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22 13:02:34幻羽

※東風破~~知之乎※



「東風破」蘇軾

一盞離愁 孤單窗前自鬢頭
奄奄門後 人未走
月圓寂寞 舊地重遊
夜半清醒淚 燭火空留

一壺漂泊 浪跡天涯難入喉
君去後 酒暖思誰瘦

水向東流 三春如夢向誰偷
花開卻錯 誰家琵琶東風破

歲月流離 不解時候
仍記總角幼
琴幽幽 人幽幽


琵琶一曲東風破
楓染紅塵誰看透
籬笆古道曾走
荒煙漫草年頭
分飛後 怨離愁

 
「東風破」的「東風」很好理解,李商隱有這樣一句詩:「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東風是相通的,都是寫無力的、傷感的東風。這也是全詞的基調所在。
關鍵在於一個「破」字,「破」就是曲破,是指一種詞調,何為詞調,它是古人寫詞時所依據的樂譜,詞調名有稱為遍、序、歌頭、曲破的, 都表示它是出於大曲。大曲是以許多曲子連續歌奏。大曲的第一部分是序曲。序曲有散序、中序。大曲中序(即排遍)之後為入破。晏小山詞云:「重頭歌韻響錚深,入破舞腰紅亂旋。」形容了入破以後的音樂節奏愈加繁促,歌舞也越來越急速。
關於「破」,還有一種解釋:「破」是寫詞的一種手法,即刻意打破原先詞牌的節律,最典型的如我們中學就學過的《攤破浣溪紗》、《木蘭花慢》。更確切地說,詞有減字與偷聲,詞的曲調雖有定格,但在歌唱之時,還可以對音節韻度,略有增減,使其美聽。《添聲楊柳枝》,《攤破浣溪沙》,這是增;《減字木蘭花》,《偷聲木蘭花》,這是減,從音樂的角度來取名,增叫做添聲,減叫做偷聲。從歌詞的角度來取名,增叫做添字,又稱攤破,減叫做減字。
《東風破》詞的具體內容,「一盞離愁 孤單佇立在窗口,我在門後 假裝你人還沒走」,「一盞」、「孤單」都是形單影隻的寫照,詞人寄悲情於酒這是古人一貫的手法,但是文山卻不直言「一杯酒」,而是以婉約而古典的「一盞離愁」來訴說,給聽者與讀者帶來更多的想像的空間。透過這兩句詞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幅畫面:一位多愁善感的詩人,舉杯獨立窗前,不忍眼見佳人的離去,轉身藏於門後,想像著佳人仍在的場景。
「舊地如重遊 月圓更寂寞,夜半清醒的燭火不忍苛責我」,故地重遊,其隱語是佳人不再,恰似「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唐-崔護《題都城南莊》),這是觸景生情;再仰望圓月當空,感嘆月圓人難圓,更覺得自己的孤寂,這是觸景傷情,由生情到傷情,這期間也引發讀者感同身受。「燭火」如何「清醒」?又如何「苛責」?這當然是擬人的手法,仿佛此時的燈燭也感受到詩人的寂寞,不忍責備詩人「夜半」卻依舊無眠。

「一壺漂泊 浪跡天涯難入喉,你走之後 酒暖回憶思念瘦」,這「一壺」、「浪跡」和前文的「一盞」、「孤單」表達的是相同的意境。詩人此刻的心是苦的,為掩離愁,卻不得不將苦酒艱澀的飲下,佳人走後,每日「舉杯消愁愁更愁」,「酒暖回憶」,其中的一個「暖」字用得極妙,「暖」在此處可由其本意「使溫暖」引申解釋為「使喚起,使想起」,這不僅僅是形容詞做動詞用的妙用,更是「通感」這一修辭方法的靈活運用,由觸覺產生了視覺與聽覺。三分酒醉,詩人心暖,仿佛昔日的佳人正在不遠處淺吟低唱,詩人知道這一切都只是在醉夢之中,可是詩人不願失去這種感覺,卻任由這種想像與思念肆意延長。「思念瘦」的「瘦」這裡該解釋為「瘦長」,也可理解為詩人因思念過多而日漸消瘦,但本人更認可前一種解釋。

