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4-03 12:41:14杯子的筆記本
中國園林(2)-江蘇蘇州古典園林
1997年12月,江蘇蘇州古典園林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蘇州城歷史悠久,私家園林始建於西元前6世紀,至明代建園之風尤盛,清末時城內外有園林170多處。為蘇州贏得了「園林之城」的稱號。現存名園十餘處,聞名遐爾的有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留園、網獅園、怡園等。蘇州園林戰地面積小,採用變換無窮、不拘一格的藝術手法,以中國山水花鳥的情趣,寓唐詩宋詞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間內點綴假山、樹木,安排亭台樓閣、池塘小橋,使蘇州園林以景取勝,景因園異,給人以小中見大的藝術效果。拙政園享有「江南名園精華」的盛譽。宋、元、明、清歷代園林各具自然的、歷史的、文化的、藝術的特色。
蘇州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國家重點風景旅遊城市,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自古以來被人們譽為「園林之城」,其盛名享譽海內外。蘇州古典園林歷史綿延2000餘年,在世界造園史上有其獨特的歷史地位和價值,她以寫意山水的高超藝術手法,蘊含濃厚的傳統思想文化內涵,展示東方文明的造園藝術典範。實為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與「蘇州園林」並駕齊名的蘇州風景名勝虎丘、天平山、石湖等風景區也是古往今來海內外遊客嚮往的遊覽勝地。
明清時期,蘇州封建經濟文化發展達到鼎盛階段,造園藝術也趨於成熟,出現了一批園林藝術家,使造園活動達到高潮。最盛時期,蘇州的私家園林和庭院達到280餘處,至今保存完好並開放的有,始建於宋代的滄浪亭、網師園,元代的獅子林,明代的拙政園、藝圃,清代的留園、耦園、怡園、曲園、聽楓園等。其中,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環秀山莊因其精美卓絕的造園藝術和個性鮮明的藝術特點於97年底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蘇州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國家重點風景旅遊城市,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自古以來被人們譽為「園林之城」,其盛名享譽海內外。蘇州古典園林歷史綿延2000餘年,在世界造園史上有其獨特的歷史地位和價值,她以寫意山水的高超藝術手法,蘊含濃厚的傳統思想文化內涵,展示東方文明的造園藝術典範。實為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與「蘇州園林」並駕齊名的蘇州風景名勝虎丘、天平山、石湖等風景區也是古往今來海內外遊客嚮往的遊覽勝地。
明清時期,蘇州封建經濟文化發展達到鼎盛階段,造園藝術也趨於成熟,出現了一批園林藝術家,使造園活動達到高潮。最盛時期,蘇州的私家園林和庭院達到280餘處,至今保存完好並開放的有,始建於宋代的滄浪亭、網師園,元代的獅子林,明代的拙政園、藝圃,清代的留園、耦園、怡園、曲園、聽楓園等。其中,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環秀山莊因其精美卓絕的造園藝術和個性鮮明的藝術特點於97年底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蘇州園林是城市中充滿自然意趣的「城市山林」,身居鬧市的人們一進入園林,便可享受到大自然的「山水林泉之樂」。在這個濃縮的「自然界」,「一勺代水,一拳代山」,園內的四季晨錯變化和春秋草木枯榮以及山水花木的季相變化,使人們可以「不出城郭而獲山林之怡,身居鬧市而有林泉之樂」。
