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7-25 19:46:04寂寞道人殊一

【玉海拾譯】阿川弘之〈書的氣味〉

(圖為《故園黃葉》文庫版的封面。小說家阿川弘之(1920-2015)晚年多作隨筆短篇,《故園黃葉》為其成果之一。用唐人顧況的七絕〈聽角思歸〉之起句「故園黃葉滿青苔」命名的本書,收錄同名短文等四十六篇隨筆,在平成十一年(1999)由東京的講談社發行單行本,平成十四年(2002)同社改出文庫本。作者談旅行、評書籍、憶恩師、悼亡友,以輕盈的筆觸回顧七十年間之種種,所呈現的不單是個人筆耕生涯的片段,更是一部文壇史的縮影)



【譯前說明】

作家大多有藏書的習慣。作者早年也有愛書、藏書的癖好,但在歷經戰爭的殘酷體驗後,改變了原有的想法,認為能讓人獲得真正滿足之事,不在藏書,而在積德。

【作者簡介】

阿川弘之(1920-2015),昭和至平成時期小說家。廣島縣人。昭和十七年(1942),提前從東京大學畢業,成為海軍預備學生加入海軍。二戰後,入志賀直哉(1883-1971)門下,開始寫小說。昭和二十八年(1953),源自學徒兵經驗的《春之城》,獲讀賣文學獎。昭和五十四年(1979)成為日本藝術院會員。平成十一年(1999)獲頒文化勳章。其多數作品,充滿對同世代戰歿者的共鳴與撫慰之情。代表作有《春之城》、《雲之墓標》及《山本五十六》、《米內光政》、《井上成美》的「海軍提督三部曲」。


〈書的氣味〉

       以前當學生的時候,學過詞彙「ex-libris」(藏書票、藏書印),也熱衷於收藏書籍。身邊那一堆書,到了上戰場時,就寄放在故鄉廣島的老家裡。其中有幾本還是明治大正文學方面的珍貴初版本。數年後,我從戰場平安歸來,那些書卻全化為灰燼。之後,就再也沒有想收藏書的念頭了。這也是因為戰敗國日本所刊行的書籍,用紙、印刷、裝訂都很粗糙,讓人感受不到藏書的喜悅。戰前白水社的手工精裝本或是岩波書店的學者隨筆,一買來打開第一頁,「嗯!好好聞的西洋味」,會讓人懷念起從前來。當然,在此之前,生活上曾有過非常窮困的特殊情況。為了餬口就忙翻了,哪能去收藏什麼書。後來社會富裕了,自己經濟上也變得寬裕,照理說應該又會燃起藏書的熱情吧!但卻沒有。現在擁有的書,數量要比學生時代多上五倍、十倍,就算它們化為烏有,我想也不會有什麼心痛的感覺吧!多虧遇上了廣島核爆,在書這方面,已被灌輸了某種無常感,大概就是這樣了。

       能幫身為作家卻沒有愛書癖的我作出色辯解的是司馬溫公。他說:「積金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守;積書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讀;不如積陰德於冥冥之中,以為子孫長久之計」(註一)。

       翻開辭典查「陰德」,是「不為人知的善行」、「暗中施與的恩德」之意,而這也是目前我所缺乏的──。


註一:(譯按)「積金...之計」,出於北宋司馬光(1019-1086)的家訓。

譯自:阿川弘之,〈本についてのコラム九篇‧本の匂い〉,收入氏著,《故園黃葉》(東京:講談社,2002),頁119、120。

圖片來源:https://bookclub.kodansha.co.jp/product?item=0000202437
夏靜 2009-04-29 21:09:45

講到藏書票相關的書,我想起一本也是中文散文類的書,是由香港著名作家董橋所寫的《今朝風日好》。不同於阿川弘之的時代感,董橋描寫藏書票的風格反倒是紀錄歐美跟香港的文化歷史,也是現在文壇所缺乏的\\”風味\\”吧!而且我推薦這本書的理由是...書本封面是燙金的,很有歐洲古書的風格。很不錯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