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17 23:43:36orangebach

聽四重奏有感

上周跟朋友去聽了齊瑪諾斯基絃樂四重奏,上半場是海頓和某某人作品,下半場是鮑羅定的夜曲和貝多芬弦樂四重奏。

 

向來對室內樂無感,在沒有勉強自己的前提下,我聽弦樂四重奏的經驗少得可憐,會去聽這場音樂會是好朋友邀約外加喜歡音樂會,而且還滿自信在甚麼曲子裡都能自在。所以當天的曲目我並不熟。

 

若曲目原本不熟,當場更難熟,要是過去的我,要不是勉強自己快熟、快點進入狀況,要不然就是任憑自己放空、百無聊賴。大概前幾年開始覺得何不放自己一馬,輕輕鬆鬆任由音樂帶著載浮載沉不也美事一樁?當天音樂會也是如此,當我在貝多芬四重奏的作品裡感受作曲家這麼近距離正面衝突的時候,我突然問自己:為什麼我不喜歡弦樂四重奏呢?曲子寫得沒有不好(結構十分緊密完整),旋律沒有不好聽(反而更悅耳也更緊湊),演奏的水準也不差(差的不要買就好),沒有不喜歡的理由,為什麼不喜歡呢?

 

四重奏的團員既不能如獨奏、二重奏般處於絕對關係,又不能如三重奏各自為政,離樂團團員各憑良心的心悅誠服更遠,四個人每個都那麼明顯、責任均攤,沒一個人能夠逃脫,當然也沒人能夠百分百當家作主,每個人都是主角、也都是配角,彼此獨立又互相依賴,靠得很近又要保持距離,沒有一種編制其組成分子的牽制比四重奏來得更緊密、距離更近,對演奏者而言,既無法全然延伸,也不能毫無意識地偷雞打混,反而無時無刻都要保持高度警覺,維持彼此的距離和張力,成為同向、同速的平行線才走得下去。

 

在此之上,好的四重奏還可做到「合一」--四個人的演奏要聽起來是一個人,所有的節奏、氣韻、強弱、空白、情緒都要合一,閉起眼睛聽,不是四條順暢的平行線,是一條線,和諧的極致美感,那種美是不帶壓迫感的近距離接觸,就像絲緞製成的長袍輕輕披在肩上,順著身體曲線貼合著你。若說四重奏最困難的一種演奏組合,並不為過。

 

我邊聽邊看著四重奏,邊思索著問題,聽著聽著我找到了答案。不喜歡四重奏是因為我打從心裡排斥互相配合的關係,我一廂情願地認為在人際關係中如果太多配合,便成限制、便是委屈,更是不自由。這種心理因素莫名地投射在聽音樂的選擇,我喜歡不受限制、自由的、寬廣的編制,所以不是獨奏就是樂團,其次是允許各自為政的三重奏,四重奏裡的周折細膩讓我感覺不耐而氣悶。想歸這樣想,可是我無法否認看著台上那四個人這麼投入地彼此配合、羈絆,演奏出這麼緊湊紮實的曲子,音樂和諧而美妙,他們也非常享受;如果當真全是限制、全是委屈,怎麼可能有這麼享受的表情,音樂也該充滿怨懟才是。

 

對此矛盾,我的解讀是,這四個人都打破並調整了自己,然後重新找到共識,塑造出新的音樂理解,才能投入並享受這份羈絆中,這要累積時間和誠意,完全沒辦法走捷徑,也沒辦法矯情。

 

反過來看自己,我想自己是太硬心也太一廂情願,這麼長一段時間以來,心裡再怎麼想要找到人生適合的伴侶,實際上的作為卻沒有注意維護彼此間的關係和距離,總是用自以為美的方法對待對方,最後就是彼此缺乏空間,然後自己又固執不願調整,造成關係的僵固,最後無疾而終,然後自己也莫名其妙。

 

音樂會結束後,當下決定要開始學習聽四重奏,從音樂的互動中來培養對於人際關係和距離的自覺,也不失為一種柔軟自己的方法。

 

 

orangebach 2013-12-20 09:57:21

工作上若能有四重奏這樣的搭檔,那真是太幸福不過啦~~~工作起來會很有共鳴。

謝謝推薦。最近聽的四重奏是舒伯特。

我覺得舒伯特四重奏真是很棒,鋼琴奏鳴曲過大的囉嗦,平均分給四個人,剛剛好。我覺得四重奏因為共鳴距離很近,舒伯特曲子的情感強度很適合這個距離,感情可以很濃烈但不至於過分衝突(貝多芬便令我感受過激了)。而且冬天太適合聽舒伯特。

的確在路上聽到有人拉段古典音樂會非常心曠神怡,現在台北有些公車會放古典音樂,搭起來就是不一樣。

Val 2013-12-20 07:46:11

工作上曾經有過像是四重奏的經驗。在一個資深成員的團隊裡,成員的風格意念目標一致,每個人都有領導能力,但既不強出頭也不退縮。碰到尖銳情況時,成員會有默契地交叉掩護。除了工作能力之外,其實更重要的是會聆聽並且關注同伴,了解他碰到什麼情況,需要什麼,並且適時給予支持。

最近聽到最喜歡的四重奏是 Quatuor Mosaiques 的海頓,上個月 Naive 剛把他們出過的海頓合起來發了一盒十張CD,有機會借到的話可以聽聽看,相當緊湊而且生猛的音樂。

今早上班路上在家附近的地鐵站碰上有人在拉 BWV 1006 的 Gavotte,一整天心情都超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