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8-05 16:28:38月光
失根的符號
2005.08.05 中國時報
失根的符號
陳俊欽
台灣的亂象竟然是在台灣本土政權執政之後才快速出現的,這不是政治問題,也不需要挑起族群紛爭,光用陰謀論或意識形態,豈能解釋:一群有種在戒嚴時期冒著生命危險挺身而出的心靈,能在困境中苦撐數十年,卻在執政後,只花幾年時間就腐敗殆盡?
事實上,這是台灣人長年以來的悲哀:島上的符號系統(語言、文字、音樂等)、社會結構(法律、民俗、宗教等)與生產技術,從來沒有統整過,甚至自己都是矛盾的。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好了--「以和為貴」。乍聽下,「以和為貴」是現在台灣最需要的美德,但事實上,這句繼受於中國的語句,在台灣的民族性上,表現出來的,正巧是「先下手為強」!原因非常簡單:先下手者會被眾人寬恕,受害者卻被「以和為貴」的觀念綁住,無法還手。
筆者在門診多年經驗中,最重視「以和為貴」的地方,諸如婆媳問題、宗教團體與公益團體等,往往是最殘酷的殺戮戰場。
所謂「憂鬱狂潮」,也是相同的悲劇。「憂鬱症」是個舶來品,「鬱卒」則普遍存在於健康者、生理疾病與人際衝突中。但是經過藝人、媒體與行政單位的推波助瀾下,「憂鬱症」卻變成了一個超級垃圾桶:不知道有多少人格違常患者、肝硬化患者、家暴受害者與弱勢團體被貼上這標籤,結果本來的生理、社會問題被忽略了,統統變成「憂鬱症」。筆者也遇過不少被父親性侵害的女子,在提出指控時,卻被父親以「她有憂鬱症」來卸責。
人們用著舶來品的符號,描述著傳統的社會,而後從其中矛盾獲取自己所期待的利益。這正是台灣這塊島嶼長久以來的悲哀。一位女子為家庭犧牲,買了房子,卻被全家族霸占,深感不滿;但是,在傳統氏族文化中,有所謂的「個人財產制」嗎?而繼受德國法的民法卻極力保障這個制度。這要這名女子如何接受如此巨大的矛盾呢?
「新好男人會幫忙做家事。」但是,為什麼不是「新好男人會讓老婆幫忙做家事?」這何嘗不是父權制度的西化?有些基督教派堅持用羅馬拼音教授台語,這何嘗不是「本土意識」、「中國意識」與「西方意識」的角力戰?
不必責怪某些政黨的「愛台灣」、「拚經濟」或「兩岸復談」,因為失根的符號系統實在變不出新口號;也不必責怪所謂「媒體亂象」或「職棒簽賭」,因為「媒體責任」與「打棒球還可以是職業」這些符號對於我們社會實在太陌生了。若要批評現在大學生滿街跑,那不妨先捫心自問:自己是否曾經當過「考大學」的「教唆犯」?
這是一塊被詛咒的島嶼。我們無力解除任何封印,但是,我們總有張開眼睛與感受痛苦的權利吧?
-------------
版主曰
作者提出很淺顯的問題架構
卻指出我們在政治、專業關係上的矛盾
我們擅用大中國跟大西洋的思想
掩飾台灣民族性的「邪惡」
說邪惡過度誇張
簡單來說 台灣民族性很現實的
受到多次殖民文化跟威權政治的影響
「自保」文化偷偷隱藏在我們的社會意識中
而資本主義社會 提供了讓這文化茁壯的溫床
陌生,成為自保的最好理由
而大中國跟大西洋的文化
也間接成為台灣人自保文化中最佳的「自保」
看清這點的人 或許生活便不會那麼受挫折吧
失根的符號
陳俊欽
台灣的亂象竟然是在台灣本土政權執政之後才快速出現的,這不是政治問題,也不需要挑起族群紛爭,光用陰謀論或意識形態,豈能解釋:一群有種在戒嚴時期冒著生命危險挺身而出的心靈,能在困境中苦撐數十年,卻在執政後,只花幾年時間就腐敗殆盡?
事實上,這是台灣人長年以來的悲哀:島上的符號系統(語言、文字、音樂等)、社會結構(法律、民俗、宗教等)與生產技術,從來沒有統整過,甚至自己都是矛盾的。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好了--「以和為貴」。乍聽下,「以和為貴」是現在台灣最需要的美德,但事實上,這句繼受於中國的語句,在台灣的民族性上,表現出來的,正巧是「先下手為強」!原因非常簡單:先下手者會被眾人寬恕,受害者卻被「以和為貴」的觀念綁住,無法還手。
筆者在門診多年經驗中,最重視「以和為貴」的地方,諸如婆媳問題、宗教團體與公益團體等,往往是最殘酷的殺戮戰場。
所謂「憂鬱狂潮」,也是相同的悲劇。「憂鬱症」是個舶來品,「鬱卒」則普遍存在於健康者、生理疾病與人際衝突中。但是經過藝人、媒體與行政單位的推波助瀾下,「憂鬱症」卻變成了一個超級垃圾桶:不知道有多少人格違常患者、肝硬化患者、家暴受害者與弱勢團體被貼上這標籤,結果本來的生理、社會問題被忽略了,統統變成「憂鬱症」。筆者也遇過不少被父親性侵害的女子,在提出指控時,卻被父親以「她有憂鬱症」來卸責。
人們用著舶來品的符號,描述著傳統的社會,而後從其中矛盾獲取自己所期待的利益。這正是台灣這塊島嶼長久以來的悲哀。一位女子為家庭犧牲,買了房子,卻被全家族霸占,深感不滿;但是,在傳統氏族文化中,有所謂的「個人財產制」嗎?而繼受德國法的民法卻極力保障這個制度。這要這名女子如何接受如此巨大的矛盾呢?
「新好男人會幫忙做家事。」但是,為什麼不是「新好男人會讓老婆幫忙做家事?」這何嘗不是父權制度的西化?有些基督教派堅持用羅馬拼音教授台語,這何嘗不是「本土意識」、「中國意識」與「西方意識」的角力戰?
不必責怪某些政黨的「愛台灣」、「拚經濟」或「兩岸復談」,因為失根的符號系統實在變不出新口號;也不必責怪所謂「媒體亂象」或「職棒簽賭」,因為「媒體責任」與「打棒球還可以是職業」這些符號對於我們社會實在太陌生了。若要批評現在大學生滿街跑,那不妨先捫心自問:自己是否曾經當過「考大學」的「教唆犯」?
這是一塊被詛咒的島嶼。我們無力解除任何封印,但是,我們總有張開眼睛與感受痛苦的權利吧?
-------------
版主曰
作者提出很淺顯的問題架構
卻指出我們在政治、專業關係上的矛盾
我們擅用大中國跟大西洋的思想
掩飾台灣民族性的「邪惡」
說邪惡過度誇張
簡單來說 台灣民族性很現實的
受到多次殖民文化跟威權政治的影響
「自保」文化偷偷隱藏在我們的社會意識中
而資本主義社會 提供了讓這文化茁壯的溫床
陌生,成為自保的最好理由
而大中國跟大西洋的文化
也間接成為台灣人自保文化中最佳的「自保」
看清這點的人 或許生活便不會那麼受挫折吧
上一篇:政府砍媒體 快刀斬亂麻?
下一篇:台灣,最大的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