快速音群真的都難以動彈,只要遇到快速音群,速度明顯放慢下來(真的不是他在耍彈性速度!);第二樂章到後段有一個極長的顫音,音量、音質、速度、頻率都要穩定,他卻非常不穩。都已經這麼戰戰兢兢,自然無法期待能有甚麼意境。
我不停地想:他這麼有名,究竟是我耳朵有問題還是怎麼了,怎麼會有這麼大的不安全感?我很擔心下半場的Diabelli。
下半場的Diabelli跟貝32相反,是一首很龐大但是不複雜的變奏曲,牽涉到技巧的變化但少層次,也不用太考慮意境。不過Diabelli擁有32個變奏,全曲超過50分鐘,這麼龐大的變奏曲容易讓人聯想到巴哈的郭德堡,可是缺乏郭德堡緊湊的結構和一致性,Diabelli是個龐大鬆散的套譜,反而對鋼琴家挑戰很大,倘若鋼琴家沒有運用個人特質去收斂、聚焦,對聽眾而言,這就是33首短曲,而不是一首變奏曲。
可能我也顧慮太多,而且錯在出門前我複習了一整天李希特彈得Diabelli。很明顯席夫的風格力道並不足以收斂鬆散的Diabelli,我是聽得哩哩辣辣,有時大聲、有時小聲,有時快點、有時慢點,只是聽不出為什麼要大要小要快要慢,就是順著他走完33首短曲。不過我相信還是有人很喜歡的。
最讓我跌破眼鏡的是安可曲。
當席夫彈出郭德堡變奏曲的時候,全場都小小驚呼了一聲「啊~」,我心裡的OS是:「你不會要彈完33首吧?我鐵定搭不上高鐵」。彷彿聽到我的OS,席夫只收斂地彈了主題。席夫對巴哈的掌握度明顯好很多,尤其適合他輕柔、撫觸般地觸鍵,讓郭德堡聽起來還頗帶溫柔、女性的美感。
可以想見,郭德堡之後引來轟然掌聲,席夫超開心的,他用行動表達他的開心,因為第二首安可曲是「完整的」月光奏鳴曲,是的,三個樂章,一個不少。月光也是他可以控制的貝多芬奏鳴曲,前兩個樂章都很適合他觸鍵的特色和目前的力道,到第三樂章又因力道不持久顯得捉襟見肘。不過彈完三首,全場歡聲雷動,已經直接有歡呼聲了,這真是我所見過最熱情的安可場面。
老人家真的很吃台灣這一套。因為他又坐下彈起了舒伯特,第一首是D894或938或939的第一樂章,第二首我猜是即興曲裡的某一首。舒伯特還在控制範圍之內,但不是我的菜,我喜歡的舒伯特要有種穩定、溫和、隱隱然的支持感,有賴手指的穩定度和聲音的持續,速度要慢一點,席夫舒伯特的氣質不穩定,聽起來有種輕飄飄的感覺,不過我想還是有人會喜歡,因為聽起來比較漂亮。
當晚的聽眾真的ㄠ到最高點,已經一首巴哈、一首貝多芬和兩首舒伯特囉,繼續歡聲雷動,要命的是席夫真的很吃這一套!他竟然又坐下來了,這次是英國組曲二號第一首。他彈完舒伯特後我奪門而出,因為接駁車已經沒有了,我在門外聽到他彈英國組曲,原本想衝進去聽一下,後來還是比較擔心沒車所以作罷。更誇張的是,外面等著讓席夫簽CD的人已經大排長龍!我心想:「你彈完等於七首安可曲,還要簽名!」真是老當益壯、老而彌堅….
總體而言,當晚的音樂會讓我學到兩件事。一是人要做能力範圍之內的事情,並且要知道自己的能力在哪裡。不管過去如何、未來怎樣,此時此刻如果你的能力只能掌握古典時期到浪漫派早期的曲目,就認分地、誠實地把這部分表現好即可,隨時按照自己的狀況調整。
第二是要留意自己不要因為愛做就不管三七二十一重複自己擅長的事情,會陷入見樹不見林的盲點。席夫非常偏愛曲子裡面比較柔音、弱音的抒情段落,有些需要反差的地方,他傾向把弱的段落彈得異常輕柔,藉以表現樂句前後對比的張力;如果不是要做反差的弱音段落,他臉上便會露出某種愛戀的神情,不自覺地陷入某種自溺狀態。對於這種藝術家沒來由的藝術idiosyncrasy,我個人傾向不解風情,如果不是和前後文相配、出於合理的藝術性格,也不是一開始便確立的吾道一以貫之的偏執,我多半會因忽略整體感覺得太刻意、沒必要、流於自我。席夫也有點這樣,雖然他輕柔的撫觸琴鍵,敏感的史坦威就會發出非常愉悅美好的聲音,又雖然他應該也知道這是他最慣於、也最善於掌握的部分,然而真的不是只要抒情、只要緩板、只要p或pp就動人。
大家也都知道這幾天台北熱鬧異常,公司的LINE群組讓我發現原來同事裡這麼多憤青—過氣的。這幾天我也在想,此時來寫音樂會感想是否過於不問世事、甚至何不食肉麋之感,對於提筆寫席夫音樂會頗為怯步。但今天朋友的email裡有一段話,提到他自己最近寫部落格的感受:「到現在我還是不知道這個部落格會帶我到哪裡去,還好到目前為止我都覺得算很有趣」。
是啊,就是有趣吧,把有趣分享給大家,然後open for discussion,這就是我份內和能力所及的事情。
上一篇:Nikolai Lugansky鋼琴獨奏會 (19 Mar)
下一篇:最近聽音樂
音樂會曲目請參考http://www.theguardian.com/music/2013/oct/03/beethoven-diabelli-andras-schiff-review
關於op.111席夫的演講,請參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QBq8_5lCEY&list=PLbaRdpWs4vq2Gs8gPJzrfzrbjTV_sJIVq
謝謝你Terry。
我覺得我也可能要求太多、或者太理性了。
也有可能席夫期待透過弱音表現自己的控制能力,而我的標準卻認為過分耽溺,也有可能,這種事情見仁見智。
太多Gershwin會讓人不耐嗎?
我還以為很有趣,應該滿輕鬆的?
感謝提供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