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21 08:54:40幻羽

附錄--「德山棒」法脈緣源略窺

         

「德山棒」法脈緣源--石頭希遷->天皇道悟->龍潭崇信->德山宣鑑

 

天皇道悟 (748~807) 禪師,婺州東陽人(浙江金華東陽)。俗姓張,自幼神秀,儀表挺異,長而神俊。年十四,懇求出家,父母不聽遂,誓志損減飲膳,日才一食,形體羸悴,父母不得已而許之。依明州大德披剃,二十五歲於杭州竹林寺受具足戒。精修梵行,推為勇猛;或風雨昏夜,宴坐丘塚,身心安靜,離諸怖畏。一日遊餘杭,首謁徑山國一禪師,受心法,服勤五載,終受印可。後遁餘姚大梅山。建中元年 (780) ,至鍾陵(江西)參訪馬祖道一,重印前解,法無異說。復住二夏,乃謁石頭希遷大師,盡得玄旨。

 

初住灃陽,次移澋口,後棲止荊州當陽紫雲山。未久,應荊州天皇寺之請,駐錫而振復之,為江陵尹右僕射斐公所歸崇,法席愈盛,世稱「天皇門風」。後寂於憲宗元和二年四月,後世稱為「天皇道悟」,以別於同時代之禪師「天王道悟」。其法嗣為龍潭崇信,崇信門下為德山宣鑒;中國雲門、法眼二宗即出自宣鑒之法系。以上係出自宋高僧傳卷十、景德傳燈錄卷十四、傳法正宗記卷七等所載。

 

天皇道悟禪師謁石頭希遷大師而致問曰︰「離卻定慧,以何法示人?」
石頭曰︰「我遮裏無奴婢,離箇什麼?」
道悟曰︰「如何明得?」
石頭曰︰「汝還撮得空麼?」
道悟曰︰「恁麼即不從今日去也?」
石頭曰︰「未審汝早晚從那邊來?」
道悟曰︰「道悟不是那邊人。」
石頭曰︰「我早知汝來處。」
道悟曰︰「師何以贓誣於人?」
石頭曰︰「汝身見在。」
道悟曰︰「雖如是,畢竟如何示於後人?」
石頭曰︰「汝道阿誰是後人?」

 

略轉為白話意如下

 

天皇道悟:如果超脫定慧,請問還有什麼法?
石頭希遷:我這裡本來就沒有奴隸,還談什麼超脫?
天皇道悟:我還是聽不懂...
石頭希遷:你懂得「空」嗎?

天皇道悟:這一點,我早有心得。
石頭希遷:想不到你還是得道之人呢!
天皇道悟:不,我還未曾得道。
石頭希遷:我一眼就能看出事實。
天皇道悟:你沒證據就誣賴我!
石頭希遷:你的身體就是證據。
天皇道悟:就算你說對了,可是我要拿什麼去教導後人呢?
石頭希遷:請問誰是我們的後人?

        

禪是遍在的,但它卻是無門可入; 正如進入虛空不是從門入,而是從虛空入,因為虛空遍在。

 

         

天皇道悟禪師從此頓悟。遂居天皇。時江陵尹右僕射裴公,稽首問法,致禮勤至,師素不迎送,客無貴賤,皆坐而揖之。裴公愈加歸向。由是,石頭法道,盛于此席。

 

僧問︰「如何是玄妙之說?」
師曰︰「莫道我解佛法。」
僧曰︰「爭奈學人疑滯何?」
師曰︰「何不問老僧?」
僧曰︰「問了也。」
師曰︰「去!不是汝存泊處。」

 

龍潭崇信禪師本來是個賣餅的人,年少時去拜見天皇道悟禪師,道悟看到他根氣不凡又生活窮困,就把天皇寺旁的小屋免費借給他住。崇信很感恩,每天都送十個餅來供養道悟。道悟總是很歡喜的接受,但每次都吃了九個餅,把一個餅還給崇信並說道:「吾惠汝,以蔭子孫。」(這是我送你的餅,希望你子孫繁盛。)

 

這樣過了很久,崇信每天送十個餅,道悟每天都反贈一個餅。有一天,崇信起了疑情,自問道:「餅是我送給師父的,師父又說是他送給我的,莫非這裡面有什麼深意嗎?」於是跑去問道悟,道悟笑著說:「是汝持來,復汝何咎?」(是你送來的餅,又送還給你,有什麼錯嗎?)崇信聽了頗有所悟,當場就請求出家了。

