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11 05:22:20幻羽

人生這杯酒──詩仙*李白*--*幻羽*題於秋晨

                
 

                亂世的風花雪月,英雄仗劍走天涯;

                踏遍了蒼山白雪,也無懼風沙飛颺。

 

                誰道人生這杯酒,濃醇竟苦相伴;

                幾許煙雨落暮情,裹著多少愛怨殤。

 

                        *幻羽*題於秋晨



         風流劍客醉詩仙,跨越盛唐,李太白風流曲折的一生。

魏巍蜀道上,曾有一個白衣的男子飄然而行,他的腰間掛著劍,他的手中提著酒壺,他的口中吟著詩。

應該吟著什呢?是「行路難!行路難!多岐路,今安在?」,還是「噫籲戲,悲乎哀哉,蜀道之難,難於上天?」。

白衣人究竟是不是,該不該是李白,我們終究說不楚,於是只能看著一個浪漫的背影一步一步走進蜀道深處……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詩仙」, 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所寫。李白人爽朗大方,愛酒作詩,喜交友,與當時社會名人多有交集。同時代的賀知章曾驚嘆他道:「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稱他謫仙人。

長安元年(701年),李白出生在巴蜀一帶的,家世、家族皆不詳,但是從《新唐書》來看,李白興聖皇帝(涼武昭王)九世孫,按照這個說法李白與李唐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輩族弟。

在巴蜀這片生養了他的土地上,李白生活了十八年。鐵杵磨成針的故事大發生在這個時間。但現在看來,這個故事牽附會的嫌疑太大。因李白的優秀似乎不需要外因點化,上天對他是如此的恩寵,以至於在賜予他天賦時竟是毫不吝惜。

五歲發蒙讀書,十五歲時詩賦已經得到社會名流的推崇與掖。他好劍,傳說曾學劍於裴旻,常配龍泉劍於手。《新唐書》記載,李白性倜儻,喜縱橫術,劍擊任俠。《魏序》更說他曾「手刃數人」。於是在他的詩篇中,掩不住寒光冷冽的劍,絲白衣的舞。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俠客行》裏這一句,說的大就是他自己。

開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出蜀,「仗劍去國,辭親遠遊」。

那時的李白懷揣著樣的心情?那時的大唐正處於開元盛世,所以雖然他腰間配著劍,但大抵上不會想要去「平天下」。那便展盡胸中所學,做一個經天緯地的文臣。但李白的性子,是不會火急火燎的奔著京師去謀官職的,於是開元十四年春天,前往揚州,遊汝州,至安陸。在途經陳州時與李邕相識,結識孟浩然。

二十七歲的時候,大是遊蕩膩了,於是將家按在了安陸,並娶了妻子,故宰相許圉師之孫女,許紫煙。

開元十八年,已經到了而立之年的李白,大是一陣春風吹醒了醉酒,他終於在溫柔中驚醒,似乎離當初的夢想越來越遠了。於是他多次謁見本州裴長史,但因小人讒謗,終是不得重用。初夏,他離開了安陸的家前往長安,謁宰相張說,結識其子張。寓居終南山玉公主(玄宗禦妹)別館。他曾謁見其他王公大臣,均無結果。

然沒人看到他的才華,那就去做他最擅長的事。於是他提著酒壺,吟著詩。或許還會帶著一位美麗的女伴,開始了縱情山水的遊歷生活。

天寶元年(西元742年),由於玉公主和賀知章的交口稱讚,玄宗終於看了李白的詩賦,對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進宮。李白進宮朝見那天,玄宗降輦步迎,「以七寶床賜食於前,親手調羹」。這時候的李白會是什樣的心情。

他曾在開元二十三年的時候,借著玄宗狩獵的機會,獻上《大獵賦》,希望能得到賞識,他在《大獵賦》中做了很多妥協,他誇耀本朝遠勝前朝,他宣講道的玄理,以契合玄宗崇的心情。

他曾再進長安結識張卿,並通過他向玉公主獻了詩。他認識了賀知章。賀知章在讀過《蜀道難》和《烏棲曲》後,驚嘆稱他「太白星精」,稱他滴仙人。然而縱使如此,三年後,李白發出「行路難,歸去來」的感嘆,離開長安。

但現在,曾經高高在上的皇帝主動召見,並將他作座上貴賓。

所以驚喜?也許會。但更多的大是心中的苦。那一年,他42歲,距離他滿懷壯志出川蜀已經過了二十四年。

人生,能有幾個二十四年?所幸他有美酒和詩篇。

人們總喜歡將古代被亭台樓閣鎖住的女子稱金絲雀,對於李白,他又何嘗不是呢?

