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13 15:36:28讀.冊.人

福虎生豐:幸福不換手,無怨紫手環

 

福虎生豐:威爾.鮑溫《不抱怨的世界》

書名:
《不抱怨的世界》A Complaint Free World
 
內容介紹:
幸福不換手,抱怨遠離我!
創造好運吸引力,擺脫抱怨惡勢力!
戴上紫手環,接受21天的挑戰,為自己創造心想事成的無怨人生!
你認為你很樂觀嗎?你有沒有數過自己每天會抱怨幾次?你覺得自己老是碰上衰事,所以唉聲嘆氣嗎?本書要邀你加入一項特別的行動,從今天開始,養成正向思考、積極行動的「不抱怨」習慣,讓幸福快樂長相左右!
 
抱怨就是在講你不要的東西,而不是你要的東西。
當我們開始抱怨,就是將焦點放在不如意、不快樂的事情上,我們說的話表明了我們的想法,而我們的想法又創造了我們的生活。

這是一個惡性循環,也是一種負面的吸引力法則:
你發出的抱怨和牢騷越多,你所招惹來的抱怨、牢騷和負面能量也會越來越多……
 
你的手中,握有翻轉人生、改變世界的秘密。
美國知名牧師威爾.鮑溫,發起了一項「不抱怨」運動,邀請每位參加者戴上一個特製的紫色手環,只要一察覺自己抱怨,就將手環換到另一隻手上,以此類推,直到這個手環能持續戴在同一隻手上21天,那時你就已經養成不抱怨的習慣了。
覺得很難嗎?
 
不到一年,全世界就有八十個國家、六百萬人熱烈參與了這項運動,學習為自己創造美好的生活,甚至進而影響了他人,讓這個世界充滿平靜喜樂、活力四射的正面能量。而你也可以成為其中的一分子,一起來體驗「不抱怨」的神奇力量!

在本書中,威爾.鮑溫除了要介紹這個特別的「不抱怨」運動,
也將藉由許多平易近人的生活故事、以及溫暖懇切的心靈建議,
一步步地探索我們為什麼會抱怨,抱怨是如何破壞我們的生活,
我們又要如何驅除這種殺傷力十足的語言表達形式。
戴上紫手環,給自己一個機會堅持下去,你就能擁有心想事成的無怨人生!
 
抱怨之前,先想想:
如果我們對自己坦誠,就會發現生命中足以讓我們正當抱怨(表達哀傷、痛苦或不滿)的事件,其實寥寥可數。我們的抱怨多半都只是一堆「聽覺污染」,有害於幸福與美滿。
 
抱怨就好比口臭。當它從別人的嘴裡吐露時,我們就會注意到;但從自己的口中發出時,我們卻能充耳不聞。 
當事情不太對勁,而你說了:「當然會這樣囉!」或是「難道你不知道嗎?」你就是在傳送這樣的訊息:你在等待壞事的降臨。這個世界聽見了,就會帶來更多壞事給你。如果你想去改變別人或扭轉情勢,這就是抱怨。如果你希望一切有別於現況,這就是抱怨,而不只是陳述事實。
 
那些覺得抱怨是理所當然的人,哪裡也到不了,只會在同一個不快樂的出發點原地打轉。我們的焦點必須要放在我們希望發生的結果上,而不是我們不要的事情。當你的嘴巴停止表達負面的思想,你的心靈就會產生其他更快樂的念頭。你的心靈就像一座意念工廠,隨時都在運作,若是負面的想法缺乏市場,工廠就會重建改組,轉而生產快樂的思想。
 
  
福虎生豐:威爾.鮑溫《不抱怨的世界》
 
譯者
陳敬旻
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戲劇碩士。曾任編輯,目前專職中英翻譯。譯有《小島》、《爵士女伶》、《活出亮麗:芭比波朗幽雅光采的生命秘密》、《瑜珈七日修心法》、《12個平凡女人勇敢逐夢的故事》等書。
 
