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22 07:11:05股台

失能無法把事做對,失廉無法做對的事

.聯合報社論..失能無法把事做對,失廉無法做對的事
.聯合報黑白集.少年不識獨滋味
.經濟日報社論.健保補充保費 應退費並檢討
.聯晚午後熱評.歐習會 美中終將合作
.聯合報社論..失能無法把事做對,失廉無法做對的事
.聯合報黑白集.少年不識獨滋味
.經濟日報社論.健保補充保費 應退費並檢討
.聯晚午後熱評.歐習會 美中終將合作






 

聯合/失能無法把事做對,失廉無法做對的事

2015-09-22 01:26:59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總統府資政陳冲日昨在本報為文,談容積率問題。陳冲曾任行政院長,就任時被輿論讚為「二十年來最佳財經內閣」;容積率則可能被很多人視為雞毛蒜皮之事,一般小市民未必理解。但陳冲慷慨陳言,表面上看似議論各種容積率相關之「違建政策」造成都市環境品質不佳,實質上卻是批判最後獲利的乃「中介及建商」,並剖述自己在閣揆任內對此亦改革未竟,「看到葉世文案,更是感觸良多」。陳冲矛頭指向的是何種問題,不言可喻。

再往前數日,法藍瓷總裁陳立恆也有文章討論台灣的「五缺六失」問題。法藍瓷是台灣文創品牌標竿之一,陳立恆被譽為「企業家、設計師集一身」,個人成就堪稱楷模;但他關心的是工總白皮書裡憂心諫言台灣陷入「缺水、缺電、缺工、缺地、缺人才」,以及「政府失能、社會失序、國會失職、經濟失調、世代失落、國家失去總體目標」的大問題。一個成功企業家卻對台灣發展前景失去信心,焦慮之情溢於言表。

一個做過閣揆的人,在容積率這種小問題上,道出執政者施為(包括自己任內)是如何地「無功而返」。一個陶瓷藝品企業家,追問何以「這希望向以色列或新加坡看齊的台灣」,二十年來淪落為「上下取向氛圍更接近希臘、菲律賓」。這景象濃縮出當前台灣的問題,搭配主計處上月公布第二季GDP年增率下修至超乎預期的○.六四%,創近十二季以來最低紀錄,讓很多人驚呼:「台灣經濟怎麼了?」整體大環境崩壞之快速,確實讓人憂心。

台灣怎麼了?簡言之,政府好像無心做事,沒辦法做事,或者做了事也沒辦法把事情做對。例如各地方建設之「蚊子館」,徒然浪費民脂民膏。例如一個課綱問題,就讓教育部焦頭爛額,落到「新舊並用,爭議不考」這種形同投降的無解結局。例如好不容易接下世大運主辦權這種國際等級的大事,卻自毀長城於大巨蛋爭議。例如修個機場跑道,就讓國家門面的桃機壅塞不堪,只好轉向先建第四航廈的救急方案。而一條機場捷運之建設方案,從一九九六年的民間BOT案,到二○○三年政府收回自建,至今尚未通車,從頭到尾耗時將滿二十年矣!例如一面打房,一面卻又悄悄調降建商的囤房稅;一面敲鑼打鼓宣傳證所稅之公平正義,一面卻幾乎尚未出征就打算棄械休兵,讓民眾看破政府改革無力的窘況。

政府沒辦法「把事情做對」,表面看是效率問題、能力問題;但追根究柢,一次又一次的改革半途而廢,證明政府根本沒有決心去「做對的事」。究其原委,一來是出於太輕易向民粹力量「投降」,無魄力無堅持;二來恐怕還有陳冲為文暗諷的利益糾葛、甚至官商勾結的問題。僅僅容積率和囤房稅之事,看出政府口頭喊打房卻實則手下留情,甚至由葉世文案即凸顯主管官員的操守問題。再看看其他標舉「改革」的大政策:看齊柏林「看見台灣」電影而能不落淚者幾希?但僅僅一個「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修法之牛步及妥協,讓關心土地正義的人能不氣結者幾希!事關政府財政大黑洞,眼看著整個世代正義都要被拖下水的軍公教退撫制度改革,包括十八趴在內的歷史共業,馬英九總統言之鑿鑿「今天不做,明天就會後悔」,如今進程安在?從中阻撓改革的不就是利益團體力量和選票壓力嗎?執政黨如今既然已到背水一戰的境地,難道沒有想過,反正選舉情勢不利若此,如果奮力一搏勇往改革,是否可能反而贏得中間民意,贏得一點「前進」的形象?

可悲台灣的前途,可恨政客非貪婪即失能,可憐民心失落無所依!我們在社論中幾番請問過馬總統,就職七周年演說中謂「為改革而得罪支持者,不後悔」,這「得罪支持者的改革」到底成績在哪裡?姑且不論個人的歷史評價,也總應將國家興衰、人民福祉置於優先。希望在倒數計時聲已經滴答響起的這段時間裡,執政者可以向人民展示出「做對的事」的決心以及「把事做對」的能力。




 

聯合/少年不識獨滋味

2015-09-22 01:27:0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全代會未處理台獨黨綱,顯示民進黨要把台獨黨綱的問題帶進後二○一六年。

其實,在二○一四年太陽花事件發生前,民進黨內主張轉型的分貝並不低。有謝長廷的「憲法共識」、柯建銘的「凍結台獨黨綱」,及黨主席蘇貞昌公開宣示「不能再回過頭去搞台獨」。類此種種,皆可見「老台獨」的轉身。

