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04 22:45:09十字架的救恩--耶穌

認識三一真神: 腓立比書(一)

認識三一真神: 腓立比書()

.何謂腓立比書?作者是誰? (腓一1)

 

        1.腓利比書,乃保羅寫給腓立比教會信徒之書信,是保羅書信的第六卷(羅,林前,林後,加,弗,腓),其內容要義,係記述保羅為信徒們感恩代禱,福音在羅馬的景況,受苦中的勸勉,鼓勵信徒的合而為一,以基督得謙卑為榜樣,稱讚提摩太的同勞,重訪腓立比的盼望,在基督裏的捨棄,追求天上的獎賞,常靠主喜樂,領謝信徒們的饋贈,以及最後問安祝福等事。全書論到純正的真理,其主要信息,是在啟發基督徒的喜樂祕訣。

        2.腓立比PHILIPPI(意即腓立的城),係位於馬其頓之北的一個大城,是羅馬的駐房城(徒十六12)。此地是羅馬通往小亞西亞的大道,其城原名格銳尼迪士Krinudes(有小泉之意),約在主前三五九年為紀念大亞利山大Alexander the Great的父親馬其頓腓立普Philip of Maceedonia,乃改名為腓立比。到主前一六八年,希臘全境被羅馬征服,腓立比人就歸羅馬統治,該城為當時貿易中心,以金礦聞名於世界,後來日漸衰微,現在僅存一片廢墟,據考古家從廟宇的遺跡和碑文記載,得知本地的百姓多崇拜多神的信仰。

        3.腓立比的教會,是保羅在歐洲所建立的第一個教會,他是在特羅亞見了異象,從馬其頓人的呼聲而到腓立比城。該城居民多為羅馬人,希臘人,可能是猶太人很少,故無猶太人的會堂,只在河邊有一個禱告的地方,於是它們開始向婦女們佈道。最初有賣紫色布的婦人呂底亞一家信主,後來有被鬼附的使女和禁卒全家得救(徒十六834)。這便是它在受苦中所成立的教會,其時約在主後五十二年。腓立比的教會,乃所有新約教會中最純潔而忠信的教會,尤其對於奉獻供給方面,極為熱心為其它教會之模範。保羅以它們的信德為他的喜樂冠冕,以它們的餽贈當作極美香氣,為神所喜悅的祭物(腓四一18)。書信中多有感謝與稱讚之語,少責備的話,顯見信徒與保羅之間的感情非常融洽,滿有親切相愛之心。

        4.本書是保羅在羅馬被囚監獄時寫成的,是它與提摩太聯名的一封書信,寫給腓立比教會眾聖徒,約在主後六十一至六十三年間,是由以巴弗提送去的(腓一13;四22;二25),在此時期中,並寫了以弗所,歌羅西,腓利門等書,稱為獄中書信。它寫本書的原因;
        (1),是向腓利比人表示謝忱,因他在被囚羅馬時,得到腓立比教會的掛念關懷與資助,曾派以巴弗提送給他款項,並留在那裏照顧他獄中生活,而以巴弗提或因勞累病倒,幾乎要死,後蒙神的憐敏,得以痊癒,於是他便定意打發以巴弗提回去,就寫了這封書信給他攜帶向腓立比人表示鄭重的致謝,教腓立比教會的眾人,免去憂愁掛慮得到喜樂安慰(腓一1214;二2530;四1018)
        (2)是他發現腓立比教會有小過失需要糾正,這些過失問題可能是:
        a.腓立比教會信徒因教會在本地受到壓迫,以及聽到保羅下監受苦的消息,而感到意志消沉,心理不安,保羅在書信中明示他的受苦,更叫福音興旺,而安慰他們(腓一1213)
        b.在會眾之中有失和的現象,原因有些會友,心懷二意與人不合,其中尤以友阿爹和循都基,這兩個女人在主裏不能同心,保羅加以勸勉,並求弟兄們來幫助他們(23)。有些背道作惡之徒,在它門中間發動起來,即有一些猶太主義的割禮派異端,常在保羅的工作中,成為仇敵。這是在保羅離開的時候,由一班猶太人所扶植起來的,受到保羅嚴正的警告與防備(腓三2)。保羅鑑於以上各種原因,而寫成這一封美妙的書信。