目錄
【前言】紫手環的力量
Part1 無意識的無能
   我怨故我在
   抱怨與健康
 
Part2 有意識的無能
   抱怨與人際關係
   覺醒時刻
 
Part3 有意識的有能
   沉默與怨言
   批評者與聲援者
 
Part4 無意識的有能
   臻入化境
    21天優勝者
【結語】己立立人,己達達人
 
福虎生豐:威爾.鮑溫《不抱怨的關係》
 
書名:
不抱怨的關係》Complaint Free Relationships 
 
作者:
威爾.鮑溫(Will Bowen)
密蘇里州堪薩斯市基督教會聯盟的主任牧師,在牧會之前,有多年從事廣播和行銷等工作的經驗。2006年,他建議教區的會眾們戴上紫手環,以提醒自己從生活中驅除抱怨和批評,如今這項活動已引起八十多國的人們熱烈迴響,逐漸成為全球性的心靈運動。鮑溫牧師並領導成立了「不抱怨的世界」網站,致力於推廣各種「不抱怨」活動與課程,希望幫助人們警覺負面情緒,而能遠離抱怨、積極作為,過著更快樂、豐實的生活。
 
鮑溫牧師曾接受《歐普拉秀》、《今日秀》、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週日晨間新聞》、美國廣播公司(ABC)《晚間新聞》等美國各大電視節目及全球數百家廣電、平面媒體的邀訪報導,2007年並獲《Church Solutions》雜誌選為全美最具創新力基督教領袖之一。
【不抱怨的世界】網站:AComplaintFreeWorld.org
 
譯者:
鄭淑芬
輔仁大學翻譯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肄業(修畢學分),主修國貿、英文、翻譯。具備教育部中英翻譯能力英譯中證書,目前專職翻譯。譯作有:《真愛旅程》、《領導之道》(時報)、《忠誠檔案》、《忠誠吾愛》(八正)等三十餘本。
譯文賜教:ajanejane@gmail.com
 
內容介紹:
繼《不抱怨的世界》後, 另一創造幸福新關係的心靈串聯運動,幾乎所有的抱怨,都跟人際關係有關。而你,絕對有能力轉化任何一段不理想的關係!
 
與其抱怨,不如「改變」改變你心裡述說的故事、改變你處理情緒的方式,你就能用愛、善意與理解串起心橋,締造快樂好人緣、擁抱幸福新關係。「關係」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而為這份交流定調的基礎,就是我們如何對自己述說另一個人的故事,如何在心裡為他預設評價,當對方感覺到了你的描述和評價,就表現出符合預期形象的行為,給你相對的回應。

人無好壞,是我們的想法把他們變成好人或壞人。
你可以改變別人、轉化你所有的人際關係,只要你願意做該做的事——
你可以做自己生命中的聖誕老人,改變你為另一個人編寫的故事,把對方從「調皮」名單中移走,放進「乖巧」名單裡。在人際關係中,你問自己的問題,是會將你拉近對方,還是把你從他身邊趕走?你問的是你喜歡對方什麼,還是討厭對方什麼?你問的是如何讓對方快樂,還是他為什麼讓你不快樂?記住,你才是人際關係中的主角,你的態度改變了,對方也會跟著改變。
 
領帶的顏色和花樣應該和西裝互補,而不是完全重複;悠揚的和聲來自於歌手不同的音高,而非類似的音域。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真實裡。若能容納改變的存在、尊重各自的世界,把焦點放在享受彼此的互動,而非挑剔彼此的差異,就能創造和諧。

抱怨的人,就像尿布髒掉的嬰兒,對著每個人嚎啕大哭,但就是不去找能幫你換尿布的人。人際問題需要的是解決的辦法,而不是徒增負面能量的言語。你要做的是直接找對方、或是有能力解決問題的人,
用明確、理性的態度,提出你想滿足的需求,而不是佯裝成受害者。
 
《不抱怨的世界》作者威爾.鮑溫,深入探索導致抱怨的重要根源——人際關係,幫助你我認清妨礙人際關係的癥結和迷思,時時留心不抱怨、快樂練習不抱怨,將「他人」帶來的挑戰轉化為生命中最深的福分,享受滿足而欣慰的優質心靈交流。
 
【時時留心不抱怨】
事實是相對的概念,你有你的事實,跟你分享各種關係的人也有他們的事實,這些事實各自獨立也會隨時改變。我們活在不同的世界裡,而關係就是兩個世界的交流,若堅持自己的世界才是唯一且正確的,而漠視對方世界存在的正當性,只會招來不愉快的關係。
 
在你的世界裡,你遇到問題,你有不滿;但在對方的世界裡很可能沒有問題,他們也真的不知道你的需求沒有獲得滿足。若想要搭橋連接兩個世界的缺口,你的話語應該要像輕輕落在枝頭的鴿子,而不是砸破窗戶的磚頭。
 
「如果他愛我,就應該知道我要什麼。」愛不會讓人具有通靈的能力。而且,對方愛你的事實,並不能免除你滿足自己需求的責任。你需要的東西,要由你自己去取得,這是你的責任,不是他的責任。
 
