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28 08:41:25 orangebach

拉威爾左手鋼琴協奏曲的小小想法

上星期六去聽了NSO「叛逆古典」音樂會。這場音樂會的曲目相當豐富,包括:

1. Prokofiev: Symphony No.1, Classic.
2. Ravel: the Piano Concerto for Left Hand
(有一首安可曲,我猜是聖桑的左手練習曲其中之一)

Intermission

3. 李元貞:商
4. Shostakovich: Symphony No.6

這場音樂會之於我,是普通且往無聊的那端傾斜,理由很單純:指揮沒有勾勒出二十世紀現代古典的奇形詭貌,觀點很安全,因此只在一定範圍內內做出大小聲的變化;空有動態,而無氛圍。或許有人喜歡,但我希望再破格一點。

儘管如此,這場音樂會仍然讓我很有收穫,一切歸因於左手鋼琴協奏曲。不曉得大家是否有看過左手鋼琴協奏曲的現場?誰彈的都好,各位觀感如何?

我的觀感是:這首曲子的確太難了!當場我立馬在腦內搜尋,還搜不出哪首鋼琴協奏曲的難度超過左手鋼協--如果有人想到歡迎報馬。

左手鋼協的挑戰在於:

第一,雖然只用左手,可是拉威爾的曲子是希望聽起來好像是兩手,所以執行上,左手是彈左手又彈右手。所以左手的忙碌和辛苦程度是平常的兩倍,但多數鋼琴家的左手大概都比右手弱10%~20%左右,可是平常右手的力道可以灌頂左手,或者用踏瓣等方式遮掩過去,但現在要反其道而行。最恐怖的是結束前那段cadenza,從頭到尾左手必須一手分飾兩角,由低音到高音,力道和耐力的終極考驗。

第二,雖然這首協奏曲寫給失去右手鋼琴家,實際上多數彈這首曲子的鋼琴家,均右手健在,就連Leon Fleisher的右手後來都治癒了。所以彈奏的時候,鋼琴家一方面要全神貫注左手,另方面還要分神克制使用右手的慾望。演奏會當天的鋼琴家Gary Graffman,我就覺得他其實很想用右手去輔助彈某些高音,克制的相當辛苦。

第三,我不曉得拉威爾怎麼想的,在這約十八分鐘的左手鋼協,充滿了快速音程、兩部交錯、滑音、八度以上的強音和超強音,同時音域涵蓋非常廣,左手必須非常用力,強度之外還要兼顧彈性和柔軟度。要顧及這些細節,一定會動用到手臂、肩膀以上、甚至整個上半身的力量,可是力道的出口只有左邊,那身體的均衡就成了極大考驗啦。這就像下半身僅用左腳平衡站立,上半身卻要做一大堆動作,最重要的是,整體要穩定、輕鬆、自然。

第四,我很喜歡這首曲子的編曲,樂團的部分寫得很棒,從細若游絲的伏筆,逐漸拾級而上的龍捲風式走法,整個bottom-up,最後再地方包圍中央,變成一個整體,規律但無法預測,而且氣勢驚人,典型的拉威爾邏輯;左手鋼協的鋼琴部分又與樂團交錯得更緊密,十八分鐘幾乎沒有喘息空間。其中有一段樂團與鋼琴合奏的段落,雙方都非常大聲,但樂團音量終究蓋過單手;沒看現場之前,我以為這是樂團獨奏,看過現場之後,才發現原來有鋼琴,但是怎麼彈都聽不見;有篇樂評解讀成類似「鋼琴與樂團的爭戰,更顯左手鋼琴家對抗精神之可貴!」,我只感覺有夠累。

這曲子對年長的Graffman有點吃力,我不曉得去年他來台北彈得怎樣,但那晚他手指靈活度、強度上都明顯不足,而且感覺體力上也頗吃力。不過也多虧了他的吃力,才讓我意識到左手鋼協真不是普通的難;作曲家跟鋼琴家有仇嗎?

