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10 23:04:11小鳳

對不起,我已經盡了力

 


文/林玉鳳

  無意中看到電視劇的一個情節,一位醫生對著應該是病人家屬的人說:「對不起,我已經盡了力。」沒看劇集的前半部分,也沒有往下追看。因為單那一個情節,就知道是個妙手仁心一類電視劇的標準情節。這種電視劇一定要配上這種情節,因為,沒有這樣的一個情節,沒有人會相信醫生是妙手仁心的。

  一次上電視節目討論小加珈事件,同場的一位醫生為澳門的醫生開脫,說澳門人口基數少,病例不多,普通疾病的醫療水準是可以的,只是一遇上罕見一點的奇難雜症,就很難保證水準。這種說法也許見人見智,不過也是中肯的評論,畢竟醫學界的許多統計,真的說明接觸案例越多的醫生,治癒一個疾病的成功率也會較高,那有點像工多藝熟,妙手大概由此而來。

  可是,像妙手仁心永遠是連著一起的,做醫生,有妙手真的不夠,一顆仁心也很重要。仁心要如何定義,電視劇的標準情節教育我們的是,那位醫生一定要盡了力。盡力救人,不用查字典,也知道是在最短的時間內用盡一切方法救人。澳門不少已經曝光的醫療事故個案,首先牽涉的是時間。像最近報導那位與整個醫療界抗衡了十年的陳國森先生,他的女兒是個醫生沒有在最短時間內救治的受害者,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延誤等同延誤生命,這個道理顯淺不過,所以醫院才會有急症室,有病人會被歸類為危重病人,需要緊急治療。所以沒有第一時間治療,就等同於沒有盡力。

  用盡一切方法,卻有點不容易定義,因為治療都有風險,中國人還流行偏方,盡一切方法得要看醫生用這些方法的出發點。如果真的是為了治人,病人的生命是放在第一位的,病人的福旨也是放在第一位的,不是為了自己的實驗,也不是為了賺錢,又在事前都讓病人明白到風險,病人願意承擔自己的那一部分責任,這種盡力也是國際醫學期刊常常探討的道德問題,要確保病人的知情權,也要確保醫生的專業操守──首要為病人著想。

  回到澳門的現實,如果結合醫生在電視節目的評論,盡一切方法,應該包含多一重──坦白告訴病人,澳門沒有相關的先例技術或設備,不過可以盡力為病人提供資料,也會盡力協助跟進。如果沒做到這一步,根本不算是盡力。沒有盡力,就配不上仁心。只是,寫到這裡才想起,有醫生公然以「搵食嗜,唔使坐監啊」來推搪醫療事故的刑事責任,別人不過在搵食,妙手仁心,對不起,我真的想多了!

  

文:原載2013116日《澳門日報》“筆成氣候”專欄

圖:http://a4.att.hudong.com/37/66/0130000005276412059166833596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