 

         
 

崇信悟到了什麼?道悟的教化又是什麼呢?道悟是悟道的人,他沒有自他、人我的分別,所以把房子送給崇信住,又能欣然接受他的餅,並把餅當自己的,送給崇信。崇信這時還不能破除人我的執著,直到師父為他點明,才打破了執著。後來,龍潭崇信就服侍天皇道悟左右,經過很久,師父都沒有為他開釋禪道,他於是納悶的問師父:「我來跟隨師父很久了,從來沒有聽師父指示心要。」

 

道悟說:「自從你來了之後,我從來沒有停止過對你指示心要。」

 

崇信說:「師父,您在什麼地方指示過我呢?」

 

道悟說:「汝擎茶來,吾為汝接;汝行食來,吾為汝受;汝和南時,吾便低首。何處不指示心要?」(你端茶來,我就接過來喝;你拿飯來;我就接過來吃;你禮拜時,我就低頭答禮。什麼地方不是指示心要呢?)

 

崇信低頭沉思良久,不明白師父的意思,道悟說:「見則直下便見,擬思便差。」(一知道當下就知道了,一思考就差錯了。)

 

崇信就這樣開悟了,接著問師父:「如何保任?」

 

道悟說:「任性逍遙,隨緣放曠,但盡凡心,無別勝解。」(任運自性逍遙的過日子,隨著因緣放懷自在,只要平凡單純的心,別無更殊勝的事了。)

 

天皇道悟禪師元和丁亥 (807) 四月示疾,命弟子先期告終。至晦日,大眾問疾。師驀召典座,典座近前;師曰:會麼?對曰:不會。師乃拈枕子拋於地上,即便告寂。世壽六十,僧臘三十五。

 

龍潭崇信禪師得悟玄旨。後結庵於澧州(湖南澧縣)龍潭禪院,宗風大振,世稱龍潭崇信、龍潭和尚。傳法於德山宣鑑。

 

德山宣鑒禪師,四川劍南人氏,參龍潭崇信禪師悟道。德山禪師初到龍潭的時候,因為受點心婆子的教訓,似乎牢騷滿腹,在山門外大聲叫道:「說什麼聖地龍潭,既不見龍,又不見潭!」

 

崇信禪師在山門內應道:「你已到了龍潭!」德山禪師聞此應聲,有所契悟。從此,德山禪師隨侍龍潭崇信禪師參禪。

 

一日夜晚,德山禪師站在崇信禪師身旁,久久不去,龍潭禪師說道:「時間已經不早,你怎麼不回去休息?」

 

德山禪師向門外走了幾步,回頭說道:「外面天黑!」

 

龍潭禪師點了紙燭給德山禪師,德山禪師正想用手去接,龍潭禪師一口氣又把紙燭吹滅,德山禪師於此大悟,立刻向龍潭禪師頂禮,良久不起,龍潭禪師便問道:「現在一片漆黑,你見到了什麼?」

 

德山禪師說道:「弟子心光已亮,從此不再疑天下老和尚的舌頭了。」

 

德山禪師悟道後,在澧陽傳道三十年,遭遇會昌法難,隱修避難。大中初年,武陵太守薛廷望建古德禪院,「禮請」宣鑑禪師入為住持。時以「棒打」接引學人,人稱「德山棒」。唐咸通六年圓寂,享壽八十四,敕諡見性大師。

 

德山禪師為了不同意禪門頓悟的說法,特地擔了他的《金剛經》註解,到南方挑戰,剛到南方,被點心婆子一番教訓,指示他參訪龍潭禪師。德山禪師未能服膺頓悟的禪道,總因眾生一向對自我的自信不夠、肯定不夠,而總希望諸聖加被,漸漸覺悟。他以為不見龍不見潭,但崇信禪師告訴他,已到了龍潭,這便是給他一個當下即是的感受。崇信禪師又把燭光吹熄,這也說明了不可依賴別人,一切要靠自己,德山禪師終於頓悟,即刻表明心跡,依賴性一除,所謂心燈亮了。

 

德山宣鑑禪師的弟子有巖頭全豁、雪峯義存等人。雲門宗、法眼宗皆源於雪峯義存禪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