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06 00:27:48Lazy Mancunian

亂闖舊金山 - 香檳當早餐 Domaine Chandon

記得之前有個朋友讀到一篇關於天氣的研究,據說是在充滿陽光的地方,人們比較容易擺脫壓力,比較容易感覺快樂,也比較沒有憂鬱的傾向...那麼,這裡的人應該每天都笑著,整個Napa山谷都感受到陽光的溫暖明亮,我要造訪的第一個酒莊,也許就是拿陽光製造快樂的地方!因為Domaine Chandon釀造香檳酒。

說起Domaine Chandon,它可是個血統優良的酒廠,和名牌包LV屬於同一個法國集團(如果知道LV和法國幻象戰機也有血源關係,你會不會嚇一跳?),而它的母公司,就是擁有法國香檳名牌Moët & Chandon和Hennessy XO的Moët-Hennessy公司。事實上,Domaine Chandon不只在美國加州有酒莊。據我所知,澳州也有一個。若是再被告知只有法國酒才是最好的,應該要問問法國人,這些在世界各地的攣生兄弟是怎麼一回事?

關於這種會冒小泡泡的酒,到底是香檳,還是氣泡酒?其實是有一段故事的。法國人宣稱,在法國香檳區生產的酒,才可以稱為香檳。就像在勃艮地出區的酒,才可以稱為勃艮地紅酒一樣。為了表示產區的優良血統,於是法國在1900初期,找來歐洲和世界其他的產酒國家,簽了一個協定。大意是說除了在法國香檳區之外產的冒小泡泡的酒,只能叫做氣泡酒,不可以叫做香檳。我不明白各國代表為什麼會同意要保護法國的酒類商業利益。既然是商業談判,其他各國應該也有自己的商業利益,是需要法國同意的。總之,這項協議就達成了。

想想看,在這個協定成立之後,當澳洲人拿著澳洲出產的"冒小泡泡的酒",在情人節的夜晚,對他的法國老婆說”我們來開香檳慶祝一下吧”,他老婆可能看了酒瓶子一眼,然後說:"你拿的是冒牌貨,那明明就是氣泡酒,不是香檳!"這還真委屈。那瓶酒明明就是同一個整廠輸出的酒廠,同一個釀造方法,搞不好還是同一批法國移民去澳州的人製造出來的...

故事還沒說完。

這些法國人高高興興的簽完了協定,沒想到,還是有漏網之魚。幾十年後,他們發現有人大搖大擺的在國際市場上賣香檳酒,卻不是產自於法國香檳區。沒錯,你可能猜到了,那些貼著Champagne標籤的酒,產自美國。可不是美國人不守規矩,而是當年法國人根本沒有邀請美國參加那次的會議。(那些只會喝可樂的美國人,那懂得什麼叫葡萄酒?別懷疑,這真的是我聽過的一種批評。)原來美國曾有過短短一段時間的禁酒令,所有的酒類只能做為宗教用途,只有傳教士可以釀造。因此法國人完全不認為這個地方會對法國的商業利益,(或美其名的”傳統文化”)有什麼威脅。所以,美國順理成章的不用遵照"別人的協議",安然的在市場上拓展美國的"香檳酒"。

事情當然沒有那麼便宜,在最近這二年,美國終於也簽署了那個"香檳酒協議"。所以Domaine Chandon現在沒有香檳酒,只有氣泡酒。唉!裝著同樣東西的瓶子,名字有那麼重要嗎?那天美國政府決定把"可樂"當做是只有美國產的才算數時,也許其他地區就會出產"櫻桃碳酸咳嗽藥水"之類的東西。

P.S. 我對法國人沒有偏見,也對美國人的利益沒有興趣,不過在世界各地晃久了之後,對於每個國家難免會有的"特殊優越感",還是忍不住會打噴嚏。雖然我有許多友善的法國友人或美國友人,但這樣的文化本位主義,總引起一陣激烈的討論。
在Domaine Chandon等著我們的,是Mark,一個說著法國英文的品酒師,準備要帶我們參觀整個酒莊。這個地方感覺很像法國南部,在都市裡天天看水泥叢林的我,很想脫了鞋子去草地上翻一翻。酒莊的入口,有著二顆結實纍纍的檸檬樹,蘇慧倫的歌聲剎時在心裡響了起來。

推門進去,已經有好些人開始品酒了,這些人真的是拿香檳酒當早餐嗎?才十點左右呢?我看著架子上各式的香檳,有些名稱是沒見過的。Mark已經用著超級興奮的語調,開始介紹葡萄酒的製造,並帶我們這群鄉巴佬去看看葡萄藤,在Domaine Chandon,有三種主要的葡萄品種:Pinot Noir, Pinot Meunier, and Chardonnay。葡萄藤會被架成T字形,通常要三年之後才會開始結果,等到品質穩定時,已經是五年之後的事。所以,照顧葡萄藤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有的葡萄藤可以活一百多年呢!