成功的溝通要多用「我」這個字,而不是「你」。善於溝通的人會說:「我生氣了。」藉此來承認自身的感受,等於打開了溝通的大門。不善溝通的人則會說:「你讓我生氣。」這會把溝通的大門狠狠甩上,因為對方覺得受到攻擊,更有可能會反擊。
 
用抱怨暗示自己的優越,往往透露著不安全感。當別人抱怨你時,不要上當了,一開始和對方爭辯。做個深呼吸,讓負面能量直接通過,不是每次人家來找你吵架,你就得跟他吵。對方的批評也許只是想膨脹負面的自我形象,讓自己看起來好一點而已。
 
所有你與他人的關係,探究到最後,其實都反映了你與自己的關係。你跟別人相處的能力,反映了你跟自己相處的能力。你跟自己的關係基礎穩固,就會更容易跟別人交往;你不會把自己沒有解決的問題投射到別人身上,而是用嶄新的眼光去看待他們。
 
目錄:
前言 你有能力轉化不愉快的關係
第一章 你,決定了關係的走向
第二章 當世界碰撞時
第三章 在關係中滿足自我需求
第四章 人為何抱怨
第五章 「處理」怒氣
第六章 練習和自己相處
第七章 關乎個人,但也非關個人
後記 把最大的問題化為最深的福分
 
福虎生豐:威爾.鮑溫《不抱怨的關係》
 
 
前言:你有能力轉化不愉快的關係
 
他人即地獄。—沙特
他人是我們最大的禮物。
他人也可能是我們最大的挑戰。
在心裡想一下,或者拿張紙出來更好,把你目前遇到的問題或難關、擔心的事、任何讓你有負面感覺的事,統統寫下來,然後自問:「這當中有多少問題是跟他人有關?」
 
很可能你遇到的絕大多數問題都跟他人有關,而只要跟那些人的關係好一點,問題就能改善。不管是跟親密伴侶建立更深度的交流、說服同事你的行動方案最好、要孩子做家事,或者跟店員解釋你需要什麼東西,總之,我們大部分的問題都跟其他人有關。只要能建立順暢、有效率的關係,問題就能迎刃而解。即使是處理影響深遠的全球性問題,只要能跟他人建立穩固的交流,你就更有機會影響他人,帶來正面的改變。
 
我們跟他人的關係,可能提升人生各層面的品質,也可能製造極大的壓力。人際關係既能為我們帶來愉悅,也能為我們帶來痛苦;既能帶來安慰,也能帶來衝突;既能帶來平靜,也能帶來權力鬥爭。
 
你或許覺得在你跟某人的關係中,自己是個受害者,沒有能力改善彼此的關係,甚至覺得被困在某個不快樂、也沒有成就感的負面關係中永遠迴旋,無法掙脫。
 
但這並不是事實,你不是受害者,也沒有被困在漩渦中。從現在開始,你可以創造想要的關係,你可以改變和另一半、朋友、家人、同事,甚至僅僅只是點頭之交的關係,開始在這些人際交流裡體會到更深的喜悅。
 
隨著學會新的人際關係技巧,你會開始吸引一些溫暖、友善、樂觀、願意付出、樂於支持與讚美你的人;你也會開始在現有的人際關係裡,帶出同樣的特質。你不再抱怨其他人對待你的方式,而是開始創造正面的經驗;一個又一個正面經驗持續累積,你的人生品質也會大幅改善。
 
【所有的抱怨,都與人際關係有關】
將在本書學到的道理,始於二○○六年的七月,我在我的教會中提出的一個想法。我是密蘇里州堪薩斯市基督教會聯盟的主任牧師,在帶領一系列實踐富足生活的課程時,我發給學員紫色手環,作為協助大家消除抱怨的工具。
 
想法創造我們的生活,而言語則顯示我們的想法。大部分的人都相信自己是個正面、樂觀的人,總是認為事情會有理想的結果。然而事實上,儘管努力要正向思考,大部分人的想法顯然都是負面灰暗的。永無止盡的抱怨就是證明,這種負面思考的習性,會顯現在令人失望的人生事件和關係中。
 
我們的概念很簡單:把紫色同手環戴在一隻手上,當你發現自己把抱怨說出口時,就把手環換到另一隻手去;每抱怨一次,手環就要換手。在這個過程中,你會開始注意到自己的負面行為,幾個月後,就會減少抱怨了。
 
