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10 22:56:48小鳳

美好澳門的醫療願景

 




文/林玉鳳

 

接續上周的天真系列,如果案件可以重演,小加珈事件除了那三個版本外,其實還可以有第四個版本令大家感到澳門是個美好世界。

版本四,不用特定回到某一個時刻,反正是當山頂醫院發現了小加珈的個案,山頂醫生先行診斷或經轉介至香港檢查後,證實那是罕見的眼疾──先天角膜混濁,最好的處理方案,應該可以兼顧對小加珈的診治術後護理,同時趁機提升山頂醫生的素質和識見。

如果這樣的前提存在,政府不但可以啟動「送外診治」機制,把加珈先外送香港,再根據香港醫生的明確建議,連繫這次被推薦的美國醫生──Gerald Zaidma,他是全球兒科角膜移植學會的主席,也是紐約眼庫的醫務總監。在互聯網年代,這位醫生是可以用電郵聯絡的,不用很多行政手續。山頂醫院大可根據他們定外的外送準則──了解手術的成功率和是否適合加珈詢問對方又或是自行做資料搜集,當發現這位醫生曾經為近五百名幼兒做過眼角膜移植手術,這些手術的成功率超過九成,而在被一份學術期刊追蹤的七年內,經他治理的嬰幼兒當中,術後兩年至五年內至少有一半可以恢復視力──這個數字,是目前醫學期刊有記載的美國醫生最好的記錄,澳門鄰近地方沒有同樣或更好的記錄,那政府應該放心批出申請,讓小加珈赴美。

這時,如果政府同時有提升本地醫療水平的計劃,應該批出資金,讓山頂醫院的眼科以至兒科醫生,一同赴美觀察這種在香港也不多見的手術,增長見識。同時,聯絡醫生所在醫院,為澳門醫生提供工作坊,講解先天角膜混濁以至其他罕有先天眼疾的特點檢查要點手術重點和術後跟進護理的要點。再然後,赴美學習的醫生可以回來澳門開一下報告會,將學習所得與澳門的同行分享,減少因為大家接觸少而出現誤診的機會,同時,也可以為將來澳門可以自己為小加珈一類病人提供術後治療以至做手術作準備。

這樣的結局不是很好嗎?不是特別適合一個什麼都缺獨不缺錢的地方嗎?如果有這樣的醫療政策,澳門才會是個對得起她GDP數字的美好新世界。

文:原載2013117日《力報》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