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8-12 00:58:19月光

台灣,最大的迷思

2005.08.11  中時晚報
人生之路
中晚社評

每年七月,教育單位與所有媒體都會重複一件事:宣揚報導哪一個學校如何突出,多少學生考取台、政、清、交;哪一個中學如何了不起,有多少比率上了國立大學(私立還不夠看哩);哪一個系所最熱門,以後是職場的最愛;哪一個學校最受歡迎,就業比較容易;現在大學充斥,失業愈來愈嚴重;私立學校如何不利,學生要快快準備考研究所……。

然後,教育部長與國立大學校長站在攝影機前,擺好姿態,宣布大學放榜嘍!這景象,像不像封建科舉考試放榜了?
如果你是剛剛上了大學的學生,有什麼感想?是不是上大學也沒用了,要開始準備考研究所吧?是不是教育沒用了,大學弄完,還不能決定未來,那以後要如何?是不是除非你上了國立高中、私立高中名校,以後才可能上了好大學,有好大學,以後才能找工作,有好工作,以後才有出路……?

這就是台灣社會最奇怪的地方,也是所有成人世界讓年輕人感到難以理解的所在。因為,平時的教育部門都說,要平等教育,要重視美育,要重視德育,要強調品格教育。整個教育政策,提倡的是社區化,是九年一貫,是反對聯考,是不要一試定終生,是自由學習,快樂學習,是讓明星高中不再主宰一切,要讓青年人有平等的機會,讓年輕生命快樂成長……。

但現實是什麼?現實就是聯考結束的剎那,教育部長站在媒體面前,宣告了考試結果;是媒體不斷放大報導明星學校的升學率;是擴大報導榜首如何讀書,學習如何有效等等,這一切構成一種無所不在的價值觀,彷彿聯考成功,上了好大學,你才是成功者,你才有成功的人生,你才有將來。這樣的價值,每年七月的考季,不自覺的被放大。

於是所有的教育目標都被扭曲了。那些自主學習、快樂學習、平等學習、閱讀樂趣的一切說法,早就不攻自破。真正顯露出來的,其實就只有一種價值。講白一點,還是赤裸裸的升學主義。什麼教育改革、人本教育、人文精神,在這種社會裡,在教育部門裡,都是放屁。

我們不是反對考上好大學,或者反對升學制度,而是想幫年輕講講話。是的,這個教育制度裡,滿嘴是偉大的口號,提倡各種改革,搞了各種教材、教育方式、教育內容的更動。但實質上,在教育官員的骨子裡,還是升學主義的價值觀作祟。但如果台灣只有這樣的價值觀,要如何讓孩子快樂起來呢?孩子怎麼會有自主的學習樂趣?

我們也想向年輕的孩子說,如果你已考上大學,好好去放暑假,玩一玩。如果你沒有上大學,也好好去休息一下,再想一想自己未來要做什麼。過什麼樣的日子。人生是不斷的長跑,大學只是其中一段,你不會因為現在,就輸了人生。好好想一想未來吧,人生之路,是無限的。

=======

沒想到,古裝劇中狀元回鄉的盛況
在台灣還可以從另一個方式保留下來
也許大家已經習慣口號式的台灣生活
不過有多少「封建」時代出身的家長們
能夠體會這種無奈
對升學的迷思 也許是上一代不得不以的生活思考
但是戒嚴時代已經過了這麼久了
新的一代、出生就能享受民主的新一代父母
能否有跳脫框架的反思能力
否則
明星學校,還是我們衡量小孩成功的標準

上一篇:失根的符號

下一篇:上學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