        5.在使徒行傳中,記錄保羅三次被囚的事,因此有人對本書著作的地點,有三種不同的主張:
        (1)是認為在腓立比(徒十六23)
        (2)是認為在該撒利亞(徒廿三3),後來則贊成在以弗所。
        (3)認為在羅馬(徒廿八30)。須知保羅在腓立比獄中為期甚短,顯然不可能有任何文字方面的著述,就腓立比書而論,保羅執筆之時,已預知自己很快便能獲得釋放,而保羅在該撒利亞的獄中,正在期待前往羅馬的航行,故這個主張又作放棄。惟在羅馬的地點,是大家所公認的,因在腓立比書中,幾處顯示本書是保羅在羅馬監獄所寫(腓一1214;四22;二24;參徒廿八16193031)。至於以弗所的地點,是後來假定,且無聖經根據,就不再置論了。

        6.在本書中值得令人注意的有三項特色-
        (1)這是保羅書信中,為愛的流露最豐富的一封書信,為最具有私人性質的函件之一,不受禮儀的拘束,裏面沒有一句責備的話,字裏行間滿了溫柔和熱情。所寫的語氣像是密友的交談,表現他與教會信徒之間的關係,至為密切。
        (2)本書所論關於基督的啟示,其降卑虛己的榜樣,是全部聖經著名的教訓之一,使信徒時受感動而效法,是以保羅就勸告信徒,要以基督的心為心(腓二511),以這為具體的模範。
        (3)喜樂為本書最顯著的信息,每章皆有提到,全書喜樂一詞出現計有十六次(中文和合本有十七次在一26:歡樂原文意思是誇耀,參新譯本),原文喜樂,五次是名詞,一425;二2929;四十一次是動詞,一18(二次);二1718(各二次)28;三1;四4(二次)10。使徒處於孤寂的環境中,竟能寫出如此非常喜樂的美詞,令人讚賞不已,故本書有可稱為一封喜樂的書信。

        7.本書與腓利門書,同見著者對受書者,表現出親切的感情。在辯論方面雖甚平易,不及保羅及其它信之雄辯,但在感情表露方面極為充沛,含有深廣同情心,和發自內心的喜樂感,足以顯明保羅自己,雖身為羅馬尼羅王的囚犯,在受捆鎖的逆境中,而仍能始終靠主喜樂,信賓愈固,大獲全勝。這種對他個性與靈性優美描寫反映全備,為別書所無。

 

 

.監督,長老,與執事的職份有何分別? (腓一1)

 

        1.監督一詞原文字在新約聖經有幾處同樣用過(徒廿28;提前三2;多一7;彼前二25),其意義是指俯視或監查各等人的督查者,英文聖經譯作Bishop(意即主教或監督),其為人品德行為,須有高尚良好的表現(提前三17),英文字之腳註寫作Overseer(意即監督或管理人)。監督一名詞,由於保羅的使用,故一般人認為初期教會的開始,就有一位監督之設立,他的地位與長老Presbyteros是相同的。(徒廿1718;多一57;提前三2;五1719),從提多書中讓我們清楚看見,長老就是監督(多一57)。解經家多以為長老是表示比較會眾年齡為大的,是猶太人的稱呼;監督則是長老的職責,是希臘人的名稱,其名異實同。他們的職份皆是聖靈所立的,作全群的監督,牧養神的教會,作神的管家,負責傳道教訓勸化人的工作(徒廿28 ;提前五17;多一79)。但今日一般教會所採用的監督制度則始於主後三世紀,為後期的產品,常以監督(或主教)指為教會最高職位的領袖;而長老一職往往成了名存實亡,常不是靈性豐富作牧養教會的牧者,甚至有些教會為了巴結在社會中之有勢力地位,建立經濟基礎,則不顧設立長老的靈性,職份的資格,及生活的標準,去選那些有權勢財富的人作長老。這樣的人在教會中,常憑血氣用事,獨攬大權,連牧師傳道人,皆為他所左右指使,以後帶來教會紛擾,貽患無窮,因其違背了聖經的教訓,令人浩嘆不已。

