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1-08 09:50:51楊風

我所知道的台灣同性戀佛教徒(6)



其次,就第(二)條「建立屬於台灣同性戀佛教徒的『主體』論述」來說,首先我們必須先要了解什麼是同性戀的「主體」論述?

在世界性的同性戀平權運動當中,同性戀族群有沒有一個固定不變的「主體」(subject)或「本質」(類似生物學裡的基因或DNA),一直是爭議的焦點。

20世紀世界各地同性戀平權運動當中,所熱烈討論的論題包括:什麼是同性戀?哪些人是同性戀者?同性戀者的行為是先天所造成,或是受到後天環境的影響?

這些「主體」論述,大體分為「本質主義」(essentialism)和「反本質主義」(anti-essentialism)兩種。

前者以為,同志的行為乃由先天不變的基因所造成;而後者則以為是由後天的社會、政治、經濟等因素所造成。

前者以凱蒂•米麗(Kate Millett)、阿菊•芮曲(Adrienne Rich)、莫尼克•維蒂格(Monique Wittig)、柯采新(Cheshire Calhoun)等人所推動的「基進女性主義」(radical feminism)或「女同志女性主義」(lesbian feminism)為代表,她們活躍在1970年代。

而後者則以解構主義(deconstructionism)哲學家傅科(M. Foucault)為代表。


這兩種截然不同的主張,影響了同性戀平權運動的實際運作。例如,就讀台灣大學的女同志小妨,就曾這樣批評本質主義(本質論):

同志運動早期提出一種「本質論」的說法,來要求社會認可其合法性:我生下來就有同性戀基因,所以你不能歧視我。但是以本質論為策略時,不會挑戰權力中心。因為我們無法改變自己。也會比較不容易碰到基礎的問題,例如,不能挑戰性的階級化,同性戀仍然是劣等的。[見:《我們是女同性戀》(碩人出版公司),頁111-112。]

小妨指出,本質主義的盲點在於:同性戀和異性戀既然具有不同的基因,這種不同的基因,如果被階級化,那麼,同性戀者還是可能(事實已經)被列入劣等階級當中。這是小妨擔心本質主義「不能挑戰性的階級化」的原因。


在這樣的疑慮之下,一些同性戀運動的參與者,開始尋求新的運動理論,那就是傅柯的「反本質主義」。

依照這個新理論,同性戀者可以向異性戀者「嗆聲」:別神氣,在社會條件的影響之一,你也可能是個隱性的(或變成)同性戀者!不必歧視我,你並沒有高我一等!

楊風 2006-11-13 20:07:10

霜霜:
侍衛長知道了,會更愛妳的.
不相信妳試試看!

2006-11-09 09:17:11

嘿!
這不能讓侍衛長知道!

楊風 2006-11-09 04:47:12

霜霜:
怎麼樣?妳變成女同試試看吧?
或是變成雙性戀者,還是可以保有妳的侍衛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