左手鋼協是拉威爾受奧地利鋼琴家維根斯坦所作。維根斯坦在一戰中受傷、失去右臂,復原後苦練左手指法和相對應的踏瓣技法,想要繼續鋼琴家生涯,這若發生在尋常人家,恐怕是天方夜譚,但維根斯坦家族是鋼鐵業起家,奧地利的望族之一,曾經有記載他家總資產在當時高達六十億美金,有雄厚的金錢做後盾,維根斯坦委託當時多位知名作曲家如Britten, Bartok, Hindmith, Ravel, prokofiev等譜寫左手專用的曲目,據說多達四十幾首。

如果我是受託的作曲家,一定會想「啊~~他失去右臂好可憐喔,寫個輕快勵志好聽好彈的作品吧」,而且我骨頭很軟,恐怕也會先問問他在能力範圍內想彈甚麼樣的曲目,寫一個買賣雙方賓主盡歡的曲子。但拉威爾顯然不這麼想,他應該仍然從作曲家的美學角度出發,以寫出厲害作品為優先順位吧,所以就寫了這麼驚悚的超高難度作品。

妙就妙在,維根斯坦的確也認為這曲子過難,並且在首演的時候,擅自把曲子給改了,這件事讓拉威爾相當不爽,但維根斯坦卻認為,你不過是受人之託的作曲家,我是付錢的大爺,又是演奏者,當然有修改的權利,最後兩人撕破臉絕交。更妙的是,這還不是拉威爾的專利,在他後面的普羅高菲夫,寫了一個更誇張難懂難彈的第四號鋼琴協奏曲,維根斯坦氣得七竅生煙,看完譜連彈都不想彈,只給了句「我不曉得他在寫甚麼」的評語,便把四號鋼琴協奏曲扔到牆角,直到他死後,才有人挖出這首曲子首演。

所以結論是:作曲家與鋼琴家沒有仇,但是當兩邊都只想到自己時,美事一樁就成了絕交導火線。

這幾天延續對左手鋼協的敬意,聽了Aimard, Bavouzet, Hamlin和委託人維根斯坦四個版本。出人意料之外,維根斯坦的版本是其中力道最強、速度最快的,我猜,其他人都是不用右手,唯獨他沒有右手,平常的鍛鍊加上習慣養成,他的左手當然最強。其次是Hamelin,他彈其他曲子都容易偏剛硬,但是彈左手鋼協顯得相當游刃有餘、氣勢超足,相當殺的版本;Bavouzet也非常有力,沒Hamelin那麼殺,多幾分細緻度和溫度;相較之下,Aimard形同文弱書生,拉威爾略帶誇張、鋪張的嬉鬧感比較不是他的菜,沒辦法凸顯他細膩的作工。

中午跟同事吃飯,同事不聽古典音樂,我仍講了左手鋼琴協奏曲的故事給同事聽,畢竟委託人和受託者之間的故事頗為有趣。

故事結束,同事問我:「你知道這故事帶給我們甚麼啟示?」
我:「不知道」。
「啟示就是:不管你只有左手或右手,有錢最重要!」哈哈哈。

想想還挺有道理.....

以下是上面提到的幾個版本:

●Wittgenstein版本:(RCO, cn/Bruno Walter, pn/Paul Wittgenstein)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SxcXdXqLvA(有兩個部分)

●Bavouzet版本:(Philharmonic Orchestra, cn/ Esa-Pekka Salonen, Pn/Jean Efflam Bavouzet)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vj8Uau1kVk&feature=related

●Hamelin版本:(New Jersy Symphony Orchestra, cn/Neeme Jarvi, pn/Marc-André Hamelin)
http://www.youtube.com/watch?v=2ENNXLb3pXI&feature=related

●Aimard版本:(BPO, cn/ Pierre Boulez, pn/Jean-Pierre Aimar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_N_CFKQ-O4A&feature=related (三分鐘線上試聽版)

無名稱 2012-12-06 05:34:34

阿孫:阿公,野蠻人是甚麼啊?

阿爸:你變花小寶時就像野蠻人!

阿孫:喔.........(繼續用左手吃)



接下來是幾天前的對話



阿爸:要用左手吃飯嗎?用右手吃飯飯都飛的到處都是.

(阿公:立刻白了阿爸一眼)

阿孫:No.....我不會用左手.

阿爸:用左手這樣剛好跟你的sweetheart一樣都用左手!

阿孫:哪一個sweetheart阿?

阿爸:就你最喜歡的那個,不然還有哪個是用左手?

(阿公:又對阿爸白了一眼)

阿孫:阿哈哈哈.............(繼續用右手吃)



我爸不嚴厲啊, 就嘀咕幾句而已.

我表哥是左撇子,曾被我奶奶趕下桌幾次,就因為左手拿筷子礙了她的眼.

orangebach 2012-12-05 09:56:01

你爸好嚴厲啊~~~~不知道他擔心甚麼。



很好奇你兒子怎麼回答?

無名稱 2012-12-05 06:32:19

He used his left hand until he started kinder. At one point, my dad worried so much

that he told my son "只有野蠻人才用左手,你想當野蠻人嗎?" 真是中毒太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