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11 22:42:26小鳳
那一個澳門在哪裡?
如果不計香港媒體在過去數十年塑造的形象,澳門還有什麼容貌?除了早期來華的傳教士那些發回歐洲但又沒有即時出版的報告,知道的最早敘述,應該是寫《牡丹亭》的湯顯祖在1593年遊澳時留下的情節和詩句。
網友衛斯理在他的網誌“旅行行銷趣味講”中,將這些情節和詩句都歸納了。《牡丹亭》第6齣“悵眺”裡,男主角柳夢梅曾經到澳門求見欽差苗舜賓,第21齣“竭遇”當中,柳夢梅則在澳門參觀了相當於今日的「商品展銷會」的“賽寶會”。“賽寶會”是澳門作為繁榮商埠的一個側寫,除了商品寶物,那時的澳門,在湯顯祖的筆下,還有“不住田園不樹桑”、穿得珠光寶氣的葡商,“大魚春漲吐芙蓉”的抽鴉片奇景,以及“薔薇露水拂朝妝”的葡國少女。這就是十六世紀的澳門,在中文的語境裡最重要的形象。
後來的他者敘述,從印光任那首延續澳門寧靜西方小城形象的《三巴曉鐘》,到英國詩人奧登(W. H. Auden)膾炙人口的詩句:“在妓院旁邊有教堂/證實了/信仰會原諒自然的行為”,再到鄭觀應描述的鴉片、妓院與賣豬仔,再到中國的維新與革命派系人物的流亡澳門書寫,早在二十世紀以前,從中國的東方到歐洲的那個西方,澳門在他者的敘述當中,都具有西方文化美麗小城與罪惡狂歡墜落奇情城市的雙重性格。
這樣的性格,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孤島時期,經由諸如《紐約人雜誌》(New Yorker)上刊載的特寫:“澳門是個罪惡和狂歡的城市,澳門的故事都是充滿驚喜和奇情的”,向美國那一個西方也確認了一下先前已經定格的形象。四十年前的“一二.三事件”以後,寧靜小城與罪惡、狂歡與奇情仍在,外加一層薄薄的紅色文革疑雲,到葡京落成後,又多了一重有個人色彩的賭場風雲江湖味道。
所以,相對來說,近數十年香港媒體上的澳門形象,其實只是之前他者用了幾百年累積建構的澳門形象複製品,外加一點點大香港的優越主義或城市人的望鄉情結。用“世遺”的名片,以“文化”隱晦的回應甚或反擊他者建立的澳門形象,是去年申遺成功以後才發生的事。在大量的世遺書寫以前,在這些世遺的書寫背後,那一個屬於本土敘述的澳門,究竟在哪裡?
(澳門2006.之十一)
原載2006年12月6日《澳門日報》
圖片(錢納利作品):http://www.artmuseum.gov.mo/photodetail.asp?productkey=2004010101059&lc=1
姚咙
2007-01-08 21:37:49
有意思。郑妙珊的那本书《澳鹏埙面神》对他者塑造的澳鹏形象有详尽的緕述。
问好!
小鳳
2006-12-16 16:45:04
小丫:
謝謝!
皮:
是的,我真的有很多想法,寫作的時候又常常不受控制,多開了更多枝節。不過,如果寫五十篇,我怕大家都要悶死。
橙:
你現在才知道我的,我早去過你那裡,所以才知道你的作品呢!
你說得很對,我們心中的那一個才可愛;可是,心中的那一個,有時是理想,有時是回憶,外面的那一個,可以是抹累,可以是輿論,也可以是客觀真實。
姚風兄:
是鄭妙冰吧?她的書我還沒有讀,日後慢慢再看!
欠你的一頓,要下月初再還了,我又要出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