這個運動的目標是連續二十一天不抱怨。科學家相信,要將新的行為轉換成習慣,需要二十一天的時間。因此,能夠連續二十一天都不抱怨,就等於是將你的心靈硬碟重新格式化,而「不抱怨」也將成為你可以永遠維持下去的新習慣。
 
「不抱怨的世界」從我們的教會分離出去,變成一個不斷成長、非宗教、非營利的組織,提供個人與組織各種資源與工具,超越抱怨,創造一個更開闊的世界,成了全球性的現象,並持續成長與擴展,讓我深深感動,也對自己能身為其中一份子感到榮幸與驚嘆。
 
但是,有一天,我坐在飛機上,等著飛去向數百名企業領導人演講,說明「不抱怨組織」的創立時,我突然有了頓悟。當時我正在思考「不抱怨」課程,猛然意識到一個再明顯不過的事實。
 
幾乎所有的抱怨,都跟人際關係有關。
我們抱怨的內容,幾乎都是關於另一個人—跟我們有某種關係的人。這段關係可能是正式的,譬如婚姻關係或工作關係,也可能是不正式的,譬如我們服務的客人,或者隔壁鄰居。這段關係可能是短暫的,譬如我們在路上錯身而過的人,也可能持續數十年,譬如我們跟家人的關係。
 
我是個牧師,常會有人要我提供建議,而幾乎每一個個案中,當事人所面對的難題,都是人際關係的問題。在與當事人諮商的過程中,我發現這些人際關係的問題之所以產生或惡化,都是因為處在關係中的當事人愛抱怨,不是向對方抱怨,就是抱怨對方。
 
【人際關係是一種需求】
或許,與其痛苦掙扎,不如乾脆放棄跟人建立關係,找個地方隱居起來,自給自足,至少這樣就不必忍受沙特口中如「地獄」般的他人了。不過很抱歉,這是不可能的事。我們需要跟他人建立關係,不僅因為我們想要人際關係,它也是一種需求。
 
從古巴移民至美國的恩里克.古提阿瑞茲,當年在古巴時,恩里克倡議自由與人權,因此被單獨拘禁一年多。他赤身躺在四呎寬、六呎長的牢房地上,身上只蓋了一件腐臭破舊的毯子避寒,痛苦萬分。逮捕他的警察一再對他嚴刑拷打,他的身體瘀青發腫,骨頭也斷了,體重急速下降,手肘、肩膀、膝蓋處的皮膚開始龜裂,留下發出惡臭的膿瘡。
 
他的身體處在無情的痛苦中,然而恩里克告訴我,那段時間,他最大的痛苦是與其他人隔離。他不僅見不到家人,也不得與任何人接觸,他的靈魂渴求與人交流。

我們不只想要跟其他人建立關係,也渴望更深一層的交流。在成長階段缺乏與人接觸的孩子,會有發育不良的現象,身體無法以正常、健康的方式生長。根據馬里蘭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結果,發育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往往是缺乏感情滋潤。這些孩子可能缺少跟他人的情感交流,身體於是以不適當成長的方式來反應這種匱乏。
 
缺乏人際交流對身體的衝擊,在任何年紀都可能發生。研究發現,老年人比年輕人更常看醫生,身體的老化當然是其中一個原因,但研究也發現,老年人之所以去找醫生、復健師及其他健康專業人員,主要是因為這樣就能跟關心他們的人在一起。
 
這些喜歡看醫生的老人,很多都比同儕活得久,他們的生活中缺少與其他人的接觸,而醫生及其他專業人員則可以提供他們渴求的人際關係刺激。
 
除了聯繫的需求、與別人一起分享彼此人生經驗的那種單純喜悅之外,我們也在各種關係中得到許多收穫。瓦特里德陸軍醫院最近進行了一項研究,發現上戰場但未受傷的士兵中,有百分之十七的人患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而令人意外的是,在上戰場且受重傷的士兵中,只有百分之四患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這讓看到這項統計數字的醫生大感意外,因為他們以為受重傷的士兵應該承受更大的創傷後壓力才對。研究人員發現,這個令人困惑的問題,答案在於治療。但不是心理治療,而是物理治療。更確切地說,關鍵在於瓦特里德陸軍醫院執行醫療的方式。
 
該醫院的治療是在一個大房間裡進行的,受傷士兵每天在接受治療、進行復健時,都會看到其他士兵,其中也有傷勢比自己嚴重、卻努力克服自身病痛的人。見到其他士兵努力復元,這些傷兵會成為彼此的啦啦隊,互相鼓勵,不管是誰有一點點進步,都會為對方高興。他們瞭解彼此的心情,會讓對方知道有人在為他加油打氣,這樣的關係也有助於讓士兵受苦的心靈恢復健康。
 
