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14 00:18:08

讀了再讀——2009年自選八本書

今年的閱讀疏散,多是閱讀心情因忙碌或疲累而難以為繼;又回到摸這本,碰那本的遊擊戰式閱讀。


不過,讀中文書較多,但都讀讀停停,如《沈從文自傳》、董橋的《今朝風日好》、《文字是天氣的顏色》等,主要是筆鈍了,為督促自己而讀。這些好文字確實讀出個況味來。

因此,2009年的自選十大不成譜調,選來選去,只選出了八本,這些書都可讀了再讀。


1. At the Same Time》,Susan Sontag2007Picador


被譽為美國良心的蘇珊宋妲去世後出版的文集,收集了她在臨終前那段日子的評論、演講稿等,由她的兒子寫序。


一如以往的文集,收錄了關注美國的911事件、反恐戰爭外,也有宋妲有關文學、藝術和攝影的評論。特別喜歡〈文字的良心〉(The Conscience of Words),探討文字、文學,以及作者呈現世界原貌的職責。


2. From A to X》,John Berger2008Verso


這小說是一疊情書,可從中看出,有一對因監獄分隔兩地的戀人,男友在獄內,女友在外;盡管情書未闡明兩人背景,可猜測出男子因反當權者而入獄,女子也從事某種社運工作,信件內容深刻動人,由女方寫給男方,分離之愛洋溢紙上。


約翰伯格是個多產的作家,除了寫文藝評論之外,也寫小說,當年以一本《觀看之道》引人關注,日後也陸續寫了許多有關影像藝術和詮釋的書。在文壇的地位可媲美蘇珊宋妲。


3. 《在德黑蘭讀洛麗塔》(Reading Lolita in Tehran),Azar Nafisi2003Random House


此書好多人讀過且說過了。但還是想說,真是本動人的好書哪。Nafisi這本文學回憶錄,不但敘述了她和身邊人對文學的熱愛,也描繪了她對伊朗柯梅尼(Ayatollah Khomeini)革命運動的見思。書中也帶出了女性地位、自由、選擇等命題。


4. 《重量》(Weight),Jeanette Winterson2005Canonngate


這是改寫神話系列之一,此系列由不同的作家改寫他們想寫的神話。Jeanette改寫的是Atlas的故事,Atlas因犯錯而必須背負整個宇宙,他在沉靜中學會了聆聽。作者也告訴我們,常常以為命運讓我們不得不背負的重擔,其實可以選擇放下。


5. Ariel: The Restored Edition》,Sylvia Plath2004Faber and Faber


告訴朋友說我在讀英國女詩人Plath的詩,他馬上說,那是非常令人沮喪的詩。是啊,詩美麗得令人沮喪。或許只有一個連自己的命都可以拱手送上的人,才寫得出來。


詩是黑色的,優美得叫人說不出話來。這本詩集,讓我尋回了讀詩的節奏。


6.  《Campo Santo》,W.G.Sebald2005Hamish Hamilton

Sebald2001年死於車禍後,令人扼腕歎息。生於二戰時期的德國,他的文字帶有德國文學的晦澀,叫人難以進入,所以讀得蠻辛苦。折騰了兩年才完成了大部分,都挑著讀。


他的小說也讓你摸不著頭腦,是虛構還是真人真事。此書是他死後結集的雜文和書評。書中談論一些他認為重要的歐洲作家如卡夫卡、格拉斯(Gunter Grass)、Vladimir Nabokov等。


7. 《縫熊志》,西西,2009,洪範書店


香港作家西西的《縫熊志》是本手工熊書,配上中國古代的服飾、遊戲熊、熊友故事等,趣味橫生,又滿是知識。單是翻讀裏面的照片或短文就覺得賞心悅目,老少鹹宜。


8. 《寫作》,瑪格麗特莒哈絲(Marguerite Duras),2006,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讀莒哈絲作品,你看到用盡生命力氣去生活的人。她將生命的石頭,一一翻起來,讓你去正視生命中的愛情、孤獨、死亡。


她在書中論寫作,不多贅述,在此抄書:“身在洞裏,在洞底,處於幾乎絕對的孤獨中,而發現只有寫作能救你。沒有書的任何題材,沒有書的任何想法,這意味著一而再面對一本書。無邊的空白。一本可能的書。面對空無。面對的仿佛是一種活生生的東西,赤裸的寫作,仿佛是有待超越的可怕又可怕的事.....