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說*參話頭之禪悟道緣*
禪者若真心用功,那麼二六時中,時時都是用功的好時機。舉凡行、住、坐、臥,無一不可做細膩的心地工夫,用慈、悲、喜,舍、貪、嗔、癡、慢、疑檢視每一個起心動念落在何處?這是參禪具足的第一個要素。能無時不刻地在起心動念上做自我觀照,而且已經能夠觀到非常細心,細心後面的推動力量便稱為定力。
有人請問文殊師利菩薩:“懂佛法、研究佛法,為何一直在六道輪回,而無法離開六道輪回呢?”文殊師利菩薩如此講:“眾生其力量未充足。”這也就是參禪第二的要素。因為力量未充,所以身心的動亂、煩惱,無法消除,自然也無法發啟明心見性動力,為何禪者要修禪定亦即在此。
假若沒有禪定的力量,來支持行者的身心,那麼起心動念便容易處於散亂的狀態。所以不管是數息、呼吸或觀照息長息短等方法,都是為了凝聚身心,培養內在那股沒有雜染、清淨的力量,如此方能對治煩惱。並藉此覺照的力量把煩惱怯除。這股培養的力量,要讓它愈來愈強,就必得革除日常生活中的染著,要斷五欲伏住五蓋。
在塵世間參禪,身處紅塵擾嚷中,該如何來觀照修持呢?其實修行不離動靜,不是只有盤起腿坐在那兒參才叫修行,動中亦是可修,難行能行才是可貴。也就是平日在起心動念處,反觀自照刹那生滅的念頭——分別心有多少?染著有多少?我執有多少?所知障又有多少?…這種種心頭的動亂,藉著觀察及反觀自照逐漸剝離祛除掉,並漸漸聚足清淨的禪定力量。假若禪定工夫能達到未到地定,這樣的定力便能夠反聞聞自性,才能開悟,才能明心見性。
該如何修禪定?其實修禪定只是一個基礎,這個基礎是為了培養定力,所以不值得去炫耀別人——自己修了多久、打坐有多久,那只是皮毛而已。要從起心動念的覺照去培養動中的定力,先把無始以來的無明五欲先祛除,才能夠品嘗到真正的禪悅 !
例如現今的禪宗道場善知識指導“參話頭”─“念佛是誰?”,許多參禪者很難開悟,問題出在那兒呢?因為“念佛是誰?”大家耳熟能詳,太親近了。往往就是因為太親近反而看不清,從無始劫以來不斷地輪迴,然而真如自性卻是不變的,但由於不停地輪迴,習染深種難除,加諸六識分別心及我執堅固之妄念,致使更難看清五蘊皆空真諦。
那麼參禪者為什麼不能“反聞聞自性”呢?就是因為太親近,太親近而看不清。所以在一句話頭看住它之下,二六時中緊緊鎖住、看住那個“話頭”,當你鎖住這個“話頭”,而你起心動念的當下怎樣了呢?當念頭一起,後念的念頭還未相續,那個“話頭”進去了,這才能夠“起疑情”參究─!
忘卻六根對六塵心,
空去六識分別妄心,
則桶底脫落現真心。
真正的參話頭,不管那個“話頭”有多少個字,必定要先背熟起來,在行、住、坐、臥中專注這個“話頭”,看住它。當你專注於照顧這個“話頭”時,你的念頭會不會想到其他呢?肯定是不會的!如果沒好好參修這個“話頭”或是任何禪修工夫時,你的念頭是否會到處跑、到處攀緣呢?心念是否會非常散亂噪動呢?那是肯定的!
這個“話頭”想不透它,就要“起疑情”了。動中定力薰修愈好、力量愈大─疑情也就愈大!為何如此呢?“本來面目——我還未生時本來面目是誰?”破了本來面目——“明心”,接下去還得再參究——六根覺照外面的六塵,再一次地參究才能見性。當以全副的身心專注於這個“話頭”時,所有的妄念便都沒有了!以一句話頭抵消所有妄念!日以繼夜如此修,修到最後只有這個“話頭”,其他的身心都空掉直到“開悟”!
看話頭要看得非常深入,看得非常相融,看得非常用心,那麼未來開悟的力量就更強,悟的程度就愈深、愈徹底。看話頭的過程“心”是非常辛苦非常難熬的,諸參禪者要有先苦後甘,修無上菩提、最上上乘禪,連付出都不要,還想開悟?那是了不可得的!
參話頭可分三個階段,亦即禪宗的修行過程分三個步驟:(一)看話頭(二)參究話頭(三)起疑情。在參悟的過程裏頭又分有“三關”:(一)初關——破本參(明心)。(二)重關——見性。(三)牢關——最末句(斷五下分結,能進一步修持斷思惑—斷五上分結)。
當禪者日以繼夜的“看話頭”,加上檢討自己及懺悔,能時時披露自己的執迷而懺悔,持續地觀照自己,身心投入“看話頭”,進入狀況時,那時便容易“提起疑情”;一半提起疑情,一半想要瞭解這句話頭,這時就是“參話頭”。也疑情,也參,而身心都在疑情之中,忘了我是誰?也不知道這個“話頭”是指在那裏?這時候真正進入“空明”的心,此時只要有善知識及時給予我們往上提攜的一句話,或機緣現前就會有開悟的機會。
很多人去打禪七,又不知什麼是參禪,只是去坐七天就回來,很難開悟,效果不大。坐到後來只守空,守空就是昏沉、睡覺、休息或者是輕安而自認為開悟,很歡喜。至於怎麼樣是開悟,什麼是參禪都不知道,那麼怎麼會開悟呢?如何參禪這是重點。三個階段—看話頭、參究話頭、提起疑情,如果身心全然的疑進去,空掉身心,忘了身心,忘了時間,忘了時空,那時全身心便走入了開悟、明心的階梯,逐漸地斷卻三縛結,離去諸粗細煩惱糾纏…。
破本參(明心)指破初關;很多人都是破初關、重關,牢關未破。牢關非常難破,禪定修行若不高,或是沒有把粗糙的五蓋轉化成粗中細,那是很難破牢關,也就很難破生死關。所以禪宗修行過程分三關—初關、重關、牢關。
參禪人要多多薰修學習諸禪法,要能夠使自己的身心真正受益,也要多多薰修諸經典禪要,使自己的心很清楚修行才是生命的真正究竟。倘若自己的念頭又要去追求五欲六塵,那是了不可得,自己則會染著得更嚴重!要讓身心沒有動亂,又能將慈、悲、喜、捨諸禪悅散播給諸有緣人,那便是種下了深深的禪悟道緣。
上一篇:略觀*禪道悟證之法緣*
下一篇:“打七”是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