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4-20 10:34:32zorawu

【閱讀筆記】我愛王德威

不,不,不。千萬別以為筆者患了花癡病,還是有宅女的傾向,也別以為與王德威先生有機會近距離面對面,諸如我一般一芥小小的研究生,哪有機會會遇這樣的大師。唯一一次比較近距離的是,在台灣大學舉辦的演講,那次也是張小虹老師邀請王德威先生,這才有機會瞻仰一下他的風采。

對於王德威先生的著作,簡直是筆者寫作功力大增的主因,由於他的文筆流暢,筆觸細緻,不管討論任何論題,總是帶著理解同情的想像,儘管對於五0年代以來,反共文學為現代所睥睨,在他的同理諒解下,給予合理的解釋,當然回歸歷史原有的語境或許正是王德威先生的能力所在。

看著王德威先生的作品會陡然一振,也會隨順著他的論述,重新審視自己熱愛渴切解決的問題,這無疑再看過王德威先生的討論,同此之際,得以湖海兩忘,並且文筆功力遽變之能量所在。在其論述脈絡中,將會找到隸屬於筆者自己立足點,驀然間欣覺與大師同時間借用各種文學理論完成自己的論述。

這裏並非以吹捧之姿自圓其說自己的位置,甚且王德威先生的位置。總是有機會受到啟發得到許多觀點的再建立,過往滯塞無法暢通的關節,恍若打通任督二脈一般,似乎又被開啟另一扇門,有機會窺探其中堂奧,彷若一場及時雨,讓人豁然抒解火宅之困。

與王德威先生首先會遇是在同學家中,在陳列的書架上,遇到了《從劉鶚到王禎和》。那時我便一直追問,這本書還能買到嗎?才疏學淺的筆者,在同學的書架上竟然遇到一個渾然天成般如此活用巴赫金理論,令筆者無比驚艷。對於古典小說到現代小說通曉的能力,與跨界域的廣泛解讀,令筆者為之汗顏:說來我還真是個懶惰的人。從來王德威先生沈潛的便是文學領域這一區塊,相對於筆者不斷的跨領域,小從漫畫動畫大到天文地理,這些都干涉些,卻也毫無成就見地。實在愧對自己身為中文人的基本功力。

有機會朝向《從劉鶚到王禎和》這部討論寫實小說的部分,真正最重要的是筆者所對應的是一個超愛利用特定文學類型的李漁,這位作者樂以「傳奇只為消愁設」為前提,納入了荒誕、狂歡的文字書寫形式,更是在劇場上已經展現了現代所俗稱「金光戲」的表演手法,讓《蜃中樓》在場上以煙火、瀰漫霧氣,喧喧騰騰的在明末清初時期上演。要說這一種戲曲文學觀的進化,套句剛閱讀完的《一九四九年:傷痕書寫與國家文學》中王德威先生的看法:「這個看似進步的文學觀,其實隱藏著相當保守的信念」。說到底李漁這麼處心積慮的要讓傳奇戲曲達到一種載歌載舞的滑稽戲,反而回歸到大戲發展前,小戲的草根性與能動性。以此而論,王德威先生的論述,無非為筆者在不曾清楚明瞭的歷史語境中,重新與作家對話,有機會藉由作品更深刻的理解當時代的氛圍,有機會介入當時代的侷限,重新見識到另一個美麗新世界。

誠然,王德威先生對於文學的討論,對筆者有著莫大的啟蒙作用,然而有時筆者覺得王德威先生也太會賺錢了,同樣相類似的論點,不斷的反覆在另一本書籍出現,這對於購書成癡的筆者,是一筆龐大的經費開銷;況且王德威先生一直以來保持他一貫的出書量,尤其他樂於提攜後進,也樂於與同輩的學者相互合作,甚且願意讓「爾雅年度小說選」再度「復活」。說到底王德威先生的豐功偉業,是怎麼也說不完的。

只是筆者還是願意說一句:「我愛王德威」,因著一次次的啟蒙與能量的提升,有機會讓筆者開廣視野,有機會接觸大量的比較文學的內涵,只是筆者不免感嘆,自己的英文實在不盡理想,在此同時,仍舊期待台灣的出版業界,有機會引介更多文學論述,讓每一季文學討論熱鬧喧嘩的綻放,那麼深耕易耨的文學園地,開出燦爛的生命花朵。



本文已同步發佈到「生活點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