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 *幻羽*淨捻*
誰在追逐著浮世幻夢
迷戀那途中點點虛華
卻讓孤寂侵蝕著心靈
蕭索秋雨依然淅瀝瀝
濕冷秋夜飄來鷹啼聲
令孤寂的心靈更孤寂
凝思迷醉紅塵裡追逐
心淚飄灑不知身是客
無盡繁華底名利爭鬥
無盡歡樂底邪惡奔騰
無盡英雄底刀光劍影
無盡歲月底輪迴樂章
那個誰驚醒呀請驚醒
莫再迷失那滄海幻境
拾起本心勇越業緣域
明悟生滅無常禪道行
*幻羽*淨捻於早香
人生要有什麼,不要有什麼?佛教的五戒告訴我們,不要亂殺、不要亂取、不要亂淫、不要亂說、不要亂吃,因為有五戒的『不』,就會『有』所得,例如不亂殺生就能長壽,不亂取就會得到法財,不亂淫就能家和,不亂說就有好名譽,不亂吃身體就能健康。此外,另有『四不與四有』:
第一、遇事不惑有智:遇到事情,有明監之識,能洞察時事的變化,預知禍福休咎的洞察力,就是有智慧。像東漢光武帝劉秀,當初自己的親兄長被殺,若不是因隱忍不惑,得到劉玄帝的信任,怎能興漢,繼而以柔道得天下呢?所以我們在面臨紛雜之事時,不能荒亂、迷惑,要用智慧去處理。
第二、犯難不避有節:當一個人在窮途末路、艱難困苦的時候,『居亂世能生死不改其守者』,猶如烈女不嫁二夫,忠臣不事二主,都是堅強的意志力在支持著。像文天祥忠於南宋,雖為元軍所俘,多番勸降,百般折磨,又被長期囚禁於潮濕陰暗的囚牢裏,他只求速死而不屈,其從容就義的精神,為人間留下浩然的正氣。這種危難之中不逃避的節操,受到後人無限的景仰。
第三、臨財不私有廉:東漢時期的楊震,是明經博覽的經學家,曾被譽為『關西孔子』,他雖曾做過朝廷顯赫的太尉官職,但始終過著儉樸的生活。有一天,受他舉薦任仕的學生王密前來拜見,臨走前留下黃金十斤,楊震說:『你知道我的為人,怎還這麼做?』王密說:『晚上沒有人會知道的。』楊震說:『天知、地知、我知、你知,何謂無知!』王密聽了之後,只得慚愧的離開了。一個人面臨這種狀況,能沒有私心,不想私取,不想侵吞,就是有廉潔的人格了。
第四、應付不疑有辯:我們在社會上立身處事,難免會遇上艱難的事情,更有甚者會面臨性命交關之際,此時若能以禪定攝心,不慌不亂,不疑不惑的堅定立場,自能胸有成竹的化干戈為玉帛。好比藺相如赴秦時,即是對自己的立場、言語有信心,展現無礙辯才,終能完璧歸趙。
發生在我們身心上的一切果報,都是我們自己造作的觀念、言語、行為習慣之後,當下所展現的結果,或發展出去後再返回來的結果。
那些我們遇到的人、事、物,只不過是感應著我們所造的業力而來,他們並不知道為什麼在此時、此地,會遇到我們。我們也並不知道為什麼在此時、此地,會遇到這些,但是,要相信彼此,都是造了身口意三業,需要彼此來受報。
所以,如果您不想要如此的業緣或業報,別急於排斥對方。因為排斥對方對轉惡緣是沒有用的,反而只會徒增抱怨、生氣、懷恨、報復、傷害等惡業,我們需要修正的是自己身、口、意業。
身、口、意業清淨了,不再造惡了,那些還在造惡者,自然會去感應那些還在造惡者,來受報的。所以,一切因為我們的身口意業而感應來的人、事、物,就是一面的「鏡子」,反映出我們過去曾所造的業。
我們應當開始勤修學戒、修福慧,以及修禪定,不再去造新的惡業。但別以為過去所造的惡業力就會全部立即消失,佛曰:『業不更造,宿業漸已斷。』因此『隨緣消舊業,切莫造新殃』當要好好明徹!
色身終會死,真心永不滅。
多結一善緣,少得一惡報。
覺悟常住法,不變應萬變。
覺悟緣起法,隨緣修福慧。
上一篇:※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