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02 11:43:02哈比人

伊莎貝艾珍妮計畫:《地下鐵》



《地下鐵》Subway(1985)

 

導演:盧貝松Luc Besson

 

法國凱薩獎:第11屆最佳女主角入圍

 

角色遭遇:

海倫是一個企業家的夫人,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中,他邀請了佛瑞德參加晚宴,

佛瑞德卻把她家中保險箱中的重要文件盜走,在保全的追捕下,他逃到地下鐵躲藏,並要求要見海倫一面。海倫與他丈夫想辦法要把文件奪回,卻在過程中,海倫情不自禁地對佛瑞德發生感情。

 

 

 

破碎的劇情線,跳躍的剪接,充滿著冷色調的攝影,吵雜的電子音樂,出乎意料的角色塑造,盧貝松在80年代中期,就已經拍出如此充滿著MTV式風格的作品。雖然當時深受保守派的抨擊,覺得這個根本不像電影,但這樣的拍攝風格卻贏得了年輕觀眾的喜愛,在當年的法國高居年度賣座第三名。

 

盧貝松本來就不想討好那些守舊派,也不太裡那些自視甚高的影評人,尤其是那些掌握著大批資源,卻又自以為是的中產階級,看看《地下鐵》中,對於這些人的嘲諷,比方那些聲勢浩大卻又窩囊無用的警察們,實在好笑,又或是看看導演故意安排伊莎貝艾珍妮頂著一顆龐克頭,不情不願地參加晚宴,然後就在鄰座女主人不斷碎念的同時,突然非常直接地嗆了女主人,把許多人不敢言明的心聲,毫不客氣地呈現出來。甚至最後的演唱會,由古典保守的音樂演奏會,臨時改成搖滾音樂會,當中反主流的意味不言而喻。

 

《地下鐵》雖然沒有清楚的故事線,觀眾只知道男主角佛列德(克里斯多夫藍伯)被追捕後,衝進了地下鐵躲藏,之後我們就隨著主角的目光,在錯綜複雜的地下城市中,遇見了各式各樣不同於一般正常人的角色。這些角色沒有過往,沒有未來,只有當下,比方由尚雨果安格拉飾演的小偷,穿著一雙溜冰鞋,優游自在地穿梭地下鐵,並隨機搶下別人沒有看管好的皮包;或是尚雷諾扮演的愛打鼓的男人(我們甚至不知道他的名字,他的工作,他是誰),隨時隨地都在用鼓棒練習打鼓。這些沒有任何來由的各色人物,雖沒有任何背景交代(比方他為何在這裡?他們怎麼認識的?),卻把這些邊緣人物拍得頗具魅力(相較那些索然無味的正規人)

 

 

做為全劇的男主角佛瑞德(那頭金髮真是畫龍點睛),我們也完全不知道他背景,也不知他為何要偷文件,唯一他曾吐露的是他頸上疤痕的由來,此段還當成女主角海倫對他傾心的開端,因為他講得故事太匪夷所思,讓人難以置信,讓海倫深深懷疑,直到她在無預期之下,接開了他脖子的衣服,才知道他說的是真實故事,讓女主角羞愧於她的疑心,也開始對這個人物起了好感,動了念頭。因此,雖然沒有深厚的背景交代,也沒有太大的情緒起伏,但克里斯多夫藍伯卻用憂鬱深情的眼光,有點反叛且出乎意料的角色塑造,把這個角色詮釋成怪異中帶著深情,不尋常中帶著憂鬱,也因此,他對海倫的愛慕,他對音樂的偏愛,他的所作所為,不用任何理由,觀眾卻感受到滿滿的愛意,也慢慢地產生認同,卻說不出為甚麼。我相信這是盧貝松刻意營造的,這和當時年輕一輩崛起的反叛與強烈自我意識不謀而合,難怪會這麼受到年輕人喜愛,他們就如同現代年輕人的愛恨情仇,看似輕浮表面,卻情緒濃稠。

 

當時已經是法國頂尖紅星的伊莎貝艾珍妮,萬綠叢中一點紅,是唯一的女性角色,飾演的女主角海倫,是唯一介於中產與底層中徘徊的角色(如同她要選擇有錢但處處控制他的丈夫,或是完全不知他來歷,卻對她一往情深的男主角?)但可供發揮的時刻並不多,很多時候就是美美地現身,然後受到眾多男角注目。片中甚至還有一場換衣服的戲碼:經過一夜的特殊經歷,她把身上的華服換成樸實無華的衣裳-也是一種隱喻,更讓之後與丈夫的對峙場,有著上流與底層的呼應。 (不知是因為本片合作愉快,還是艾珍妮參與本片的附加條件,盧貝松還擔任了艾珍妮當時發行唱片的MTV導演)

 

 

 

艾珍妮表演讓人印象較深地還是關於感情戲的部分:海倫丈夫派出的殺手個個沒用,求助於警察也無濟於事,於是海倫自己深入地下鐵,親身去追查下落,在地下鐵的迷宮中總算遇見了男主角,並聽了男主角的故事,夜晚也親眼見識到地下鐵很多不為人知,卻充滿著特殊魅力的地方。(那場看著地下鐵工人焊接的片段實在高招,焊接所爆發出來的火花,卻如同黑暗中煙花般燦爛美麗,艾珍妮陶醉的神情使得她之後的轉變充滿說服力)。緊接著到了清晨,一直不露面的丈夫出現,並用極其嚴酷卻又冷漠的態度對待海倫(此時我們才知道海倫似乎是依靠婚姻才到上流階層),並且直接用男主角寄來的勒索信件,搓破了海倫的原先昨晚的溫情與幻想,於是難堪、狼狽又不可置信(既是對男主角的幻滅,又是對殘酷丈夫的怨懟),艾珍妮那個突然紅了眼眶,難過的神情,讓海倫的角色突然有了人味。

 

 

 

但海倫隨著丈夫回家後,艾珍妮彷彿變了一個角色的詮釋(妝髮也改變成誇張龐克風),就讓人覺得表演分割地太劇烈(因為戲後半,造型又恢復成前半的端莊造型,性格突然又變回來溫柔了),雖然大大地揭露出中產階層的偽善,也大快人心,但此角沒來由的人格分裂,卻無法說服我,也讓艾珍妮這次的表演突留形體,流於片段,相較於其他男角的游刃有餘,也許這樣的表演風格實在不適合艾珍妮。

 

雖然影評保守派大力抨擊本片,但凱薩獎還算是看到了本片的前瞻性,算是大大鼓勵本片,當年入圍了13項,包含最佳影片和導演,以及男女主角,而男配角獎項更是難得地一次入圍了三個。最後獲獎的是充滿神秘魅力的男主角、以及場景設計與音效設計,肯定了盧克貝松建構這個迷宮般地下鐵的能力,也看出盧貝松往後拍攝動作場面的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