蘇州園林是文化意蘊深厚的「文人寫意山水園」。古代的造園者都有很高的文化修養,能詩善畫,造園時多以畫為本,以詩為題,通過鑿池堆山、栽花種樹,創造出具有詩情畫意的景觀,被稱為是「無聲的詩,立體的畫」。在園林中游賞,猶如在品詩,又如在賞畫。為了表達園主的情趣、理想、追求,園林建築與景觀又有匾額、楹聯之類的詩文題刻,有以清幽的荷香自喻人品(拙政園「遠香堂」),有以清雅的香草自喻性情高潔(拙政園「香洲」),有追慕古人似小船自由漂蕩怡然自得的(怡園「畫舫齋」),還有表現園主企慕恬淡的四園生活的(網師園「真意」、留園「小桃源」)等等,不一而足。這些充滿著書卷氣的詩文題刻與園內的建築、山水、花木自然和諧地揉和在一起,使園林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均能產生出深遠的意境,徜徉其中,可得到心靈的陶冶和美的享受。
蘇州園林雖小,但古代造園家通過各種藝術手法,獨具匠心地創造出豐富多樣的景致,在園中行遊,或見「庭院深深深幾許」,或見「柳暗花明又一村」,或見小橋流水、粉墻黛瓦,或見曲徑通幽、峰迴路轉,或是步移景易、變幻無窮。至於那些形式各異、圖案精緻的花窗,那些如錦緞般的在腳下遷伸不盡的鋪路,那些似不經意散落在各個墻角的小品.....更使人觀之不盡,回味無窮。
蘇州園林是文化意蘊深厚的「文人寫意山水園」。古代的造園者都有很高的文化修養,能詩善畫,造園時多以畫為本,以詩為題,通過鑿池堆山、栽花種樹,創造出具有詩情畫意的景觀,被稱為是「無聲的詩,立體的畫」。在園林中游賞,猶如在品詩,又如在賞畫。為了表達園主的情趣、理想、追求,園林建築與景觀又有匾額、楹聯之類的詩文題刻,有以清幽的荷香自喻人品(拙政園「遠香堂」),有以清雅的香草自喻性情高潔(拙政園「香洲」),有追慕古人似小船自由漂蕩怡然自得的(怡園「畫舫齋」),還有表現園主企慕恬淡的四園生活的(網師園「真意」、留園「小桃源」)等等,不一而足。這些充滿著書卷氣的詩文題刻與園內的建築、山水、花木自然和諧地揉和在一起,使園林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均能產生出深遠的意境,徜徉其中,可得到心靈的陶冶和美的享受。
蘇州園林雖小,但古代造園家通過各種藝術手法,獨具匠心地創造出豐富多樣的景致,在園中行遊,或見「庭院深深深幾許」,或見「柳暗花明又一村」,或見小橋流水、粉墻黛瓦,或見曲徑通幽、峰迴路轉,或是步移景易、變幻無窮。至於那些形式各異、圖案精緻的花窗,那些如錦緞般的在腳下遷伸不盡的鋪路,那些似不經意散落在各個墻角的小品.....更使人觀之不盡,回味無窮。
網師園,地處葑門內闊家頭巷,後門可達十全街。全園佔地約八畝餘,還不及拙政園的六分之一,但小中見大,佈局嚴謹,主次分明又富於變化,園內有園,景外有景,精巧幽深之至。建築雖多卻不見擁塞,山池雖小,卻不覺跼踀,因此被認為是蘇州古典園林中以少勝多的典範。此園原稱「漁隱」。清代宋宗元購之,既借舊時「漁隱」之意,且與巷名「王思」諧音,更名「網師園」。全園分區明確,是一座典型的江南住宅園林。 東部為住宅區,前後三進,屋高宇敞,內部裝飾十分雅潔,外部磚雕極其細膩。中部是園景區,以池水為中心,池水明淨,猶如大塊明鏡;天光山色、亭閣花木的倒影清晰地從中映現出來,形成了虛實對稱的美景。西部建有小型庭院,精巧、古雅。
