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11 11:10:18鄭老師(修理人)

刮痧療法·刮痧療法的作用機制

刮痧療法·刮痧療法的作用機制

一、痧的現象
“痧”是民間對疾病的一種形象叫法,又稱“痧脹”、“痧氣”,北方稱“青筋”,福建、廣東一帶又叫做“瘴氣”等。從廣義上講,指“痧”診徵象,即痧象,它不僅是一個獨立的病,而且是一種毒性反映的臨床綜合徵,痧是臨床許多疾病的共同症候,臨床許多疾病都可出現痧象,故有“百病皆可發痧之說。”從狹義上講,是指痧疹的形態外貌,即皮膚出現紅點如粟,以指循皮膚,稍有阻礙的疹點,它是疾病在發展變化過程中反映在體表皮膚的一種表現。清代邵新甫在《臨證指南醫案》上講:“痧者,痧之通稱,有頭粒如粟”。
傳統醫學認為,痧證是四時不正之氣,侵襲人體肌膚、經絡,陽氣不得宣通、透洩而發痧證。一年四季都有發生痧證的可能。如夏日暑氣炎蒸,燥氣炙灼,間或淫雨綿綿,或烈日蒸曬,所釀不正之疫氣,穢濁之氣,流於天地間,當人體正氣虛弱時,就容易感受不正之邪,出現頭昏、腦脹、心胸煩悶、全身酸脹、四肢無力等症狀。這種邪氣若隱現在皮膚上,則出現如麻疹樣的紅點,稱為“紅痧”;若邪毒蘊於肌肉血分之間,全身脹痛且出現黑斑,稱為“烏痧” ;若在夏秋之間,人體感受穢濁之邪,阻塞於內,出現腹痛,稱為“痧脹”;冬春兩季,疫毒之氣蘊於肺胃,出現咽喉潰瘍,稱為“爛喉痧”。總之,痧證為四時不正之氣,毒氣外發所造成的多種傳染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其主要特徵為有痧點和酸脹感。
現代醫學認為,中醫的痧證是許多疾病在其疾病過程中,由於細菌病毒的侵害,產生毒素及毒性的物質,使皮膚或毛細血管破裂,產生自身溶血現象,大多可見到粘膜及肌膚之下呈現充血或充血點,狀如沙粒,或散在,或密集,或積聚成片,或融合成斑塊。當疾病發生時,人體的免疫細胞與細菌病毒對抗,產生的病理代謝產物在體內瀦留,使毛細血管通透性異常,刮拭時就有痧的出現。故刮痧正是一種機體新陳代謝產物通過皮膚排泄的方法,所以刮痧可以促進疾病的早日康復。
據《中國民間刮痧術》載:運用刮痧自然療法,就是通過刮拭手段,對一定的經穴部位或人體某個局部進行一定程度的刺激,使人體神經末梢或感受器產生效應,一方面通過神經體液的傳遞,對中樞神經系統,發出刺激信號,通過中樞神經的分析綜合,對機體各部功能產生協調作用,並達到新的平衡;另一方面由於刮拭面寬,使局部產生熱效應,局部的微血管和毛細血管擴張,致局部的血容量和血流量增加,有利於受損組織的再修復、更新與功能的恢復,重新建立起人體順應自然生理循環的醫療保健效應。用通俗的話講,就是用刮痧術刮拭皮膚特定部位,使皮下充血,毛細血管破裂,產生自身溶血,使穢濁之氣由里出表,體內邪氣宣洩,滯留於體內的毒素排泄出來,使病變器官、組織及細胞得到營養和氧氣的補充,使全身血脈暢通,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使汗腺充血而得到開洩腠理,病邪從汗而解,周身氣血暢通,人體損傷細胞活化,五臟六腑達到平衡協調,人體恢復健康。
二、痧的臨床指導意義
(一) 刮痧與疾病
刮拭皮膚或皮下組織出痧是刮痧療法的特點,也是刮痧療效立竿見影的原因。臨床發現:完全健康的人,刮拭後不出現痧;一些自我感覺良好而有潛伏病變的人刮拭後會出痧,且痧的部位、顏色、形態與病變部位、病情輕重、病程長短有著密切的相關性。同一種病症出痧的部位、顏色、形態又有一定的規律性,這種規律多與傳統的經絡循行、全息穴區的相應點有著密切的相關性。研究發現:痧的顏色、形態與體內毒素含量多少有關。病變部位缺氧時間越長,微循環障礙的面積越大,痧的面積也越大;內毒素少,則痧色淺,痧粒分散;沒有內毒素的部位,微循環及毛細血管通透性正常,怎樣刮也不會出痧。
(二)刮痧與診斷
由於全息穴區和經絡腧穴與臟腑經絡之間有著內在的聯繫,所以髒腑及各組織器官發生病變,其相應的全息穴區和經脈腧穴上,在刮拭時就會有痧的出現,並還會出現敏感疼痛、結節等陽性反應現象。刮痧的診斷應用主要是根據痧的顏色、形態變化、陽性反應物的形態大小、軟硬及敏感區疼痛的程度,直觀地了解病變的部位,病情的輕重及病勢的進退。如痧的部位淺,顏色鮮紅,分佈分散,陽性反應物柔軟,敏感區疼痛輕,則病情輕,體內毒素產生的少;反之,痧的部位深,顏色紫紅,分佈集中,陽性反應物堅硬,敏感區疼痛重,則病情重,體內毒素產生的多。如果通過刮痧,痧色由淺變深,分佈由分散到集中,陽性反應物由柔軟到堅硬等,表示病情加重;反之,病情向愈。

http://www.yangshengzhu.com/health/622/69874-1.htm

凡轉摘本站整理或原創文章須註明“來源於養生主”等類似字樣以說明其來源,否則視為侵權。

版權申明:除部分特別聲明不要轉載,或者授權本站獨家播發的文章外,大家可以自由轉載本站的原創文章,但原作者和來自本站的鏈接必須保留(非本站原創的,按照原來自一節,自行鏈接)。文章版權歸本站和作者共有。本站轉載或引用文章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
特別注意:本站所有轉載文章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所提供的處方僅供臨床參考,請在醫生指導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