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07 02:44:56 orangebach

Channel 24

24台是甚麼?

我怎麼也想不起台灣的24台是甚麼;在荷蘭,24台是,成人電視台。

兩天前我在阿姆斯的飯店裡轉台,毫無預警下,突然從24台跳出一個「動作片」畫面。乍看之下,我又以為看錯了,停下來多看了十秒左右,確認雙方交手的肢體位置後,才肯定這的確是成人電視台--無料、無碼、無馬賽克,當然也是無言。



(Botel平價飯店是一條船,一晚不到一百歐,半夜裡的洋流動態,特別明顯。船上景致特佳,拜時差之賜,每天看日出,看天空霞光遞嬗;No Complimentary絲毫不減其價值。)

這次出差我落腳在阿姆斯特丹中央車站北岸的二星平價飯店,既然平價,也別期待設備多好,十五吋的映像管電視,擠在梳妝台的角落上,遙控器只能一台台加減,不能直接按號碼選台;所以每當我打算找節目來看,勢必經過24台,被動作片衝撞一下。儘管四下無人,最多只有窗外的海鷗飛進偷瞄兩眼,坦白講我還是覺得尷尬,至於尷尬甚麼,可以說有種不知如何是好的感覺吧,看也不是,不看,總會好奇一下嘛,一來一往後,最後就是看兩三分鐘後轉台。

荷蘭的性開放全球聞名,也是第一個將性交易公開、合法的國家,24台便是這脈絡下的一小片剪影。荷蘭會這麼做,主要是因為該國相信任何事情皆可談,沒有事情不能檯面化,並且透過公開的討論、辯論和透明,反而會免除大家對於爭議事務的不當想像,進一步免除過度想像導致的偏差行為,據說荷蘭的性犯罪也是全世界前幾名的低。在此思維之下,除性產業之外,荷蘭同時也是第一個毒品合法化、第一個同意安樂死、第一個認同同性戀結婚的國家;最近此地還有人在討論,人是否不需走到罹患絕症的地步,只要活到一定年歲、活不耐煩就可申請安樂死,目前還沒定論,但這裡尺度之開放,有目共睹。

我聽過最好笑的是,荷蘭海關警察有權要求有問題的入關人士脫衣檢查,而荷蘭人也可以當眾脫光光讓警察確認,旁人也不不會大驚小怪。曾經讀過一本書,作者要到荷蘭的外國人,大膽地跟本地人開口談任何在其他地方都不敢談的問題,絕對不會引起任何尷尬;這幾天一直很想測試共事的荷蘭人,後來我明瞭這測驗很難知道結果,但理由不是因為荷蘭人的態度,而是自己根本問不出口,而且對於所謂「禁忌」的話題非常缺乏想像力,我能想到的「禁忌」話題都太不爆棚了,問出來恐怕被荷蘭佬兩分鐘就輕鬆打發。如果各位能想到挑戰禁忌極限的話題,歡迎大家提供。

所以,24台,小菜一碟。

每次如果看到成人內容,文字影像都好,都忍不住想起D. H. Lawrence在一篇名為《論色情》的文章裡,對《色情》的定義:引發性欲的內容,即為色情。若按照Lawrence的定義,我覺得24台算不上色情,試問警匪槍戰片如果讓AK-47掃射或.38你來我往從頭演到尾,有何刺激可言?當然此標準見仁見智,猶記得多年前與一位男性友人談起A片,我說A片都非常難看,因為毫無劇情可言,沒有鋪陳,他簡直用看外星人的眼光對我說:A片哪要劇情?有動作就好。男人不需要劇情!原來真相如此。



(剛抵阿姆斯特丹那天,在計程車上拍的照片。零下十度,樹枝結冰,跟日曆上沒兩樣。)