「水向東流 時間怎麼偷,花開就一次成熟我卻錯過」,古人常以東流水暗喻時間的流逝,此處的「水向東流,時間怎麼偷」當然也是表明時光一去不復返之意,詩人曾經與佳人有過歡樂的時光,如今,時間帶走的一切都不能挽回,即使是「偷」也「偷」不回了。一個「偷」字,甚是妙哉!說盡了失去與思念,亦道盡了無奈與心酸。「花開」、「我卻錯過」這是詩人為自己不懂珍惜美好的懺悔,相信這樣一句歌詞定能喚起每一位讀者與聽者對自己過往錯過的深深嘆息,曾經的美好仿佛歷歷在目。

「誰在用琵琶彈奏一曲東風破,歲月在牆上剝落看見小時候;猶記得那年我們都還很年幼,而如今琴聲幽幽 我的等候你沒聽過」,詩人心中正愁,卻聽得有人在彈奏離愁悽苦的《東風破》?雖不知是何人彈奏,但是此刻卻恰是詩人心境的真實描繪。「歲月」這裡應特指翻卷的牆皮,看到斑駁的舊牆上牆皮翻卷,仿佛一觸即會掉下,詩人的思緒亦是一觸即回到了最初的兩小無猜,多少年過去了,唯獨只剩下這琴聲幽幽與空等佳人的「我」,而佳人「你」卻完全不曾知曉,可能早已將「我」忘卻吧。想必當時的詩人心中正在苦吟「花紅易衰如妾意,水流無限似吾愁」(改自劉禹錫的《竹枝詞》:「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

「誰在用琵琶彈奏一曲東風破,楓葉將故事染色結局我看透;籬笆外的古道我牽著你走過,荒煙蔓草的年頭 就連分手都很沉默」,大家都知道,楓葉是紅色的,電視畫面中有一種紅色畫面象徵的是悲情,「楓葉將故事染色」自然也是象徵著故事的悽美。「荒煙蔓草」本是指戰亂的年代,但這裡引申為異地之人聯繫不便的時代。琵琶彈奏的《東風破》依舊在淺淺低吟,「我」與佳人的結局早已明了,如何也已回不到從前。依稀看見:「我」——一個身著青灰長袍、一臉清瘦惆悵的詩人,牽著「你」——一位旗袍裹身、一頭青絲如絹的女子,沉浸於夕陽的餘暉下漫步在一條沒有盡頭的古道上。而現實卻是,詩人與佳人各在一方,在那聯繫極其不方便的年代,明知再見即是再也難以相見,卻都不願說出「分手」二字,只能是沉默的分手,作者以「沉默」二字結尾,留給讀者與聽者更多的遐想。

讀罷全詞,聽完全曲,也許詞中人要表達的不僅僅是愛情的相思之苦,抑或暗藏著遊子的漂泊、苦吟詩人的惆悵,但無疑全詞的重點全在一個「愁」字,讓每一位體會到不同的「愁味」。



〈東風破〉  方文山作詞  周杰倫演唱

 

一盞離愁 孤單佇立在窗口
我在門後 假裝妳人還沒走
舊地如重遊 月圓更寂寞
夜半清醒的燭火 不忍苛責我

一壺漂泊 浪跡天涯難入喉
妳走之後 酒暖回憶思念瘦
水向東流 時間怎麼偷
花開就一次成熟 我卻錯過

誰在用琵琶彈奏 一曲東風破
歲月在牆上剝落 看見小時候
猶記得那年我們都還很年幼
而如今琴聲幽幽 我的等候 妳沒聽過

誰在用琵琶彈奏 一曲東風破
楓葉將故事染色 結局我看透
籬笆外的古道我牽著你走過
荒煙漫草的年頭 就連分手都很沉默

對於方文山的《東風破》一曲,有人認為歌詞是改自蘇軾的《東風破》一詞,對於「曲破」的音樂名詞大多沒有疑問,可能是中國音樂所稱呼的「亂」,如一首「大曲」,先有「序曲」(有的稱為「歌頭」,如著名的詞牌「水調歌頭」),最後是「入破」、「曲破」。在「亂」是眾樂器齊鳴,最後突然終止。在琵琶曲「曲破」應該是數把琵琶眾音齊響,最後突然同時住絃停音。