滄浪亭,地處城南三元坊。在現存蘇州園林中,歷史最為悠久。全園佈局,自然和諧,堪稱構思巧妙、手法得宜的佳作。與獅子林、拙政園、留園列為蘇州宋、元、明、清四大園林。此園數易其主,歷經滄桑,但多是建物的傾毀修復,而園中假山,園外池水,大多保持舊觀,全園景色簡潔古樸,落落大方。不以工巧取勝,而以自然為美。所謂自然,一是不矯揉造作,不亡加雕飾,不露斧鑿痕跡;二是表現得法,力求山水相宜,宛如自然風景。滄浪亭園外景色因水而起,園門北向而開,前有一道石橋,一灣池水由西向東,環園南去清晨夕暮,煙水瀰漫,極富山島水鄉詩意。而園內佈局以山為主,入門即見黃石為主,土石相間的假山,山上古木新枝,生機勃勃,翠竹搖影於其間,籐蔓垂掛於其上,自有一番山林野趣。建築亦大多環山,並以長廊相接。但山無水則缺媚,水無山則少剛,遂沿池築一復廊,蜿蜒曲折,既將臨池而建的亭榭連成一片,不使孤單,又可通過復廊上一百餘圖案各異的漏窗兩面觀景,使園外之水與園內之山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自然地融為一體,此可謂借景的典範。園內還有五百名賢祠,壁上嵌有五百餘人像石刻,運刀細膩,頗值觀賞。
怡園,地處舊城區中心人民路中段。在蘇州園林中建造最晚,得以博采諸園之長,形成其集錦式的特點,由於其佈局緊湊,手法得宜,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全園面積約九畝,東西狹長。園景因地制宜分為東西兩部,中以復廊相隔,廊壁花窗,溝通東西景色,得以增加景深,廊東以庭院建築為主,曲廊環繞亭院,綴以花木石峰,從曲廊空窗望去皆成意蘊豐富的國畫。廊西為全園主景區,池水居中,環以假山、花木及建築。中部水面聚集,東西兩端狹長,並建曲橋、水門,以示池水迴環、涓涓不盡之意。池北假山,全用優美湖石堆疊,山雖不高而有峰巒洞谷,與樹木山亭相映,主要廳堂藕香榭,為一座鴛鴦廳式的四面廳。北臨池水,南向庭院,右為小橋流水,左右有亭軒洞壑,由此可至西部各景區。東西兩部還有歷代名人書畫條石數十方,可供觀摩欣賞,人稱「怡園法帖」。
獅子林為蘇州四大名園之一,至今已有650多年的歷史。元代至正二年(西元1342年),元末名僧天如禪師維則的弟子「相率出資,買地結屋,以居其師。」因園內「林有竹萬固,竹下多怪石,狀如狻猊(獅子)者」;又因天如禪師維則得法於浙江天目山獅子巖普應國師中峰,為紀念佛徒衣缽、師承關係,取佛經中獅子座之意,故名「師子林」、「獅子林」。獅子林既有蘇州古典園林亭、台、樓、閣、廳、堂、軒、廊之人文景觀,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遂而盛名於世,素有「假山王國」之美譽。元代流傳至今的獅子林假山,群峰起伏,氣勢雄渾,奇峰怪石,玲瓏剔透。假山群共有九條路線,21個洞口。橫向極盡迂迴曲折,豎向力求迴環起伏。遊人穿洞,左右盤旋,時而登峰巔,時而沉落谷底,仰觀滿目迭嶂,俯視四面坡差,或平緩,或險隘,給遊人帶來一種恍惚迷離的神秘趣味。「對面石勢陰,回頭路忽通。如穿九曲珠,旋繞勢嵌空。如逢八陣圖,變化形無窮。故路忘出入,新術迷西東。同游偶分散,音聞人不逢。變幻開地脈,神妙奪天工。」「人道我居城市裡,我疑身在萬山中」,就是獅子林的真實寫照。據史載,1703年2月11日康熙皇帝南巡、獅子林賜額「獅林寺」後,乾隆皇帝六游獅子林,先後賜「鏡智圓照」、「畫禪寺」及現存「真趣」等匾額。乾隆還下令在北京圓明園、承德避暑山莊內仿建了兩座獅子林。可風當年帝皇對獅子林情有獨鍾。蘇州園林甲江南,獅子林假山迷宮甲園林。歡迎世界各地的朋友們前來尋蹤、探幽、覓「真趣」,解開當年和尚造假山迷宮之謎。
