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24 00:46:42Agnescat

新探索:透視30年後的自己

新浪網 2009-06-22 06:54:03

事關生老病死的所有問題,從人類誕生的那一刻開始就已經有了屬于每天個人自己的答案,如今這份答案也即將變成人手一份,不過,你除了要准備好足夠的money,還得找個足夠專業的“翻譯”
對于任何一個基因來說,它都沒有能力對一個人是否會得某種疾病說是或者否,多數疾病的發生都與多個基因的變異有關系,在這中間環境還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當生命的雙螺旋被解開,人類對生命謎底的渴望從此再也沒有停止過,發現另外一個隱藏的自己,並打聲招呼吧,現在已經是時候了。

  4.37億美元,還有13年的時間,這是2003年徹底完成人類基因組測序工作時所付出的時間和金錢。那麼,現在呢?如果一個人想擁有屬于自己的基因組圖譜,他需要付出多少錢?又需要經過多長時間的等待呢?或者你幹脆認為這完全是深居在科學家實驗室中的“隱士”而已。

   其實不然,個人基因檢測服務的確已經開始走入普通人的生活,而且它還占據了美國《時代》周刊所評選出來的2008年全球50項最重要發明的首位,未來三 年內,或許你就只要花上1000美元,就可以拿到一份屬于自己的基因組圖譜,雖然說這個價格在2008年的時候還是6萬美元,但這也阻擋不了一些先富起來 並對自己的生命擁有最原始好奇心的人提前享受了這項服務。有一家美國生物公司BioNanomatrix更是把目標定為5年之內推出100美元與8小時的 黃金組合。他們之所以如此篤定,原因是手中掌握了這個殺手閒──一種能使單個DNA分子獨立出來並顯示出其模樣的芯片技術。

  盡管對于BioNanomatrix的自信滿滿,眾多專業人士都表示了懷疑,可無論他們能否在8小時內快速讀取完人體內的30億個鹼基對,而且將成本控制在100美元以內,這至少在宣告著一種趨勢,個人基因檢測服務勢必是速度越來越快,價格越來越低。

   現在全球提供基因檢測的機構已有將近2000家,一些分析家預測,基因檢測市場在2009年的市場價值將會達到驚人的125億美元。454生命科學公司 就是基因檢測市場里眾多淘金者中的一個,它之所以名氣較大,是因為2007年它與美國貝勒醫學院人類基因組測序中心合作“出品”了世界首份“個人版”基因 組圖譜,而這份圖譜的主人也是大有來頭,他就是美國諾貝爾獎得主詹姆斯‧沃森,有點耳熟?對,沒錯,正是被譽為“DNA之父”的那個詹姆斯‧沃森, 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者之一。

  為了描繪沃森的基因組圖譜,454生命科學公司花了兩個月的時間,外加100萬美元,對于普通人來說, 等上兩個月自然是問題不大,可100萬美元絕對讓人遙不可及。不過,錢和時間都不是沃森需要考慮的問題,他所考慮的是在2007年5月31日那天,以一種 什麼樣的心情接受這份如此特殊的禮物──一張記錄了自己基因組圖譜的DVD光盤。

  沃森這個史無前例的體驗,在當時引來了一大批人的紛紛效仿,據說排隊等待進行基因檢測的人中不乏像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微軟公司創始人之一保羅‧艾倫、英國足球明星魯尼等社會名流。

   在當時來說,能擁有一份自己的基因組圖譜已經不足以僅用時尚前衛來形容,那絕對可稱之為身份和財富的象征。當然,這都已經成為了昨日黃花,脫掉奢侈品外 衣的基因檢測因為互聯網的介入,變得更加簡單和便捷。很多新興的基因檢測機構都開始在網絡上開闢戰場,你可以在網上下訂單,然後提供樣本,等待結果。其中 總部位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山景城的23andme就把這項業務開展得很好,他們甚至提供了一項僅售399美元的唾液檢測服務,不過鑒于成本和技術的限制, 這並不能描繪一個“完整的你”,只是完成基因組測序中的一部分而已。23andme的創始人安妮‧沃奇基在接受《時代》周刊採訪時說:“我們為每位客人辨 認和編譯的600000個基因標識組成了一個‘電子的你’,這就是你即使對著鏡子審視也看不到的另一個自己”。

  當基因檢測的價格越來越 低,速度越來越快已成定局,人們難道只滿足于把獲得自己的基因組圖譜當做對時尚的追捧嗎?又或者是僅僅為了看到另外一個隱秘的自己?顯然這是不夠的,而且 不管你檢測還是不檢測,基因都在默默地訴說著關于你的一切,比如你的長相、血統、性格特征、智力水平,乃至可能染上的除外傷以外的各種疾病……只是當我們 終于有幸一睹了自己基因的廬山真面目,這樣的一份基因組圖譜對于我們這些非專業的普羅大眾來說卻不啻一本生命的天書。

  誰能解讀天書的秘 密?基因檢測中蘊藏的無限商機就此被發覺出來,大量宣稱可以通過基因檢測來預測人類疾病風險甚至秉性天賦的生物公司應運而生。“另外一個你”長什麼模樣變 得不再重要,基因檢測被宣揚成了日常保健的新選擇,最重要的一點是比體檢更高端更時髦,也更昂貴。可問題是一般人從此類基因檢測中又有多少獲益呢?

   現在看來,除外傷以外,人類疾病幾乎都是環境和基因共同作用的結果,雖說現在已經發現了某些基因異常將導致一些疾病的發生,通過基因檢測也的確可以預先 發現這些異常,不過,這僅僅意味這你對此類疾病有易感傾向,然而,易感基因並不等同于致病基因,只能說你有患病的幾率而已。英國曾經發生過這樣的事件,一 個不到10歲的小女孩被自己的父親帶去做乳腺摘除手術,原因無他,因為父親通過家族史分析以及基因檢測,發現女兒可能會換上乳腺癌,這在當時的英國引起了 軒然大波。

  基因所蘊含的疾病信息現在看來還是相當複雜,一對一的關系並非如期望的那般存在,生命的天書仍然是一個美麗的謎團,對于人類來說,揭開謎底還為時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