有網友認為《東風破》是曲調名,而不是「詞牌」名,見解相當傑出。我們閱讀「詞譜書」,收錄各種「詞牌」的字數與各個字的平仄。清朝舒夢蘭的《白香詞譜》並沒有收「東風破」這個「詞牌」。《欽定詞譜》為清朝王奕清等人所收錄,既然稱為「欽定」,當然戒慎加恐懼,即使有些詞牌四百年來僅有一位不著名作者只作了一首詞的作品,也收入《欽定詞譜》。如果是蘇東坡的作品,不太可能不收入《欽定詞譜》中。檢驗《欽定詞譜》與《白香詞譜》,大部分的長調都是稱為「引」、「慢」、「吟」,其他常用的「詞牌」的最後一字則是「子」、「歌」、「令」、「曲」。唯一使用音樂演奏術語作為「詞牌名」的則是「四犯令」、「側犯」、「淒涼犯」、「玲瓏四犯」、「花犯」、「倒犯」,「犯」是指「犯聲」、「犯調」,例如「明皇時,樂人孫處秀,善吹笛,好作犯聲,時人因為新意而瘓之,因有犯調。姜夔詞注云:『唐云:《樂書》,以宮犯羽者為側犯。』此調創自周邦彥,調名或本於此」。

《欽定詞譜》與《白香詞譜》都沒有以「某某破」作為「詞牌」名,比較近似的詞牌名的只有《後庭花破子》,《欽定詞譜》解釋:「所謂破子者,以其繁聲入破也。」

所以說《東風破》是「詞牌」名,非常有嫌疑;說是蘇東坡的作品,更是十分可疑。對我而言,《東風破》像是「曲牌」名,如果是「曲牌」名,就不會是蘇東坡的作品了。

但是不管如何,我們來欣賞《東風破》的新舊兩種作詞。

《東風破》的「破」是一種調,宋代有「曲破」一說,《宋史樂志》載太宗親制「曲破」二十九曲,又「琵琶獨彈曲破」十五曲。宋朝江浙一帶盛行這類琵琶曲,多填唱而演為詞牌,當然了,雖然後世有大部分學者,甚至我們的很多宋詞讀本上,都歸其為「詞牌」,但是實際上,東風破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詞牌,應該是詞調。

詞調是指詞的曲譜,詞調名有稱 為遍、序、歌頭、曲破的, 都表示它是出於大曲。大曲是以許多曲子連續歌奏。大曲的第一部分是序曲。序曲有散序、中序。大曲中序(即排遍)之後為入破。《宋史.樂志》載太宗親制「曲破」二十九曲,又琵琶獨彈曲破十五曲。晏小山詞:「重頭歌韻響錚深,入破舞腰紅亂旋」。形容了入破以後的音樂節奏愈加繁促,歌舞也越來越急速。元稹《琵琶歌》:「驟彈曲破音繁並,百萬金鈴旋玉盤」,張祜《琵琶》詩:「只愁拍盡涼州破,現出風雷是撥聲」,都是形容琵琶彈到入破時的情況。

唐宋燕樂大曲的後半部。其中以舞蹈為主,樂器伴奏,或有歌唱。因其節拍急促繁碎,故稱為「破」。唐˙白居易˙臥聽法曲霓裳詩:「朦朧閒夢初成後,宛轉柔聲入破時。」警世通言˙卷三十˙金明池吳清逢愛愛:「唱一個嬌滴滴的曲兒,舞一個妖媚媚的破兒。」或稱為「曲破」。

