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0-05 10:30:35楊風

兩部和宗教有關的電影(2)



和《陪我走到世界的盡頭》風格完全不同的男同志喜劇片《遇見好男孩》,由西傑考克(C. Jay Cox)執導,史提夫山佛斯(Steve Sandvoss)和威士雷姆西(Wes Ramsey)擔綱演出。前者飾演年僅19歲的摩門教傳教士Chris,後者則飾演在餐廳工作的Aaron。由於信仰的關係,Chris是個保守、拘謹的乖乖牌;相反地,Aaron則是每天更換性伴侶,性生活放蕩的壞男孩。兩人遇在一起,卻碰撞出不可收拾的火花。Chris為Aaron放棄了摩門教的信仰,還割腕自殺過。Aaron後來則如片名「遇見好男孩」所顯示的,收歛起放蕩不羈的生活,死心踏地愛著Chris。

電影中有一段和摩門教有關的內容:當Chris被發現有同志性向時,被遣回原先的教會,接受長老們的審訊。結果是:Chris被解除神職人員的資格,並被父母送進療養院,接受心理治療。

摩門教(Mormon)的正式名字是「耶穌基督末世聖徒教會」(The Church of Jesus Christ of Latter-Day Saints),簡稱LDS(”Latter-Day Saints”的縮寫)。其中,「末世」(Latter-Day),正是《遇見好男孩》這部電影的英文名字。也意味著,導演有意批判摩門教對同志的歧視。

摩門教採用不同於一般基督宗教的《聖經》版本──「英王欽定版」(King James Version of the Bible),亦即出版於1611年的「詹姆士王譯本」。另外,也特別重視能夠啟示信徒,讓信徒感動的經典──《摩門經》(The Book of Mormon)。這是一個新興的教派,信徒門相信「神曾經是人,人亦可成神」、「天父也曾結過婚」。這些說法顯然和傳統基督教義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被傳統基督宗教徒視為異端。

儘管如此,摩門教基本上還是基督宗教(分出來)的一支,對於同志的歧視,和傳統基督宗教沒有什麼差別。在教會中,「恐(懼)同(志)症」(同性戀恐懼症,homophobia)依然如影隨形。


基督宗教對同志的歧視,來自《舊約聖經》「索多瑪」(Sodom)的神話。索多瑪是一座城市,位於死海東南方,如今已沉沒在水底。依照《舊約聖經》記載,索多瑪是一個耽溺男色而淫亂的城市。在英文中,由”Sodom”一字所衍生出來的詞彙”Sodomy”,指的就是男性之間的肛交──「雞姦」。這個詞,帶有歧視、貶抑的意義在內。

楊風 2006-10-27 15:36:18

nicholes:
等你12月來台北時,再送你一片.
至於盛夏光年,我也沒看過,(我不太喜歡到電影院看電影)DVD是否來得及在12發行,就不知道了.不過,等發行了,我一定會寄一片給你.

nicholes 2006-10-27 09:50:23

楊風
可以告訴我在台灣哪里能買到這部片子
有中文翻譯版本嗎?
還有盛夏時光,我也好期待看喔!
若把這些DVD帶回馬來西亞會不會受檢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