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21 09:02:32orangebach

古典樂迷的傷逝

昨天Mingus Line我「阿巴多死了」,第一時間內我的反應是不可置信,接著到網路上查閱相關新聞,果然是事實。接著我又Line另一位朋友「阿巴多過世了」,朋友很忙,只能貼圖回應我的話,他貼了七八個各種系列悲痛逾恆的表情,告訴我他「精銳盡出」,我回覆他:「所有貼圖都用上也無法表達難過的心情於萬一」。

 

仔細想想,古典音樂迷的傷逝有點莫名其妙:第一,我們從來不是真正認識這些音樂家,極少數人有跟音樂家打照面的經驗,也不太可能變成朋友;第二,我們都是格空透過作品認識音樂家,換言之,認識都是推測的;第三,我們都覺得跟音樂家很熟,有時候甚至覺得比跟家人還親近;第四,當因為跟音樂家投緣一直接觸他的作品時,你從來不會想到他會死,因為無論他在真實世界裡六十、七十、八十或九十,他在某一年的某個甚麼錄音或演奏打動你的時候,他對於你就是永遠那個歲數。

 

從科技進步的角度,阿巴多的音樂完全不會因為他過世而消失,反而會因為他過世而更為完整,可以預知的近期未來,DG一定會佛心地幫他發大全集,有史以來頭一回會把他跟各天團散錄的馬勒集結在一起,之外的廠牌當然也會把手上的阿巴多整理出來,所以阿巴多的音樂會比他活得更久更好,未來也會有更多古典音樂迷尊奉他為名指揮,世界似乎沒甚麼改電。

 

所以當他真的從真實世界中離開,絕對不是難過你永遠都見不到他(更何況未必曾經見過他),絕對不是無法想像一個人憑空消失,而是過去二十年的音樂世界缺了一角,這麼些個音樂家為我們建構起各自的音樂世界觀,每位音樂家代表了一個私人見地,協助確認或質疑人生不同交會點的意義和體悟,協助建立或打破詮釋世界的方式,在這個過程裡,藉由與音樂家的反覆對話,我們成長,並且更了解自己。現在某一角就這麼無聲無息的消失了,而且無法彌補,然後等於預告未來這個世界只會像極地冰帽遭遇地球暖化般越來越小,為此感到無言的悲傷和難過,可能更多的無奈。世界變了。

 

對阿巴多的逝去感覺難過,雖然沒那麼濃重的鄉愁與懷舊,不可否認也有那麼點味道。這些老指揮面對作曲家和音樂的態度和方法,讓他們的作品不是冰冷的音符堆砌而成的樂高積木,他們的作品或有好壞,或有爭議,每個都是活生生、有覺知的有機體;他們都知道每一個音符、每一個小節,自己在做甚麼,就算不知道自己在做甚麼,他也知道自己不知道自己在做甚麼。他們沒有那麼想要討好聽眾,也不如現在音樂家那麼重視視覺包裝,某個程度上的確需要花點力氣才能親近,每個都像一堵牆般牢不可破,但事實證明,他們的藝術堅持禁得起時間考驗,而真正經得起考驗的藝術是人的藝術。

 

我喜歡阿巴多兩點。第一,他不僅是好指揮,他也是非常好的協奏指揮;早年他幫波哥雷利奇協奏,當時他已聲名鵲起,享有相當地位,仍然願為稜角許多的鋼琴家調整、配合。第二,他有義大利指揮家的活力、動感和正面性格,但是有控制地均衡了這個很容易被放任濫用的特質,他讓他的演奏成為具有活力、線條活靈活現的有機體,卻不是全然天真浪漫的奔放,這讓他的音樂比其餘義大利音樂家具有更豐富的層次感和思考內涵。

 

可能從昨天開始,很多人都會做同樣的事情,就是開始聽阿巴多的錄音,我也不例外。由於阿巴多錄音有限,我選擇他與維也納愛樂的馬勒第一和十號慢版(這種時候最適馬勒),理由很簡單,六年前,因為這張馬勒第一讓我見識到馬勒交響曲的龐大與豐富,也讓我認識阿巴多的有機體性格,這是我的馬勒起點,也是阿巴多起點。

上一篇:我的音樂經歷

下一篇:我的入門30

ChuckFromChuckyCheese 2022-08-17 00:06:55

那天清晨在亞特蘭大一聽聞這事情,雖說不是壞事,也是有點Upset,喝完咖啡,紅酒就端出來了,後來因緣際會在波隆那洽公時,都很想感受當時的Claudio Abbado

版主回應
他是一個時代的印記,可是時間過去很快,現在也已經七八年了,現在幾乎沒人再提阿巴多 2022-08-17 16:40:41
新聞台Blog小天使 2014-01-22 10:01:36

親愛的台長︰
  恭喜您!此篇文章極為優質,獲選為本日哈燒文章,將會出現在新聞台首頁哈燒文章區塊輪播。請您繼續保持每日撰寫文章的好習慣,期待您提供讀者更多精采的內容,加油!

orangebach 2014-01-21 23:25:05

音樂是拿來聽,不是拿來懂的。只要你覺得高興,聽甚麼都好,真的。

記得有空多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