        2.執事一詞原文意義是指服役,會役者,英文聖經作Deacons(意即執事)。這執事一名詞,是說明專任教會中的一種職份,對其為人品德行為亦如監督,要有良好的表現(提前三313)。作執事的責任,在事務方面,較之靈性為重。有些地方也用作受神託咐,而為神盡忠負責重要任務之稱謂,人人應當以我們為基督的執事,為神奧祕事的管家,承當這新約的職事(林前四1;林後三6),保羅作福音的執事,教會的執事,把神的道理傳得全備(弗三7;西一2325)等是。執事的產生,或者是從使徒行傳六章內選舉七人辦理供給的事而來,但並不能代表說這就是執事工作的範圍,只是當時為了需要管理飯食的事而選派的,況且他們也無執事之名的稱謂(徒六16)。總之,我們從今日教會的執事的工作看來,一般職責是管理事務方面的事,使教會的牧師和長老、監督,可以專心以祈禱傳道為事(徒六46),像保羅吩咐提摩太所作的一樣(提後四2)

 

 

.御營全軍是指什麼機構? (腓一13)

 

        御營全軍,希臘文意即撫署,御營,英譯作Praetoran(古羅馬--將軍的,地方長官的),在福音書中多譯為衙門(太廿27;可十五16;約十八28;十九9;參徒廿三35)。御營這名詞,可指為羅馬的軍營總部,一省的總督官府衙門,或指從特別的部隊裏選出為羅馬皇帝的禁衛軍。保羅在這裏說:「以致我受的捆綁,在御營全軍,和其餘的人中,已經顯明為基督的緣故。」這全軍可能就是羅馬皇帝的禁衛軍,用精卒編成,駐於羅馬城外,其人數頗多。如果是羅馬御林軍的話,軍士約有一萬人,每日廿四小時由十二班士兵輪流值班,看守保羅,都當有機會聽到保羅講道傳福音,因此保羅所受的捆綁,能使御營全軍都知道「是為了基督的緣故」。當時尼羅Nero暴君逼迫教會,保羅在尼羅面前成階下囚,他原是由御營裏一個百夫長猶流解赴羅馬的(徒廿七1),但他在御營軍曾與士兵同住,傳了福音,可能使許多人信了耶穌(參徒廿八163031),甚至以後擴大範圍及其餘的人,傳至該撒家裏(腓四22),使宮中達官權貴階層人士相信基督。據猶太史家約瑟弗說,尼羅王的皇后培雅Poppaea,就是一位虔誠信主的人。

 

 

.傳基督的兩等人是些什麼人?(腓一1517)

 

        保羅說:「有的傳基督,是出於嫉妒分爭,也有的是出於好意,這一等是出於愛心,知道我是為辯明福音設立的,那一等傳基督,是出於結黨,並不誠實,意思要家增我捆鎖的苦楚。」從這一段經文中,分明是指兩等傳道人,其一等傳道人,動機是惡的,出於嫉妒保羅,想趁著保下監的機會,趕快去傳基督,要和保羅較量高低,對於保羅的屬靈見解,闡明因信稱義的真理,不表示領受與贊同,且企圖分化保羅對於信徒的影響力,以爭取他們自己的工作效果,造成個人權勢力量。這種存心不正,自私事奉神的人,乃屬於基督徒團體中與教會中之若干領袖,這些人以傳基督為美名,而暗中分爭結黨,破壞教會信仰根基,如妄自行割禮的,自以為完全的,與基督十架為敵的,以自己肚腹為神的,貪圖自己虛浮的榮耀的(2151819),卒令保羅受到極大的苦楚,為他們流淚傷心不已。其另一等傳道人,動機是善的是出於好心和愛心,他們真實地看出保羅為主放膽傳揚真理,坐監受苦,他所信所傳的神,堅定不疑,在患難中能靠主得勝,滿有屬靈的喜樂生活見證,深知保羅一切是為基督而活,沒有求自己的名利與榮耀,認清它乃是一位盡忠於福音的傳道者,因此使他們大得鼓勵,剛強壯膽,完全效法保羅的榜樣,能跟隨保羅,同心合意事奉神,當保羅處在危境之時,就欣然用愛心同情來竭力支持他,甚至為主冒險犯難,永往直前,在所不辭。這種人乃屬基督團體中,與教會中之屬靈的領袖和傳道者。保羅在坐監受苦之時,對於前一等人顯出寬大心懷,因為他啟示一項真理,那就是不論傳道人的動機如何,基督究竟是被傳開了(腓一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