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1-03 11:40:44yuluoke

中国在顶尖的科技领域女性科学家比例偏

中国在顶尖的科技领域女性科学家比例偏低(一)
2008-11-01
目前在中国,女性占科技工作者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但却存在院士和尖端项目负责岗位女性科学家比例偏低的“高位缺席”现象。本台记者就此采访了目前在北京、以及来美国的华裔女科学家和学者,请她们谈谈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含青的采访报道。

据有关统计数字显示,目前中国从事科技工作的女性有900多万人,女性占科技工作者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但她们在科技活动中并不具备与其数量相同的地位。官方新华社的报道说,在中国顶尖的科技领域,女性仍然很稀少,存在所谓“高位缺席”现象。比如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女院士所占比例只有5%左右,在国家重点科技计划中的核心层里,女性比例更低。本台记者就所谓“高位缺席”现象采访了在北京的退休火箭女专家张浩青女士:

“当院士的可能比较少,我觉得也不是说在这个领域就高一些,国家领导人这个是不是就高一些?联合国的一些是不是也高一些?在这个问题上进行挑剔,我觉得是没有道理。哪个领域女的和男的都扯平了?还有一个女的和男的是不是都有兴趣到这个位置?是不是女的都愿意当国家领导人?是不是都愿意到联合国去工作?我觉得好像不是所有的女性都会对这个事情这么感兴趣。能不能做到这个位置也不是自然形成的,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做。如果她不愿意做这件事情,那你还能把她搁到哪儿去?”

张浩青女士说,在中国的航天航空领域,女性并不缺乏机会,女科技人员所占的比例也并不小:

“在我眼里,比例已经相当大了。在我生活的人群当中没听到这方面的抱怨。航天这个领域,我们曾经和美国人一起工作,洛杉矶的航天公司派的都是男的,几乎没有女的,女的就只能干打杂的事儿。到我们这儿来都吃了一惊,觉得你们怎么有那么多女专家?但是,她们不是最高层的,但也是部级了。我是作为项目经理领队,总调度是个女的,卫星的设计组长两个都是女的。我们在私下讨论的时候,他们都是男的,我们很多女的,都说中国有这么多女专家是他们没想到的事情。”

中国科学院曾有调查表明,与男性相比,女性科技工作者存在着源于性别因素的三重障碍:一是进入这一领域时显示出的性别歧视有所抬头;二是家庭中的传统角色及家庭责任分担模式,女性仍是承担家庭劳动和子女教育的主体,中青年女科技人员面临子女教育问题更加显著,使女性职业发展的黄金阶段受到影响;三是由于家庭负担影响,形成女性在后期职业发展中的劣势“累积”效应,差距进一步扩大。谈到科技领域的性别歧视现象,张浩青女士说,她自己从来没有感到受过歧视:

“我认为这是有的,但是,是不是歧视?我觉得在中国不见得。我认为不是什么歧视。作为我的成长来讲,一辈子走下来,考大学、升学或者就业都没有感觉到。我在很多地方经常去开会的时候,整个会场只有我一个女的。并没有因为我是女的,就不开会或者不能做这个工作。其实很多女的不愿做这样的工作。这个是挺艰苦的。”

张浩青女士接着列举中国神州7号发射场为例:

“神舟7号发射场我去过很多次,我觉得那个地方能给女的带来的困难要比男的大得多,现在无所谓。过去的一个基本例子,要是来了例假,卫生间都找不到。事前就要想好去三个月要带哪些东西,那个地方气候条件特别恶劣。我在航空学院念书的时候,我们系里女的特别少,后来我才知道,航空航天在试车的时候振动特别大,万一不小心,自己不小心,就会给别人添麻烦。我觉得用歧视这两个字太过分了,人家对我们还是挺照顾的。”

现任美国麻省大学波士顿分校计算机系副教授的丁薇认为,中国性别歧视问题严重,她就是因为中国科技界存在的性别歧视问题,而决定来美国发展:

“我在中国工作了5年,在中国银行做了3年,后来在外企做了2年。我觉得中国对女性的歧视的确是存在的,而且非常明显。大家不会掩饰这个,因为我的第一份工作,中国银行行长说‘我们不招女孩子。’要在美国这样说就是违法的,但他就可以直接可以这么说。我说你为什么不招女学生?他说‘你们做计算机的经常给大家维护电脑,有时候要加夜班,或者把机器搬来搬去,女生体力不行,晚上还要人照顾,非常麻烦。’当时我非常生气,还从头到尾给他讲了一遍。后来招了7个,我是唯一一个女生。辩论了一下还是有效果。”

当然,丁教授说,在中国,性别歧视的存在有多方面的原因,有的女性自暴自弃,也对性别歧视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有些女生就是有点自抱自弃,研究一个是非常幸苦,不是化妆打扮可以非常美、非常漂亮的出去。做研究的话,结果出不来就是出不来,没有就是没有。我觉得很多人就是一个借口,说因为有家庭、有孩子,所以我不去工作。其实找老公的时候要是觉得事业家庭都要的话,就要找一个支持你的工作和事业的人。这点是很重要的,他能替你分担家里的工作。如果当初找老公的时候就已经把自己放在一个第二的位置上,那他以后就当然不会顾你。我有很多同学说的,找老公就要找个长期饭票,她们说得很清楚,不想工作很幸苦。的确是很幸苦。凭什么要比被人赚钱多?肯定是因为你比别人做得更努力。”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含青的报道。


打印本文 电邮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