從上星期開始,因為西伯利亞冷氣團南下,整個歐陸籠罩在寒流中;在台北,寒流氣溫是攝氏15度以下,在歐陸,寒流氣溫在零下,連南歐的西班牙、義大利也下雪,歐陸偏北直到北歐,大概氣溫都在零下十五到二十度了。那天我看weather.com,阿姆斯特丹的氣溫竟然比挪威奧斯陸還低;套句同事的話,走在街上,真像走在冰箱裡,還是老式的、需要手動除霜的款式。冰冷的阿姆斯特丹歷史超過700年,在歐洲是數一數二的歷史古城,我總感覺它就像我們的台南:寧靜、自在、有韻味、有文化;最大差別便是阿姆斯的食物欠佳,而台南應可名列全球最佳美食城市之一。



(阿姆斯特丹的荷蘭建築,有齊頭式的平等,最高不超過五樓。天空顏色真美!)

身為海權國家,乘風破浪慣了的荷蘭人擁有全球知名的百無禁忌,講話直率、甚至無禮,也不介意外人同等對待,民族性裡卻有十分拘謹、壓抑的一面,荷蘭朋友Gidion的說法:他們可接受任何瘋狂的事情,但卻排斥鶴立雞群,期待每個人都朝中位數靠攏。你不能大聲說出你的企圖心和夢想,迎面而來的總是勸阻和恐嚇,除非你一次做對,否則就等著被更多人嘲笑與奚落。同樣的價值觀也反映在建築,阿姆斯特丹的街上,你看不到五層樓以上的建築,全都一般高,連長、寬、高和造型也大同小異;大名鼎鼎的林布蘭特美術館,直接嵌在百年住宅裡面,既沒有明顯地標,也沒有大張旗鼓的看板,一不留神便錯過了。



(林布蘭特美術館。外觀又窄又長。)

為什麼荷蘭人如此拘謹?原因之一是喀爾文主義的影響,喀爾文主義也就是俗稱的清教徒思想,要求個人行為極度節制,對金錢更主張要保守低調。除此以外,我覺得更直接的其實是荷蘭一直擺脫不掉的「小國心態」。

2010年歐債危機爆發以來,德國一直是大家注目的焦點--歐盟第一大經濟體、次貸風暴後率先復甦、經濟成長率又高,荷蘭有甚麼?荷蘭有歐盟第三低的失業率(4.5%)、低通膨、高經常帳、債務GDP比約六成,是目前歐盟中僅剩的四個評等AAA+的國家之一,而且還有全球最富有的退休老人。但最令我眼睛一亮的有二,一是其他各國忙著還債、救火之餘,精明的荷蘭政府竟因為增持自家公債,在國際評等機構持續調降法國、奧地利等國評等後,利率持續下降、價格走高,意外賺了75億歐元,另外就是該國超帥的首相呂特,他總是在歐盟會談時積極撫平債務國、說服債權國,我這外人看來的確是位稱職的魯仲連。耐人尋味的是,荷蘭人對於自己總是不甚滿意,永遠覺得危機重重,永遠挑剔不完;人家稱讚他們面對黑天鵝事件的反應很快,他們自己覺得還好、普通、just ok;當呂特和歐巴馬見面時,荷蘭媒體永遠讚美歐巴馬,將呂特稱為是「歐巴馬面前的小木偶」。

我聽了頗為心有戚戚,原因無他,台灣跟荷蘭太像了,明明做得不錯,又愛自打嘴巴,最後便是自己把自己搞得莫名其妙,不知身在何方。儘管台灣的背後的因素更複雜也更無奈些,更不知道自己身在何方,但是至少可以別再自打嘴巴了吧?行有餘力,或許我們也可參考海權國家的開放與阿莎力,試著把各種爭議拿上檯面理性而耐心討論,盡量減少檯面下的小動作與情緒化,就算最終仍難化解某些無奈,可是應會讓日子好過一些。

說不定到時台灣也會有個等同於荷蘭的24台。

上一篇:京都之旅,學習之旅

下一篇:干你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