人際關係也是一種管道,讓我們得到想要的東西。每個人都有自己渴望的夢想和希望,花一點時間,想想你要的東西,然後自問:「如果我能有一千個願望,我想要什麼?」
 
現在,把你想要的東西,想成是另一個人,或是另一個人所擁有的東西。你可能想要一個關心你、支持你的人,想跟對方分享人生;這就是一段關係。你也可能想要一輛車、一棟豪宅,或其他奢侈品;你必須藉由服務別人來賺錢買這些東西,這也脫離不了人際關係。
 
跟他人的關係會帶給我們想要的一切,因此,為了達成願望,我們一定得學會跟別人相處。 
在《百萬富翁的智慧》一書裡,湯瑪斯.史丹利指出,他訪問過數千名白手起家的有錢人,當這些人被問到「什麼是吸引財富最重要的技巧?」時,有百分之九十四的人都認為對累積財富來說,與他人相處的能力「非常重要」,甚至是「極度重要」。
 
你跟別人相處的能力,是你跟人建立關係的關鍵,這些關係可能比金錢本身還要寶貴。而你培養以及維護關係的能力,一樣能為你帶來你想要的物質財產。
 
【從此刻開始「不抱怨的關係」】
抱怨往往會扭曲、侵蝕,甚至毀掉攸關我們幸福健康的人際關係。抱怨時,人跟人的關係會失去活力,逐漸惡化。抱怨將我們關注的重心從對方原本吸引我們的優點,轉移到對方的缺點。這種轉變會讓我們落入一種陷阱:我們會覺得不滿足,而對方則覺得自己不夠好。
 
我太太桂兒以前服務的公司裡,有幾個女同事會每個月聚會一次,進行「集體治療」,也就是找一間附近的墨西哥餐廳,喝幾杯雞尾酒,然後大聲抱怨她們的男人。
 
這類集體治療的中心主題,似乎是「男人都是狗」。可想而知,這些女人沒有一個跟男人維持快樂、長久的關係。你或許會認為,這些女人會抱怨,是因為她們跟男人的關係不好。但研究顯示,情況正好相反:她們跟男人的關係不好,是因為她們愛抱怨。抱怨的女人會把焦點放在感情中自己不滿意的地方,而其他人對她的同情,則會讓問題顯得更嚴重。
 
在抱怨了一整晚她們身邊那條「狗」之後,女人回到家,難免會把躺在休閒椅上的那個人看成是「老黃狗」。根據腦海裡的意象,這些女人會預期男人就像狗一樣;而她們的丈夫或男友也會感覺到她們的不滿,於是乾脆就滿足她們的期待。
 
我以前認識一個很有名的牧師,他吐露心聲說:「要是不必應付人,牧師實在是個很棒的工作。」應付人,確實可能是充滿痛苦與悲傷的難事,但未必需要如此。
 
天才洋溢的法國哲學家及劇作家沙特有句眾所周知的悲觀名言,也就是我在這篇前言一開始所引用的那句話:「他人即地獄。」沙特在晚年解釋:「『他人即地獄』這句話一直被誤解了,大家都以為我的意思是指人與人的關係永遠都是有害的,就像地獄一樣,但我真正的意思完全不是如此。我的意思是,若我們與某人的交流受到扭曲與損害,那麼對方對你而言,就會是地獄。」
 
若你跟他人的交流受到扭曲與損害,你們之間的關係就會像地獄一樣。而你可以把扭曲的關係拉直,將它放回穩固的地基上。你只需要放開心胸,接受新的想法,願意讓這些新的想法創造新的經驗。
 
若你準備好要將地獄般的關係,變成和諧的關係;若你準備好將互相輕蔑的關係,變成不抱怨的關係,那我們就趕快開始吧!
 
天佑 2010-09-16 22:51:13

中秋將至~~~奉上一個「手工月餅」
用「浪漫」做皮 「溫馨」做餡 「幸福」做蛋黃
預祝好友~中秋佳節快樂、萬事如意、闔家團圓美滿

叔叔 2010-09-16 22:40:49

謝謝讀冊人精心製作的月餅
中秋節快樂~

蜜芸兒 2010-09-16 15:05:26

感謝讀冊人的衷心祝福
蜜芸兒收下您滿心的祝福
當以回贈百分之百的真心
祈祝所有嫦娥隊及其他隊隊友們
大家中秋佳節快樂
幸福長長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