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解析】 文起八代之衰 而 道濟天下之溺
【名句解析】 文起八代之衰 而 道濟天下之溺
宋 蘇軾《潮州 韓文公 廟碑》:
「文起八代之衰,而 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 ,而 勇奪三軍之帥 。此豈非參天地,關盛衰,浩然而獨存者。 」
蘇軾 (西元 1036年~西元 1101年﹞,字 子瞻,號 東坡居士,北宋 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 人,為蘇洵之子,蘇轍之兄,三人合稱「三蘇」,且並列唐宋八大家之中。
他在中國的文學史上,有極高的成就。除了繪畫,蘇軾在文章、詩詞、書法方面都有極高的成就,不僅在詞壇上有「豪放派始祖」的美稱,他的詩和散文同樣享負盛名,可說是一位全面的藝術家,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大文豪。
(唐宋八大家是指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和曾鞏。明朝 茅坤 編選這八人的散文為《唐宋八大家文鈔》,於是 「唐宋八大家」的名稱,便流傳於世。)
注釋:
1. 碑文:按 東漢 劉熙〈釋名 釋典藝〉,碑文 本是 古代下葬時,「臣子追述君父之功美,以書其上」,所以 碑文 總是 歌功頌德。另一說,則 言 秦始皇 東巡時,李斯 立峰山碑,碑上 歌頌秦德。後人 因循,就在 道路前頭或明顯之處,書寫 其功成名就,就 稱為「碑」。
2. 文起八代之衰:指 韓愈的古文,提振 八代的萎靡文風。八代,指 東漢、魏、晉、宋、齊、梁、陳、隋。
3. 道濟天下之溺:用 儒道 來挽救濟助 沉溺於佛老思想之天下人。
4. 忠犯人主之怒:指 韓愈 上諫 「迎佛骨表」, 觸怒 唐憲宗,被 貶為 潮州刺使。
5. 勇奪三軍之帥:唐穆宗 長慶元年〈西元821年〉,鎮州暴亂,朝廷 派韓愈前往昭撫,韓愈 對叛將 王廷湊 曉以大義,終於 使其折服歸順。
意譯:
韓愈 提倡古文,提振起八代的萎靡文風;鼓吹儒學,用儒道 來挽救濟助 沉溺於佛老思想之天下人 ;忠心耿耿,不避諱 觸怒君王;他的勇氣 折服三軍將領。他難道不是 參贊天地化育,關係國家盛興衰,正氣凜然巍巍獨存的典範人物嗎?
解析:
本文 被 公認為 碑文中的名作。蘇軾 曾言「平生 不為行狀碑傳」,因為 這類文章 往往是 迫於 官場應酬,或墓主後代 苦苦哀求而寫,實在 有違蘇軾的直言的風格。但 面對韓愈 這位古文運動大將,蘇軾 則戮力為之。傳說 蘇軾作此文時,久久無法下筆。多次起身 漫步沉思 ,忽然 想到 開頭「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兩句,便 文思泉湧,行文 流暢無阻,揮灑自如。
韓愈 去世後,韓愈的墓誌銘是 由其生前 指定 得意高徒 皇甫湜 撰寫〈韓文公 墓誌銘〉。此外,韓愈學生,同時 也是 韓愈女婿 李漢,整理岳父生前之詩文集而作〈昌黎先生集 序〉,來 推崇韓愈對文學的努力和對古文運動的重要貢獻…… 南宋 洪邁 《容齋隨筆》記載 ,這些作品「及東坡之碑一出,而後 眾說盡廢」由此 可知,〈潮州 韓文公廟碑〉對 文壇的震撼力。
韓愈 倡導古文運動,反對 從東漢到魏、晉、宋、齊、梁、陳、隋以來,華麗不實、氣象萎靡的駢體文,要求 文體復古,用散文;內容復古,載儒道;氣格復古,具備渾厚的精神風格;但 文辭 不僅不復古,還要創新。其實,唐 自開國以後,文學上的風氣,本來 就已醞釀著種種的變化;不過,其變化 起初 都還不甚顯著,到韓愈出來,力倡 古文運動,才有了 特出的表現、具體的成果。蘇東坡 說他「文起八代之衰」,後人 也推尊他為「古文運動」的鼻祖,這樣的稱譽,韓愈 可說 當之無愧。
參考資料:
宋 蘇軾《潮州 韓文公廟碑》
原文:
匹夫而爲百世師,一言而爲天下法。是 皆有以參天地之化,關盛衰之運,其生也有自來,其逝也有所爲。故 申、呂自嶽降,傅說爲 列星,古今所傳,不可誣也。孟子曰: 「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是氣也,寓於尋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間。卒然遇之,則王公失其貴,晉、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賁、育失其勇,儀、秦失其辯。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隨死而亡者矣。故在天爲星辰,在地爲河嶽,幽則爲鬼神,而明則復爲人。此理之常,無足怪者。
自 東漢以來,道喪文弊,異端並起,歷 唐貞觀、開元之盛,輔 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獨 韓文公 起布衣,談笑而麾之,天下靡然從公,復歸於正,蓋三百年於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 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 勇奪三軍之帥:此 豈非參天地,關盛衰,浩然而獨存者乎?
蓋嘗論天人之辨,以謂人無所不至,惟天不容僞。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魚;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婦之心。故 公之精誠,能開 衡山之雲,而不能 回憲宗之惑;能 馴鱷魚之暴,而 不能弭皇甫鎛、李逢吉之謗;能 信於南海之民,廟食百世,而 不能使其身一日安於朝廷之上。蓋公之所能者天也,其所不能者人也。
始潮人未知學,公 命進士趙德 爲之師。自是 潮之士,皆篤於文行,延及齊民,至於今,號稱 易治。信乎孔子之言, 「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潮人之事公也,飲食必祭,水旱疾疫,凡 有求必禱焉。而廟在刺史公堂之後,民以出入爲艱。前太守欲請諸朝作新廟,不果。元佑五年,朝散郎王君滌來守是邦。凡所以養士治民者,一以公爲師。民既悅服,則出令曰: 「願新公廟者,聽!」民歡趨之,卜地於州城之南七裏,期年而廟成。
或曰: 「公去國萬里,而謫於潮,不能一歲而歸。沒而有知,其不眷戀於潮也,審矣。」軾曰: 「不然!公之神 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無所往而不在也。而潮人 獨信之深,思之至,焄蒿悽愴,若或見之。譬如 鑿井得泉,而曰 水專在是,豈理也哉?」
元豐七年,詔 拜公 昌黎伯,故榜曰: 「昌黎伯 韓文公之廟。」潮人 請書其事於石,因作詩以遺之,使歌以祀公。其辭曰: 「公昔騎龍白雲鄉,手抉雲漢分天章,天孫爲織雲錦裳。飄然乘風來帝旁,下與濁世掃秕糠。西遊咸池略扶桑,草木衣被昭回光。追逐李、杜參翱翔,汗流籍、湜走且僵,滅沒倒影不能望。作書抵佛譏君王,要觀南海窺衡湘,歷舜九嶷吊英、皇。祝融先驅海若藏,約束蛟鱷如驅羊。鈞天無人帝悲傷,謳吟下招遣巫陽。犦牲雞卜羞我觴,於粲荔丹與蕉黃。公不少留我涕滂,翩然被髮下大荒。」
撰述者:江義德教授
(前 國立陽明大學專任教授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兼任教授)
"力可以得天下 不可以得匹夫匹婦之心"!我覺得兩兵交戰應以智取勝 不應以豪奪"
"得民心者得天下"
惟 智者 為 能以小事大。」 2020-05-13 10:3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