但當老台獨正待轉身時,二○一四的太陽花至二○一五的反課綱,年輕世代的台獨風潮突告爆發。原在二○一四年二月遣林全登陸訪問的蔡英文,見勢改稱「台獨是台灣年輕世代的天然成分」;蔡英文此一政治標籤一貼上,「小台獨」的地位因此確立,整個社會的政治氛圍亦告丕變。

老一輩的台獨,因皇民、地主、二二八及戒嚴,其台獨意識是出自「親身經歷」;但歷經世局國情的滄桑後,漸已生出「不能再回頭搞台獨」的警覺。而這波年輕世代的台獨,卻是少數獨派社運學生將全球蔓延的「世代剝奪」轉接為「反中仇中」情緒使然,其認知甚為膚淺,連「張飛」與「岳飛」都不能區別。因而,與其稱為「天然成分」,不如說是:少年不識獨滋味,為賦新詞強說獨。

民進黨的政治戲法是:一方面已出現「不能再回頭搞台獨」「在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下,推動兩岸關係」的政治警覺;另一方面卻又將「世代剝奪」的社會創傷,逕自貼上「台獨天然成分」的標籤。

也就是一方面玩弄年輕世代的無知與熱情,為台獨意識保溫;另一方面又想在「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下尋覓政治生路。這是多麼荒唐的政治謀略?又是多麼可鄙的政治思想?

老台獨自知不能再回頭搞台獨,卻挑唆不識台獨真相的年輕世代為賦新詞強說獨。難道不怕玩火自焚?




 

經濟/健保補充保費 應退費並檢討

2015-09-22 01:27: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我國資本所得的稅負負擔,在「稅」方面,除了證所稅和證交稅已有合乎時宜的改革方案在立院審議之外,還有股利所得稅併入綜合所得課稅最高45%、股利所得可扣抵稅額減半所得稅兩項需要檢討。本社論日前建議應調降綜所稅稅率方面追求「務實的公平」,獲得各界的支持回響。

另一部分針對「費」方面,包括股利所得徵收2%的健保補充保費,以及未來擬對股利所得再徵收0.48%的長照保險費補充保費,也應進一步探討其合理性以及適切的改革方向。

眾所周知,補充保費制度是為了改進過去健保制度僅以「投保薪資」,也就是集中針對經常性之薪資所得(一般為月薪)計算保費的缺失,乃「擴大費基」,也就是對民眾的兼職所得,以及股利、利息、租金、執行業務所得等非薪資所得,以及超過四個月的獎金共六類徵收2%納入「補充保費」。在雇主方面,則就每月發放薪水總數,超過其僱用員工當月健保投保金額累加總數時,就其所超過的部分,計繳補充保費,以使計費基礎更趨公平。因此,在「一般保費」方面,將健保保費費率從5.17%調降到4.91%,以減輕一般薪資所得者的負擔。

就各種功能性所得的稅費分配而言,將健保的保費費基由「薪資所得」擴大為其他「非薪資所得」,讓各種所得都為健保制度貢獻一部分財源,算是公平合理。問題是,2%的費率確實偏高,因為相對於所得稅的稅基,是將總收入扣除成本、費用,再扣除免稅額和扣除額之後的「淨所得」作為稅基,但補充保費卻是按照「毛收入」計算課徵,無任何費用或成本的扣除可以適用,也沒有免費額或扣除額,基本上稅基的對待並非在相同、平等的基礎上。

無怪乎,健保署公布的103年上半年度健保補充保費收入達466億元,比102年整年成長15%,其中以股利的保費收入成長最多達三成,已高達116億元,占補充保費的比重也高達四分之一。換言之,相對於一般保費微不足道的成長率,健保補充保費其實已經「嚴重超徵」。

而且,補充保費的徵收還有一項非常不合理的缺失,也就是包括執行業務收入、利息所得、股利所得及租金收入及超過四個月的獎金等五類,只要單筆收入逾5,000元即扣繳補充保費;低於5,000元部分則完全免課補充保費,形成一種「保費驟增」的現象。尤其,以單筆額度作為課徵的分界點,並未歸戶加總,不但無從判斷「繳費能力」,更失去「家戶總所得」來量能收費的基本原則。

因此,對於超徵的補充保費,建議政府應先退費,未來更應進一步參酌綜所稅的結算申報制度,歸戶加總上述補充保費的費基,再減除一定的「免費額」,即可合理減輕超額的保費負擔,也可免於誤課非真正高所得者補充保費的問題。

至於未來擬對股利所得再徵收0.48%的長照保險費補充保費部分,由於也是健保署徵收,收費方式和健保補充保費一模一樣,更有檢討的空間。首先,就是長期照護的發生通常是受雇者離開職場很久之後的事,和雇主並無太大關連,健保署有必要說明長照保費對雇主徵收的合理性何在。

其次,證券業界已經對健保補充保費制度發出不平之鳴,顯然長照保費上路之前,上述健保補充保費的缺失,包括單筆計算、費率偏高、未採結算申報歸戶扣除免費額方式等等,務必要先解決,以免健保保費的缺失進一步在長照保費制度中擴大,若無法讓民眾繳得心甘情願,極可能危及長照保險制度的健全推展。相關主管機關不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