當玄宗問到當世事物的時候,李白憑半生飽學及長期對社會的觀察,胸有成竹,對答如流。玄宗大讚賞,隨即令李白供奉翰林。但職務,是給皇帝寫詩作文,陪侍皇帝左右。

玄宗每有宴請或郊遊, 必命李白侍從,利用他敏捷的詩才,賦詩紀實。

天寶二年(743年),李白四十三歲。初春,玄宗於宮中行樂,李白奉詔作《官中行樂詞》。暮春,玄宗與楊玉環同賞興慶池牡丹,李白又奉詔作《平調》,他曾與醉中奉命起詔,磨的是楊貴妃,他將腳舉在佞臣高力士面前,放肆高呼:「高力士,給爺脫靴……


終日服侍帝王左右,是自古以來饞臣奸宦的最高最求,但他是李白,這不是他要的生活,或者說他要的不是這種御用文人的身

天寶三年(西元744年)的夏天,李白到了東都洛陽。在這裏,他遇到蹭蹬的杜甫。

詩仙與詩聖的撞,一定是火花四濺的。其時李白已名揚天下,而杜甫風華正茂,還沒有經歷那些讓他幾近癲狂的肝腸寸斷。但李白終究是李白,並沒有因比杜甫年長十一歲而故作姿態,也沒有因以往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而性豪也嗜酒、結交皆老蒼的杜甫,也沒有因李白的名氣而低頭吹捧。兩人以同等的身,吟詩酒,相約同遊。

在同梁宋的時候,他們遇見了高適,此時的高適一介平民,但三人共有大志,杯闊談。

在此後的一年裏,李杜二人多次相見,彼此印證對於詩文的認知,這未嘗不是兩人走上詩道峰的契機。

天寶十四年(西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李白與妻子南逃避難。

會逃呢?國家大亂不正是一展胸中抱負的機會?大是對當時的朝廷失望了,又或許是累了,畢竟他已經五十五歲,很多東西都被歲月磨盡了。

然而事實證明心中擁有的永遠不會變。

至德二年(757年),李白五十七歲。正月,在永王軍營,作組詩《永王東巡歌》抒發了建功報國情懷。但他忘了一件事,政治不是喝酒作詩,政治中最重要的是站隊,可這一次他站錯隊了。最後他因參加永王東巡而被發配夜

乾元二年(759年),關中大旱,朝廷宣佈大赦。死者從流,流以下赦免。多年的輾轉流離後,李白終於獲得了自由。那一年,他五十九,當他順長江疾馳而下的時候是種樣的心情?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再過一年,人將不惑,歸心似箭中會不會有些哀傷?西元762年,五十九歲的李白,就這樣留給了我們的筆詩。

李白的詩,寫酒,寫劍,寫月光,暢抒情懷,極盡浪漫。李白愛酒,是人盡皆知的,所以有了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裏,有了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李白除了是詩人,是酒友,同時也是盛唐排名前三的劍客。


                         《俠客行》李白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遝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
,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
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煊赫大樑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閤下,白首太玄經。

盛唐時期,由於經濟的繁榮,商業的興旺,交通的發達,造就了關隴一帶融胡漢一體,文武不殊途的社會風氣。也就是說,當時的有志之士都是文武皆通的全才。而大詩人李白更是十五好劍術,三十成文章,他自幼學武,身手了得,常年劍不離身,是正的遊俠劍客。李白在《贈從兄襄陽少府皓》中寫道:托身白刃裏,殺人紅塵中。說得正是他年少時在街頭持劍殺人的熱血往事,其性情武藝可見一斑。

詩仙,李白是樣離開的呢?一說酒過度,醉死宣城;一說請纓殺敵,途中病返,次年病死於當塗;一說他於當塗江上酒,酒醉後欲捉水中之月,失足溺死。

對李白的喜愛,賀知章擁有一雙識人的慧眼,詩仙李白就是天上的太白金星下凡,在經歷了苦,感受過,留下了狂放與浪漫後,在那個晴朗的夜裏,在當塗澈的江面上,他喝罷最後一杯酒,舞了最後一段劍,著潔白的雲回到了他來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