接著我就看到了大酒槽。葡萄通常是在夜間或清晨採收,因為氣溫低,葡萄比較結實,所以果實不容易受傷。不是所有的葡萄都是手採的,也有機器採的。接下來的工序就是要除梗,然後把葡萄弄破榨汁。(忘了是那個地區,在葡萄採收後,還有全鎮用腳來踏葡萄以便榨汁的傳統)接下來讓葡萄汁發酵變成酒。在Domaine Chandon,香檳酒是採取傳統的方式,裝瓶後發酵熟成的,所以那些酵母菌會在瓶子裡把糖份轉化成酒精。問題是...這些酵母菌壽終正寢之後,就會在瓶中產生沈澱物,就算對人體無害,可是影響口感和賣相,而且已經裝在瓶子裡了...這下怎麼辦?

所以,在瓶中發酵的酒,放上酒架後,是要每隔幾天"轉瓶子"的,直到在裡面的沈澱物慢慢堆積到瓶口,最後加壓讓這些沈澱物噴出來,所以我們看到的香檳酒,瓶口都包了一張美麗的錫箔紙,因為酒裝不滿啦...
說了半天,跑上跑下的看過了酒窖之後,我們的品酒地點,是在戶外的花園,所有的人坐著圍成了一個圓圈,看Mark表演,他問我們香櫃應該怎麼開?搖一搖?他搖起了一瓶酒,作勢要噴向其中一個人,那一對情侶嚇的要躲開。當然不,Mark優雅的開了其中一瓶酒,然後告訴我們香檳酒不該冰在冰箱,而是準備冰筒,要喝之前冰鎮個二小時。

我們每個人手上都已經拿了個香檳杯,依指示45度角對著Mark,等他把"早餐"倒給我們。

第一瓶是Brut Classic (51% Pinot Noir, 43% Chardonnay, 4% Pinot Meunier, 2% Pinot Blanc)。第一口的香檳酒,總是令人感到一陣暈眩,不知道是因為太冰,還是在口中微微跳躍的氣泡和充滿整個腦袋的香氣。Brut Classic 有淡淡的蘋果味,不是很甜,最後有些澀。據說Brut這個字眼是從英國人來的典故,好像是英國人嫌法國人把香檳酒釀的太甜,像是給女人喝的,惹毛了釀酒師,認為這個粗野無知的傢伙,根本不懂香檳的纖細優雅,所以,Brut這個字眼後來就被用來形容是"非常不甜的"香檳酒,一語雙關。

先說,我們在的戶外,居然是個沒有陽光的中庭,這冰涼的香檳,有點令人吃不消。Mark的酒可是給的很大方,足有七分滿。我還在慢慢喝的時候,他已經滿場飛的準備來倒第二瓶了。

接著來的這一瓶,水果味比較重。Chandon Blanc de Noirs (87% Pinot Noir, 7% Pinot Meunier, 6% Chardonnay)無論是喝起來或是聞進來,都有berry的香氣。感覺比第一瓶來的Soft一些。

最後一瓶據稱是在2007年的品酒會有極高評價的 Chandon Reserve Pinot Noir Brut (76% Pinot Noir, 22% Chardonnay, 2% Pinot Meunier)。瓶裝熟成三年以上,Mark形容這瓶酒會有烤榛果的香氣,我的腦袋卻老跳出Starbucks榛果咖啡的畫面...唉!我也是孺子不可教的那一種。只看到周圍的老外都一付若有所思的樣子,我真懷疑是不是只有我自己有喝沒有懂,肚子裡有很多氣泡到是真的。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喝什麼。

一個人喝香檳...好像就是怪怪的。

附記:Domaine Chandon在酒莊裡有個四顆星的法國餐廳étoile,這在Napa Valley是很少見的,不要說是四顆星,要同時取得釀酒執照和餐廳執照就很不容易。在這兒吃頓 3 course dinner,加上所選的酒,應該會燒掉 USD120/ per person including 15-20% tips。


p.s.
國庫署最近新開了個規定,在部落格中,只要有明顯的酒名或酒的圖片,視同酒類廣告,要加註警語.不然就罰900塊

好吧!飲酒過量,有礙健康,這是常識

但是,請問一下,國外的部落格,酒商自己的網站,介紹了全系列的產品,這樣算不算廣告?也請大人依照同樣規定要求他們,或順便開幾張罰單吧?!

只敢拿小市民開刀,沒什麼意思.
Annie 2008-05-25 08:52:35

請問可以引用到我的blog嗎?

版主回應
好的 2008-05-25 12:41:25
Fiona AL. 2008-03-14 03:11:00

喔...原來Napa有這家酒庄
下次再去時一定要去看看:D

版主回應
試試他們的&quotreserve&quot香檳,據Mark的說法,Class系列,需要保持相同的口感,所以每年的味道會控制的都一樣

不過有一些reserve的香檳,口味會比較活潑多變,過了當年,下一年也許就釀不出,這樣的&quot限量版&quot應該會很值得一試
2008-03-14 16:30:00
Volar 2008-03-13 19:12:46

拿香檳當早餐呀
好想要有這種享受阿:)

版主回應
先把肚子填飽後再出發喔...否則很快會有&quot微醺&quot的感覺 2008-03-14 16:2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