耦園,地處婁、相二門間的小新橋巷。全園佈局,頗為得法。黃石假山作為全園主題,堆疊自然,位置恰當,陡峭峻拔,氣象雄渾,為蘇州園林黃石假山中較為成功的一座。實為值得游賞流連的去處。此園因在住宅東西兩側各有一園,故名耦園。古時兩人耕種稱為為「耦」,「耦」、「偶」相通,寓有夫婦歸田隱居之意。東園面積約四畝,以山為主,以池為輔,重點突出,配搭得當。主體建築坐北朝南,為一組重簷樓廳。這在蘇州園林中較為少見。其東南角有小院三處,重樓復道,總稱「城曲草堂」。西園面積更小,以書齋及織老屋為中心,前有月台,寬敞明亮,後有小院,幽雅清秀,隔山石樹木又建書樓一座;其南亦有一院,為不規則形狀,西南角設假山,設置花木,間置湖石,顯得幽曲有趣。全園主景黃石假山,築於城曲草堂樓廳之前,石塊大小相間,手法逼真自然。假山東半部較大,自廳前石徑可通山上東側的平台及西側的石室;平台之東,山勢增高,轉為絕壁,直削而下,臨於水池,絕壁東南設磴道,依勢下至池邊,此處氣勢為全山最精彩處,假山西半部較小,自東而西逐級降低,坡度漸緩,止於小廳右壁。東西兩半部之間有谷道,兩側削壁如懸崖。而絕壁東臨水池,假山體量與池面寬度配合適當,空間相稱。山上不建亭閣,而於山頂山後鋪土之處,散置十餘種花木,隨風搖曳,平添了山林趣味。而池水隨假山向南伸展,曲橋架於水上,池南端有閣跨水而築,稱「山水閣」,隔山與城曲草堂相對,形成以山為主體的優美景區。
環秀山莊,位於蘇州城中景德路,面積僅為3畝,1988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底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遺產委員會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環秀山莊佔地不大,但其內湖石假山為中國之最。據載,此山為清代疊山大師戈裕良,雖由人作,有如天開,盡得造化之妙,堪稱假山之珍。環秀山莊亦因此而馳名。此園本是五代吳越錢氏「金谷園」舊址。其後屢有興廢。清代乾隆(1736-1795)以來,蔣(楫)、華(沅)、孫(士毅)三家先後居於此處,掘地為池,疊石為山,造屋築亭於其間。道光29年(1847)成為汪氏宗祠「耕耘山莊」的一部分,更名「環秀山莊」,又稱「頤園」。園內地盤不大,園外無景色可借,造景頗難。但因佈局設計巧妙得宜,湖山、池水、樹木、建築,得以融為一體;而於假如山一座、池水一灣,更是獨出心裁,另闢蹊徑,兩者配合,佳景層出不窮。望全園,山重水復,崢嶸雄廳;入其境,移步換景,變化萬端。湖石假山佔地僅半畝,而峭壁、峰巒、洞壑、澗谷、平台、磴道等山中之物,應有盡有,極富變化。池東主山,池北次山,氣勢連綿,渾成一片,恰似山脈貫通,突然斷為懸崖。而於磴道與澗流相會處,仰望是一線青天,俯瞰有幾曲清流;壯哉,美哉,恰如置身於萬山之中,全山處理細緻,貼近自然,一石一縫,交代妥貼,可遠觀亦可近賞,無怪有「別開生面、獨步江南」之譽。
藝圃,地處金、閶二門間的文衙弄。園景開朗,風格質樸,較多地保存了建園初期的格局。有其較高的歷史與藝術價值。全園有地僅為五畝,以約佔五分之一的池水為中心。水面集中,其東南及西南兩角,各有水灣伸出,並於水口之上各架形制不同的石板橋一座,故而水面顯得開闊流動,絕無擁塞跼踀之感。池水之北多建築,博雅堂為園中主要廳堂,其南端有小院,設湖石花台,院南臨池處,建有水榭五間,兩側廂房則與池水東、西兩面的廂房相連。池水之南為假山,以土堆成,臨處之處,則以湖石疊成絕壁、危徑,既多變化又較自然。於池北遠望此處,山石嶙剛,樹木蔥鬱,給人以奇秀之美、山林之趣,成為園中的主要對景。此種以池水、石徑、絕壁相結合的手法,為明清蘇州一代造園家所常用,取法自然而又力求超越自然。池水之東有乳魚亭,系明代遺物,外有小徑與各處相通。池水之西,有芹廬小院,以圓洞門與其他景區相隔而又相連。步入院門,即可見院中有小池,似與大池相通。這在蘇州園林中還屬於孤例。院中散置湖石花木,為園內最為避靜之處。
上一篇:中國園林(1)-中國四大名園
下一篇:走進河西走廊(1)-敦煌石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