嘗試將所謂「東風破」的「宋詞」譯解為白話,本質上覺得這不是蘇軾《東坡樂府詞》的語法,甚至也不是明清文人仿作的宋詞,「一盞離愁」、「一壺漂泊」,這是在台灣讀過所謂「現代詩」的擬作,古人(甚至五四時代的近代文人)不是這種語法,其他如「孤單窗前自鬢頭」、「夜半清醒淚」、「三春如夢向誰偷」、「花開卻錯」、「楓染紅塵誰看透」,這些用語像是現代人模擬古人講話。

整首所謂《東風破》的「宋詞」最大的破綻是,一、遠託為蘇東坡的詞。二、古人不將「詞牌」名,寫入詞中,即使有些「詞牌」因為某位作詞名家的一個句子而得名,這樣就不會重複用兩次「詞牌」名。《東風破》既是「詞牌」名,又在詞中有「誰家琵琶東風破」與「琵琶一曲東風破」的用詞,古人作詞是不肯如此遣詞用句的。三、這不是詞的句法,這是「歌謠」的句法。


幻羽 2017-04-22 13:31:09

方文山 (1969年1月26日-),著名音樂人。方文山早期曾在桃園縣當電子器材裝配員,但由於對電影的喜愛,故以其自稱「曲線救國」的方式自製一本歌詞大全並向唱片公司自薦,並最終得臺灣藝人吳宗憲賞識簽約。由於早期和周杰倫一同合作並建立深厚交情,方文山儼然成為了周杰倫專用作詞人,並與周杰倫共同製作出許多受到聽眾歡迎的作品。周杰倫曾如此描述自己的曲和方文山的詞:「我的曲如果沒有方文山的詞,不會中(「中」是受歡迎之意);方文山的詞如果沒有我的曲,也不會中。」

周杰倫(1979年1月18日-)是一名台灣音樂家、男歌手、流行歌曲作家、唱片製片人、男演員、導演、電競團隊隊長兼老闆。
周杰倫自小對音樂表現出濃厚的興趣,而且喜歡模仿歌星、演員表演和變魔術。3歲開始學習鋼琴。高中就讀於台北縣私立淡江中學第一屆音樂科(本來是想報考華岡藝校,但錯過了報名期間,幸好淡江中學恰巧新設了音樂科),主修鋼琴,副修大提琴,為將來的音樂發展打下了深厚的基礎。除了音樂外,周杰倫熱愛籃球,在同儕中是高手,球場上的表現常受眾人圍觀;但學科成績不甚理想,故高中畢業時,大學聯考落榜;又因患有僵直性脊椎炎,依據臺灣兵役制度得以免服義務兵役。周杰倫曾說過表示少年時受到香港樂壇「四大天王」之一張學友的專輯《吻別》的影響,從而喜歡並開始專注於流行音樂。由於他的音樂基礎紮實,令其在流行音樂創作方面如魚得水。
在臺灣、中國大陸、馬來西亞、香港、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韓國、日本和西方國家——例如美國和澳大利亞——的亞洲群體中。他賣出了超過3000萬張專輯並獲得了許多針對他的音樂工作的獎項。周杰倫在工作與他的專輯時也為其他藝術家寫歌。在2003年,他是《時代》雜誌(亞洲版)的封面故事,被稱為亞洲流行音樂的新王,作為對他對流行文化的影響的認可。他其後開展了六個世界巡演,在世界各地的城市中對超過1000萬人表演。

幻羽 2017-04-22 13:21:07

蘇軾的作品:
《江城子,東風破》
孤單窗前自鬢頭,水東流,人亦走;
月圓寂寞,酒暖思誰瘦?三春如夢向誰偷?琴幽幽,人幽幽。
一壺漂泊難入喉,總角幼,仍記否?
舊地重遊,籬笆古道走;楓染紅塵誰看透?分飛後,怨離愁。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
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崗。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他在文學藝術方面堪稱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代很有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論畫主張神似。詩文有《東坡七集》等,詞有《東坡樂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